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延續節前的強勁走勢
回頭來看,這兩年國內豆粕基差不斷刷新市場認知,1000元/噸以上的高位基差今年已經是第二次見到。而國內油粕市場格局的根源還是進口大豆盤面榨利倒掛引起的進口大豆買船和到港問題。
圖為國內進口大豆月度到港量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進口大豆到港量便明顯下降,今年二、三季度更加明顯。6—8月國內進口大豆累計到港2330萬噸,同比減少558.5萬噸,較過去5年均值減少399萬噸,是最近幾年同期最低水平。而9—10月維持下降趨勢,到港預估分別為679.25萬噸和575萬噸。但11月以后到港將有所恢復,目前預計11月進口大豆到港量為960萬噸,12月為860萬噸。
從到港量預估來看,11月以后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將大幅增加,能夠有效緩解目前國內進口大豆和豆粕的緊張格局。但需注意美國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對國內大豆到港的影響。因為從買船結構來看,國內油廠10月和11月買船集中在美國大豆,而密西西比河作為美豆內陸運輸的主要通道,水位下降對載運量的壓縮將大幅限制美灣大豆的裝運節奏。目前,船運機構已將美豆發往中國的10月船期裝運量較前期下調140萬噸,或對我國11月、12月大豆的到港量形成影響。
從庫存角度來看,短期還看不到國內進口大豆和豆粕庫存見底的信號,10月大概率維持去庫預期。截至10月初,國內油廠大豆商業庫存為373萬噸,處于最近幾年歷史偏低水平。而進口大豆10月仍然是供不足需的狀態,到港量預估575萬噸,但壓榨量預估在700萬噸以上,10月將繼續去庫。
而豆粕也大概率維持去庫節奏。從消費來看,8月中下旬以后國內豆粕消費開始不斷好轉。究其原因,一方面當然與8月底啟動的中秋、國慶雙節備貨有關,另一方面是因為中下游市場的一致性預期。在逐漸感受到現貨供應緊張和價格不斷上漲以后,中下游企業的采購心態發生變化,開始主動采購遠月基差和增加物理庫存,鎖定頭寸。因此在當前供應緊張而需求良好的供需下,預計10月國內豆粕庫存仍有下降空間,相應基差在高位仍將維持一段時間,需等到進口大豆集中到港預期開始兌現,庫存和基差拐點才能出現。
綜合來看,國內豆粕市場關鍵在進口大豆到港節奏。10月進口大豆到港預估為575萬噸,較前期有所提高,但相對壓榨或仍顯不足,將延續去庫存態勢;豆粕也因為中下游在一致性預期下持續補庫而難累積,現貨價格和基差將維持堅挺。而11月預期進口大豆到港將有明顯回升,隨著供應預期兌現基差或將有所回落,目前高位基差追漲需謹慎。后期主要關注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和買船變化并及時調整預期。
來源:中州期貨
一周熱點
- 2023-02-13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的通知
- 2023-02-13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
- 2023-02-13正大集團一行走訪農信總部,共推農牧數智化新發展
- 2023-02-10俄羅斯農業部向203家公司發放糧食出口配額
- 2023-02-10進口渠道多元化 玉米價格將如何演繹?
- 2023-02-10實力上榜!科為博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 2023-02-09豬糧比價低于一級預警線,凍肉收儲有望遏制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勢頭
- 2023-02-09贏創投資2500萬歐元升級德國韋瑟靈蛋氨酸中間體生產工廠
- 2023-02-09產業思維:如何理解豬企的周期性盈利能力?
- 2023-02-09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植物提取物類飼料添加劑申報指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