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中糧集團(COFCO)高管在一次在線行業會議上表示,中國將加快購買美國農產品,履行與美國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根據今年1月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政府承諾在今明兩年里,以2017年采購額為基準,多采購32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
中糧國際中國區副總經理張華表示,中國仍將履行貿易協議,加快采購的可能很大。
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金額最高的農產品是大豆,價值120億美元,交易商們預計中國將繼續大量進口美國大豆。但是張華提醒說,壓榨利潤下降,加上未來幾個月中國大豆庫存預期增加,可能導致購買美國大豆對中國油廠來說變得經濟不劃算。
中國買家已經從巴西訂購了大量大豆,未來幾個月交貨,再加上前幾個月因為天氣不利而推遲發貨的大豆也將到貨,這將導致中國大豆和豆粕的庫存龐大。
張華說,消化這些大豆可能需要長達5個月的時間,庫存很可能在7月和8月左右達到峰值,導致豆粕價格承壓下行。他說,中國油廠將在很長時間里面臨壓榨利潤糟糕的局面,甚至可能持續到9月份。
交易商們預計在5月、6月和7月份期間,每月將會有超過900萬噸進口大豆到貨,遠高于正常水平。
張華說,2019/20年度(9月至8月)中國大豆進口量預計為8750萬噸,其中包括6373萬噸巴西大豆以及1370萬噸美國大豆。
在2019公歷年,中國進口了1694萬噸美國大豆,略高于2018年的1660萬噸,當時由于貿易爭端,中國進口的美國大豆數量比上年減少近半。
上海匯易首席分析師李強在會上表示,即使美國大豆價格對壓榨廠來說不合適,國有企業仍然會進口,這些采購將基于市場條件和商業考慮。私企和國企都可能考慮。
媒體此前曾經報道,中國計劃進口約1000萬噸大豆——主要來自美國,以及其他農產品,用于增加國家儲備。
中國政府還在擴大使用谷物的低關稅配額,以加快進口美國農產品。
中國海關網站周四刊登的公告稱,中國將批準從美國進口大麥和藍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