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大豆市場 » 正文

東北豆市“風景獨好” “疫”市豆價真會“起飛”?

  作者: 來源: 日期:2020-03-27  

東北大豆國儲收購“一枝獨秀”,與低迷的市場需求“格格不入”。持豆較多的主體開始炒作國際疫情:進口大豆將大幅減少,國內豆價現在是“瘋漲”,很快會“起飛”。真的會這樣嗎?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但預計大范圍復工和復學將在清明節后,近期豆制品消耗仍難以轉入常態,下游市場待加工豆源釋放緩慢。關內大豆行情平穩趨弱,部分地區出現高收低賣現象。

 

然而,東北產區國儲輪換收購重啟,短短幾天時間就由公示價4200元/噸提升到4400元/噸。國儲收購使東北大豆市場行情受到明顯提振,于是,收購主體紛紛提價搶糧,毛糧收購價超過國儲凈糧收購價。4400元/噸的意向收購價由傳聞變成現實,一夜間,推動大豆期、現貨市場大幅反彈。

 

國儲收購“一枝獨秀”,與低迷的市場需求明顯背離。持豆較多的主體目光緊盯國際疫情,在許多平臺渲染:進口大豆會大幅減少,國內豆價上行空間較大,現在是“瘋漲”,很快會“起飛”等等。未來豆市能否持續上行?筆者以為,還需冷靜看待政策性“輪入和輪出”的價格和總量是否存在較大差異,國際疫情對進口大豆總量的影響尚需進一步觀察。

 

國儲收購“打破常規” 助推豆市“風波再起”

 

上周,國儲入市收購的傳聞很快成真,但收購價“變臉”之快出乎預料,僅隔兩天就由公示價4200元/噸提升到4400元/噸,收儲方式被迫改變成“意向”,部分持糧較多的已與收儲庫點達成交售協議,正常收儲由“全面開花”演變成“單兵交鋒”,但對整個產區的行情提振效應不減反增。各區域貿易商搶糧成“瘋”,基層農戶糧源較少,惜售現象受“一家有糧,多人出價”影響,豆農也“捂豆追漲”;持豆較多的貿易商更是“情緒激昂”;豆源偏少的“心動變成行動”,生怕隔夜再漲,遇到糧源也不再論質討價。

 

受國儲收購助推,基層毛糧收購價已出現4300~4340元/噸,經加工后凈糧成本達4400~4440元/噸。截至上周末,能作商品的普通豆源裝車報價4440~4500元/噸,部分蛋白含量在41%~42%之間的優質類品種和塔選分離的大粒型品種主流報價4500~4600元/噸;部分區域甚至高達4660元/噸以上。

 

即便如此,少部分糧商依然認為還有較大漲幅,繼續挺價惜售;而大部分商戶對當前的價格已很知足,利潤空間視糧源入庫早、晚而論,多在600~800元/噸之間,早囤積的大戶竟有過千的利潤,這是繼2008年之后收益較為豐滿的一次機遇,因此,也盡可能地選擇“落袋為安”。

 

期貨受國儲4400元/噸的價格影響,2005合約由不到4100元/噸躍升到4350元/噸后受挫,許多大的操盤手紛紛減倉,目前僅有大散戶以炒單為主。2005合約短期內對現貨行情已失去共振,而國儲經“協議”輸入的糧源陸續運抵就近庫點。

 

東北產區在消費終端低迷的情況下,卻表現得“風景這邊獨好”,但按上周末的價格,繼續上行的難度加大。短期內下游市場觀望情緒加重,加上東北產區“地方儲備和國家儲備豆很快要拍賣”的傳言不斷,其價格和數量以及按定向投放還是競價拍賣方式進行都有待驗證。各種傳言沸沸揚揚,也讓產區部分過多看好后市的群體情緒有所松動,關內豆區“風平浪靜”的表現更是與之形成較大反差,因此,其漲勢短期內則會受到一定抑制。

 

關內購銷“平靜如水” 東北引領“暗潮涌動”

 

關內各地大豆購銷經歷價格調整后,收購量雖然不大,但外發也較遲緩,收購網點經多日積累后庫存也略有增加。平靜的購銷環境按常理應該維系,但東北突如其來的價格大漲,對關內平穩的豆市釋放信號,“暗潮涌動”現象已經體現。按東北現行主流商品糧價格流入長江以南任何區域,與關內現行價格的差距已縮小到極限;東北部分優質類糧源進入下游更加貼近關內豆價。

 

河南、安徽、山東、江蘇產區的常規類品種,主流裝車價格穩定,多在4860~4960元/噸之間;其他優質類品種由于需求主體偏少,價格穩中趨弱。湖北產區疫情解封后,經營商的庫存已陸續向市場投放。許多從河南拉回囤積的貨源,市場報價已低于原產地的行情;地產早熟品種及中黃、冀豆等貨源庫存比常年同期偏高。由于這類區域夏收多在5月中旬進行,留給產區的集中銷售時間不足兩個月,因此,產區經營商近期內正積極向市場輸出。

 

受東北產區大漲的影響,關內豆區部分經營商十分敏感。東北豆流入長江以南市場,與關內豆的價格僅相差100~140元/噸,正常的價差應在400元/噸上下,這一現象的出現讓銷區經營主體的目光發生轉移。本周起,銷區市場部分商戶將提前介入關內豆區,持續平靜的豆市將被提前打亂。

 

終端需求“消極觀望” 市場價格“被動接受”

 

正常情況下,大豆價格的波動取決于終端市場需求,自去年新豆上市至今,產區價格的多輪上漲,均是讓市場被動接受產區的價格。而產區的每次上漲,都是在市場消耗偏慢的狀態下發生的。當然,農產品的價格波動是多因素造成的,打破常理的預期多與政策和突發性自然災害關聯性較強。本輪東北大豆價格大幅上漲,與政策性收儲關系密切,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而國際疫情正進入暴發期,進口大豆減量入港已成定局,其影響程度尚難定論。

 

從銷區市場觀察,由于各地復工復學還未進入正常,豆制品消耗下降,市場經營商庫存釋放緩慢。部分省級糧油批發市場的大戶為迎接未來的常態化經營,已庫存了大批東北豆源,傾盡所有資金增加庫存的商戶不在少數。這類大戶的入倉價格多在4500~4600元/噸,而中小戶倉中余糧不足,由于東北產區價格大漲,再欲補庫,同類質量的豆源到貨價格已高達4900~5000元/噸,這類商戶已經失去追漲信心,觀望情緒進一步加劇。大戶因有過多低價糧,產區越漲卻越提振其補庫意向,這類大戶多認為手中有大批的低價豆源,抗風險優勢明顯。

 

上周末,港口自阿根廷、美灣進口的分銷豆價格出現60~80元/噸不等的上漲,烏克蘭大豆蛋白含量在42%以上的優質品種,由于到貨量少,需提前預訂,“身價”由4400元/噸呈上行態勢。本周,進口豆分銷價受關內產區摻兌現象“抬頭”的影響,待漲可能性較大。關內大豆受上述因素影響,看似產區有少量庫存,但沒有較明顯壓力,一旦市場把目光轉入關內產區,其價格會很快反彈,南北產區共振會讓猶豫不決、表現遲緩的銷區經營商措手不及。

 

總之,國內豆市提前打破之前的預期而發生大的漲幅,均與東北國儲入市有關。雖然國際金融市場動蕩較大,美股接連上演熔斷。經濟大環境對國內其他行業影響較大,惟有國內豆市在找不出上漲理由的此時卻表現異常。

 

連日來,新的傳言頻出,東北國儲、地儲將投放一定量于市場,是定向銷售還是隨市場競拍有待驗證。已經有南方部分省份儲備豆向市場投放,福建廈門、四川、重慶等地的儲備庫多以4300~4400元/噸不等的價格向市場銷售,與現貨價格相比優勢明顯,但因質量差異較大,流入市場的總量不多。鑒于各產區基層糧源匱乏,新的價格機制已經體現,建議終端市場在運輸費用低廉的此時適量增加庫存。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