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礙流通 國產豆供應壓力后移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4-18
當前,國內疫情形勢嚴峻,各地防控措施逐步升級,全國鐵路和公路運輸受到一定影響,使得大豆外發受挫,南北產區豆源釋放遇阻,各地加工量也呈下降趨勢,產區豆源供應壓力后移。
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各地防控措施逐步升級,全國鐵路和公路運輸受到一定影響,使得大豆外發受挫,南北產區豆源釋放遇阻,各地加工量也呈下降趨勢,重點疫區內大部分企業限產或停產。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繼續發酵,產區內豆源供應壓力后移。受運輸環節困擾,各地蔬菜價格大幅上漲,但豆制品價格仍較穩定,在人口流動受限后,需求量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
復雜的國際環境,曾一度拉升期現貨豆類品種價格,國家政策性儲備投放后,油粕價格理性回歸。食用大豆供需經歷疫情防控的緩釋,加上國儲持續邊收邊拍,輪入與輪出對等,對保供穩價發揮了較好作用。東北產區大豆行情得到支撐,再過50天左右,關內將進入夏收,豆市壓力積聚,未來行情或難出現利好。
外部環境復雜 政策投放增量
受復雜的國際環境影響,外盤炒作農產品的氛圍濃厚,曾一度令國內豆類品種價格飆升,但大批國家儲備食用油和進口大豆接連向市場投放,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快速上漲趨勢。國內進口量受阻下降后,美國農業部季度大豆庫存量高于預期、新季種植面積預期調高等利空因素體現,使得外盤豆類各品種行情大幅受挫。
美國農業部4月供需報告維持2021/2022年度美豆供應數據不變,上調出口量令總需求增加,同時下調期末庫存。報告重啟利好,美豆再次上漲。但值得說明的是,近期國內需求下降幅度遠高于美供需報告下調的庫存量,對弱勢運行的國產豆行情缺乏實質性提振。
清明節前,國儲第一輪向市場投拍進口大豆50.164萬噸,僅成交24.83萬噸,成交率49.5%,成交均價5031.7元/噸;4月7日計劃投放50.152萬噸,成交24.296萬噸,成交率48.45%,成交均價4870.46元/噸。輪次間成交量變化均未過半,而成交價格已隨外盤出現161.24元/噸的跌幅。外盤跌勢令國內壓榨企業變得謹慎,食用油和豆粕價格已持續下跌。受新的美農供需報告影響,利好將再度提振外盤,但國內需求下降已成事實,短期內其趨勢以穩為主。
4月8日,國儲投拍產于2018年、2019年、2021年(9噸)國產大豆21325噸,依不同的糧質和區域,拍賣底價由5980元/噸至6040元/噸分4個不同的價段,標的福州僅9噸為2021年豆源,底價6280元/噸(流拍);本輪共計成交6729噸,成交均價6022元/噸(均為底價成交),成交率僅31.6%。從成交結果看,均為蛋白企業參拍,總體需求偏低。
4月12日,國儲繼續投拍產于2018年、2019年、2021年儲備豆源,標的儲存分布在哈爾濱巴彥、阿城、寶泉嶺、綏化及河南新鄭;總投拍量為24163噸,拍賣底價視糧質和區域不同,分別為5980元/噸、5990元/噸、6030元/噸、6040元/噸、6300元/噸(2021年產)5個價段。僅在最低價段5980元/噸成交3500噸,其余均流拍。
4月14日繼續投拍產于2018年的國產豆19488噸,標的儲存分布在阿城、寶泉嶺和哈爾濱三地。國儲拍陳環環相扣,增加了有效供給,同時收購新豆仍在持續,有效支撐產區現行價格,但鑒于全國很多地區防疫措施升級,公路物流受限,企業加工限產,豆源流通遭遇嚴重困擾,給未來豆市增添較多利空面。
據悉,4月15日,國家進口大豆儲備繼續 以拍賣形式向市場投放50萬噸,為2019年生產,標的分布在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浙江、四川、湖南。之后,視企業需求狀況,有條不紊增量調劑。
東北春耕臨近 購銷渠道不暢
東北產區經歷上周新一輪降溫降雪后,春耕春種迫在眉捷,豆農售豆熱情提升,但受疫情影響、外發困難,貿易商利潤較低,收購信心不足。隨著時間推移,“地趴糧”水分回升,糧質開始分化,收購價格漲跌互現。黑龍江西部主產區穩中趨強,東部仍以穩中偏弱趨勢運行。
上周末,東北產區毛糧收購價以5900~6000元/噸占主流,而東部運輸劣勢區或糧質略差的主流收購價5800~5900元/噸,40%蛋白含量塔選商品豆主流裝車價6240~6280元/噸,41%~42%蛋白含量的優質類或塔選分離的大粒型商品豆主流裝車價6300~6360元/噸;黑龍江東部區域則低100~160元/噸,但運輸費率高100~140元/噸。
國儲和蛋白企業收購價格穩定,在6160~6240元/噸之間,貿易商豆源流通以這類主體為主,但疫區和非疫區有較大差別,許多管控區已呈有價無市狀態。由于終端需求下降,加上運能制約、備耕期漸臨等不利因素突出,短期內即便外盤震蕩上行,連盤豆一欲沖破6350點仍有較大難度,6100~6250點區間波動是近期的運行態勢,與現貨行情保持穩定價差。
關內豆源滯留 供應壓力后移
關內大豆主產區距上海疫區較近,河南、安徽、江蘇、山東、江西、浙江等毗鄰省市高速公路及跨地區省道管控現象增多,公路運輸難度增加,且運費比平時高50%以上;部分能通過鐵路承運的市場需求主體,欲嘗試用鐵路運輸也因故推遲。
關內各地價格穩定,大部分產區收購和外發均受抑制。河南、安徽、山東裝車報價6500~6640元/噸占主流,部分存儲略有劣變的豆源或質量較好的商品豆,上下浮動100元/噸。
江蘇南通、鹽城、大豐、東臺、淮安、宿遷等豆區,有70%的區域豆源流通停滯。“大乳白”裝車報價以7500~7600元/噸為主,“翠扇”“腐豆”類裝車報價7440~7500元/噸,“黑臍王”裝車報價7160~7240元/噸,均呈有價無市狀態,收購大多中斷。隨著時間推移,部分商戶迫于庫存壓力,對價格開始有松動跡象。
湖北疫情比上述省份略輕,豆源流通略好。“雜花豆”主流裝車價6800~6900元/噸,“冀豆12”裝車報價穩定在7000~7160元/噸。
再有50天左右,關內產區夏收將從湖北、河南、安徽、江蘇依次展開,各地疫情解封時間難料,豆源滯留,壓力后移現象日益明顯,將給行情帶來不利影響。
終端需求打亂 短期難以改觀
自3月下旬以來,南北產區“因疫”打亂了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終端市場物流受阻,豆制品加工量明顯低于常年同期;重點疫區加工企業限產、停產現象普遍,能夠正常加工的企業配送難度加大。各地陸路運輸受限后,蔬菜價格大幅上漲,但豆制品加工量比常年同期下降,這一現象短期恐難改觀。
受國際市場供需變化影響,國內進口轉基因美灣大豆大幅上漲,各地凈糧裝車價高達5900~5940元/噸,加上運輸費用大幅上漲,流入加工網點的價格高達6300~6400元/噸,但仍有需求替代主體。
俄烏沖突暴發后,我國進口加拿大非轉基因大豆到港量略有下降,但因今年新豆與上年相比質量差異較大,需求端接受度較低,加上價格優勢缺失,同時因物流受阻,豆源在南北港口依然存在出庫壓力。上周末,天津港口42%蛋白含量的凈糧裝車價為6500~6540元/噸,湖南岳陽港在6560~6600元/噸之間。
國產東北和關內部分區域豆源價格已與進口“加豆”接近持平,而美灣豆與國產豆的價差大幅收窄,未來替代量會稍有縮減,但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豆制品需求量將日漸下降。因此,未來豆市易跌難漲的趨勢仍將存在,建議經營主體適度把控。
來源:糧油市場報
上一篇 | 截至4月13日,阿根廷大豆收獲完成14.4%
下一篇 | 3月大豆壓榨量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但低于預期
一周熱點
- 2022-08-19南北港口流通回暖 玉米產量尚無定論
- 2022-08-18第八屆 "國際動物腸道生態與健康(中國)高端論壇"(第二輪通知)
- 2022-08-17關于召開第一屆生物飼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的通知(第一輪)
- 2022-08-17玉米:去庫仍然在繼續 注意事件反彈
- 2022-08-16俄羅斯農業部調低小麥、大麥和玉米出口關稅
- 2022-08-15生豬價格一月漲超30% 下半年怎么走?
- 2022-08-158月USDA供需報告解讀及后期豆粕看法
- 2022-08-15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歐美玉米產量預期下降,飼糧價格上漲
- 2022-08-15農業農村部2022年8月中國玉米供需平衡分析
- 2022-08-122022年7月全國飼料生產形勢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