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近期全國生豬均價一度跌破了16元/公斤,較8月份的高點相比,調整幅度近13%,但隨著價格下跌,生豬階段性惜售情緒升溫,價格有望止跌企穩。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年底豬價仍有上漲可能,但相關企業大幅盈利的空間較小。在農業板塊偏防御性的背景下,畜禽養殖鏈可以重點關注,特別是生豬板塊估值處于近年來相對低位,去化邏輯強化加持下配置價值顯現。
01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10月16日,DCE生豬期貨主力合約收漲1.05%,但較8月高點下跌超9%。今年年初以來,生豬價格持續走低,尤其是4月生豬價格短暫跌破14元/公斤。此后,持續在14元/公斤-15元/公斤的低價位區間運行,直至6月底,豬價再次跌破14元/公斤。數據顯示,今年只有8月-9月初養殖端出現一定盈利,其余時間均處于虧損狀態。
截至10月11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5.96元/公斤,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為2.84元/公斤,豬糧比價為5.62。按照我國相關規定,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比1,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但兩者比值過大或過小都不正常。當豬糧比過高或過低時,國家可能會啟動豬肉拋儲或收儲,從而抑制豬價的過快上漲或下跌。其中三級預警是程度最低的預警,而一級預警程度最高,通常在一級預警的時間都不會太長,可以視為養殖板塊反轉抄底的參考信號。
“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對今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低迷起到了關鍵作用。”山西證券食品飲料分析師陳振志分析認為,2023年上半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分別為37548萬頭和303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6%和3.2%,生產效率提升對供給的影響已經逐漸得到印證。
中國銀河證券農林牧漁分析師謝芝優認為,考慮行業前期虧損七個月、產能連續去化八個月及豬價低位震蕩的現狀,疊加考慮行業估值歷史低位,重點關注成本控制領先及資金面良好的優質豬企。其次,黃羽雞價格與豬價有一定相關性,同時考慮到供給端處于低位水平,后續價格存上行可能。
02估值已調整到位
“年底豬價仍有上漲可能,但相關企業大幅盈利的空間較小。”浙商證券農林牧漁首席分析師孟維肖認為,從年初以來的去產能趨勢可以推斷四季度生豬出欄將趨勢性下降。“伴隨腌臘灌腸等傳統豬肉消費項目刺激,年底豬價仍有一定上漲可能,但考慮到體重增長帶來的供應后移和凍品出庫,年底生豬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養殖端實現大幅盈利的空間較小。”
根據官方能繁數據,新湖期貨研究所農產品研究員孫昭君推算,今年11月份前,生豬理論供應量仍是逐月增加狀態,且于10月份達到峰值,供應端相對充足的局面短期難改,對生豬價格壓制仍較強,生豬價格上行動力不足。但因需求端進入旺季,繼續下行空間有限。
從相關豬企在A股市場的表現來看,10月9日牧原股份一度創近4年新低。截至10月16日收盤,牧原股份股價35.67元,總市值為1949億元,相比于2021年高點,累計調整60%,市值蒸發超2000億元。
“一、二線龍頭豬企估值多數處于歷史底部,估值已先于基本面調整到位,”陳振志表示。孟維肖認為,應把握板塊低估值機會,后續關注產能去化節奏催化的行情。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