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豆粕全球供需雙增 2023年上漲潛力如何

2023年,全球供應大環境仍然處在偏緊格局,盡管巴西種植面積及產量均有較大增幅,但美豆庫銷比仍處在十分緊張的格局,全球大豆供需并不寬松。另外,俄烏沖突仍在發酵,對于全球谷物市場有較大沖擊,市場環境并不寬松,且短期改善空間有限的前提下,美豆價格在下方始終存在較強支撐。
2023年1季度需持續關注巴西及阿根廷大豆的種植情況,目前巴西南部及阿根廷主產區偏干氣候已造成一定影響,若在后續影響繼續惡化,則對年初豆粕盤面將帶來較強的炒作行情。即使天氣平淡,預計下方空間依舊有限。
2022年行情回顧
2022年初美豆維持單邊上漲行情,豆粕跟漲。南美大豆產區受拉尼娜影響,持續干旱引發市場對大豆供應的擔憂。USDA在月度供需報告中下調了對巴西及阿根廷產量的預估,市場機構在2月將2021/22年度巴西大豆產量調低到1.1945億噸,阿根廷大豆產量也調低了335萬噸。同時俄烏局勢惡化致使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美豆需求受提振,疊加巴西升貼水上漲,帶動美豆價格持續走高。進入3月份,原油價格大漲,美豆銷售數據較好,推動美豆觸及階段性高點。國內連粕跟隨美豆上漲,且國內大豆延遲到港,油廠斷豆停機,而下游備貨意愿較強,國內供需偏緊格局助推豆粕上漲。
4-8月,市場交易邏輯主要圍繞美豆種植情況,美豆播種開局不利,進度偏慢,8月又迎來天氣炒作,市場對新作產量有所擔憂。同時,宏觀擾動因素多樣,也造成美豆波動持續。但整體而言,階段性話題影響有限,美豆區間震蕩運行。國內連粕跟隨美豆波動,但年中因到港增加,豆粕累庫,且下游采購積極性差,偏弱震蕩走勢。
9月份往后,美豆年內偏緊格局基本確定,下方支撐較強。但巴西產量再創新高,壓制上方空間。至年底,市場開始發酵阿根廷偏干氣候,播種進度較慢,美豆維持高位震蕩格局。國內連粕因到港延遲,供應偏緊,基差表現強勢,但盤面跟隨美豆窄幅波動。至年底,隨著到港逐漸回升,供應壓力有所加大,基差大幅回落的同時,盤面也有所承壓。
全球大豆供需情況分析
根據USDA公布得最新月度供需報告顯示,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估為3.91億噸,為歷史最高值,上一年度產量為3.56億噸,同比增加約10%。其中巴西大豆增幅最為顯著,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估為1.52億噸,上一年度為1.27億噸,同比增加20%,創造新的產量紀錄。美國2022/23年度產量為1.18億噸,同比下滑2.67%;阿根廷2022/23年度產量為4950萬噸,同比增加12.76%。
截至當前,巴西豆已基本完成本年度播種,從數據反饋來看,目前種植情況較好,除南部受干旱天氣影響外,并未出現太大干擾。近年來,較好得種植利潤使得巴西大豆面積持續擴張,市場預計2022/23年度種植面積為4288萬公頃,為歷史最高,較去年的4180萬公頃增長2.6%。巴西農業部報告顯示,未來10年里巴西大豆種植面積將達到5150萬公頃,較2021/22年度提高約1000萬公頃或24.4%,主要是中部和東北部各州的播種面積增長。隨著大豆播種面積提高,2031/32年度的大豆產量預計為1.793億噸,較2021/22年度產量增加42.8%。巴西大豆得持續擴張,使得全球供需緊張格局得以緩和,但若新作不及預期,則對大豆價格會產生較大影響。當前巴西南部存在偏干隱患,需持續關注行情發酵。
盡管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全球谷物庫存已經趨于十年最低水平,市場對供應吃緊存擔憂。根據USDA月度供需報告,2022/23年度,美國大豆期末結轉庫存為2.2億蒲,庫銷比低至4.98%,在過去十年僅高于12/13和13/14兩個年度,仍處于十分緊張的庫存結構。全球大豆結轉庫存為1.02億噸,盡管較上一年度有所恢復,但庫銷比仍處在偏低位置,為18.67%。全球大豆庫存處于緊平衡結構,因此不論是明年上半年的南美豆生長階段,抑或是二三季度美國大豆種植生長階段,行情對于農情的敏感度將會增強,反應在價格上也會出現更多的波動。
國內豆粕市場分析
國內大豆進口仍以巴西大豆占比最大,其次為美國大豆。2022年1-11月份,我國共進口大豆8053萬噸,同比減少714萬噸,減幅8%。分國別來看,巴西進口量為5183萬噸,占比64.36%;阿根廷進口量219萬噸,占比2.72%;美國進口量為2352萬噸,占比29.20%。
近年來,因多重原因,我國大豆進口量呈逐年下滑結構,一方面,為應對我國大豆對進口依賴過強的現狀,國家鼓勵飼料行業降低飼料中蛋白含量,需求降低;另一方面,盤面榨利常年倒掛,影響國內采購積極性。另外,當前國家也在鼓勵國內大豆種植,盡管短期內對市場影響相對較小,但仍不排除其長期是否會沖擊國內蛋白市場供應。
后期來看,我國大豆進口仍有較強的不確定性。當前因為盤面榨利深度虧損,2023年買船仍有較大缺口。截至12月9日,2023年1-2月買船完成約7成,3月完成約6成,4-5約完成不足兩成,后期到港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1-5價差走勢穩中偏弱,而基差整體也是偏弱走勢。
廣州期貨認為,外盤方面,CBOT大豆依然維持高位盤整,因南美天氣升水以及大豆出口強勁構成支撐。雖阿根廷有降雨預期,但當前受干旱天氣影響種植進度和優良率持續下滑,產量不確定性仍存。國內市場,隨著延遲到港量在12月份陸續到港,當前大豆港口庫存累庫速度也有所加快。油廠開機及壓榨持續維持高位,豆粕庫存已連續幾周增加,但在油廠榨利虧損下明年1-2月份缺口仍存,預計年后累庫速度放緩。下游養殖利潤近期大幅下滑,因生豬大量出欄,但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飼企和養殖企業等對豆粕采購需求減弱,但節前仍有備貨需求。短期臨近交割月資金已逐漸轉至05合約,在供應預期增加下延續近強遠弱格局,若未明顯利空行情下,預計豆粕仍將維持高位震蕩,短期建議低多參與;中長期維持供給恢復預期,美豆及豆粕價格重心下移觀點不變,關注南美種植情況,待豐產落地。
從養殖端來看,2023年,生豬出欄將呈現逐漸恢復得節奏。根據統計局數據,能繁母豬在2022年4月份觸及本輪低點4177萬頭,隨后開啟逐步回升趨勢。鑒于能繁母豬對應未來10個月得肥豬出欄量,則自2023年2月起,肥豬出欄將呈現逐漸增加得局面。但由于目前能繁母豬恢復速度較緩慢,明年全年出欄量將會低于2022年,對飼料消費也會產生一定影響。除出欄量外,出欄體重也是十分關鍵得考慮因素。標準體重出欄的生豬全程料肉比在3:1左右,而伴隨生豬出欄體重上升,則料肉比也會有一定程度增加,那么對于飼料消費來說存在一定利好。2022年飼料消費達到歷史高點,除了整體出欄量處于高位外,其下半年壓欄也對飼料消費有十分顯著的貢獻。
展望2023年,同樣面臨類似的窘境。因盤面榨利惡化,國內油廠采購格局偏緊,國內進口大豆庫存低位的前提下,階段性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對于基差來說存在更大的波動空間。
一周熱點
- 2023-10-18豆粕價格重啟“炒作”欲再漲?五部門聯發倡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 2023-10-18階段性惜售情緒升溫 年底豬價是否有上漲可能?
- 2023-10-17國內小麥不溫不火 國際市場再起波瀾
- 2023-10-17五部門發出倡議書: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
- 2023-10-16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關于公布獸藥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監督檢查結果(第三十五批)的通知
- 2023-10-16贏創與山東蔚藍生物科技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專注于動物腸道健康產品
- 2023-10-163000萬!第十三屆大北農科技獎三項升級重獎科技創新
- 2023-10-13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先生為大北農集團創作首部農業主題歌曲《強農報國》
- 2023-10-13豆粕單月下跌超500元/噸!新希望、海大、通威、川新佳牧、源信、澄蓮等飼料最高降150元/噸
- 2023-10-13豬市走勢:雙節旺季不漲反跌,豬企都在死扛 產能去化再度被推到明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