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貨市場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亮點多
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維護國家糧油安全
全國大豆產量2028.5萬噸,創歷史新高,較上一年度增加23.7%,大豆自給率相應提升3個百分點——2022年,我國大豆生產克服諸多困難,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擴種增產成效超出預期,為維護國家糧油安全提供了基礎支撐。
2023年,既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2月13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力擴種大豆油料”,包括“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等多項要求。擴種大豆、提升大豆和油料產能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會面臨如何保護農戶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如何幫助相關產業主體管理價格風險等一系列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恰是期貨市場的強項。
扎根大豆產業,服務涉農主體
作為從大豆等農產品期貨起家的交易所,過去一年大商所始終秉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的理念,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等相關要求,在“農保計劃”中有針對性地推出大豆振興項目,為擴種大豆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早在去年4月,大商所即啟動了大豆振興項目的申報工作,在確定立項名單后,相關期貨公司聯合保險公司積極開展宣講推介等活動。從黃淮海平原到東北黑土地,50家合作社和8.6萬余戶農戶通過參與“保險+期貨”,在播種期間即獲得了覆蓋價格和產量兩端的收入保障。面對改擴種大豆,他們有了更多底氣和信心。
安徽省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保險+期貨”讓他覺得踏實、放心。去年,他參加了太和縣大豆“保險+期貨”項目,積極為600畝大豆投保,自己繳納了6000元的保費,最終獲得了12000元的理賠。
數據顯示,在大商所和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下,參保農戶只需自繳約2079萬元,相當于總保費的約20%,預計將獲得2900余萬元的賠付總額。一些地區雖然遭受了減產等損失,但在“保險+期貨”的保障下,當地參保農戶依然能夠獲得較為穩定的種植收益。
記者還發現,經過多年推廣和完善,“保險+期貨”項目保費來源已逐步實現向“多方共擔”升級,社會各界認可度和參與度不斷提高。在2022年的11個大豆振興項目中,財政資金支持比例首次突破50%,為歷年最高。《安徽省“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行動計劃試點方案》還明確提到“強化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發揮‘保險+期貨’作用”“財政按規定對納入省級支持范圍的給予最高50%保費補貼,依規支持‘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試點”。
不僅是種植戶,幫助大豆產業企業享受到期貨市場的發展成果,也是大商所努力的方向之一。除了在東北大豆主產區增設交割庫,為更多生產和貿易企業參與交割提供便利,大商所還通過開展“企風計劃”,組織期貨公司直接為34家大豆產業企業提供個性化的風險管理服務;通過擴充大豆相關品種產融培育基地數量,發揮龍頭企業的“傳幫帶”作用,逐步形成產業鏈上下游或周邊企業共同學期貨、用期貨的局面。
與此同時,大商所積極利用綜合服務平臺(簡稱平臺)做好產業服務。去年4月,平臺達成首筆依據豆一期貨價格定價的進口非轉基因大豆基差交易;11月,與九三集團基于平臺合作共建的九三交易專區順利上線。這對于推廣基于國內期貨價格的大豆基差貿易、推動大豆產業貿易模式轉型升級、服務糧食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豐富工具體系,提升全球影響力
做好大豆產業服務,有“夠多”且“好使”的“工具”是前提。因此,大商所審時度勢,積極完善豆系品種“工具箱”。2022年8月8日,大商所上市了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為大豆產業搭建起了較為豐富完備的風險管理工具體系。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短短幾個月,三個期權品種的市場規模都有了顯著增長。以黃大豆1號期權為例,其2022年12月的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倉量分別為2.79萬手和3.94萬手,較上市初期分別增長了274%和181%,參與交易的產業客戶數也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大豆企業借助期權實現了更加精細化的風險管理。
客觀來看,我國大豆進口量大、進口依存度高的情況短期內不會迅速改變,因此,建立起與全面開放的現貨市場相匹配的大豆期貨市場勢在必行。隨著去年9月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和期權向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開放,以及12月上述8個品種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大豆期貨市場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唐啟軍看來,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豆一期貨將提供更好反映全球供需格局變化、更為公允的價格,起到引導農民種植優質大豆、增加種植收益,以及引導加工企業分級合理使用大豆資源的效果,從而服務我國大豆產業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助力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保障國家糧油安全。
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大商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相關要求,切實服務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以及大豆油料擴種,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國建設貢獻期貨力量。一是加強行情研判、強化市場監管,維護豆類期貨市場安全平穩運行。二是推動油茶籽期貨研發上市,支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三是堅持“一品一策”方針,做精做細、做大做強大豆系列品種,提升市場運行質量和功能發揮水平。四是繼續通過“企風計劃”“產融基地”等特色產業服務項目,助力國家大豆產業企業運用好期現結合的模式,增強企業發展韌性。五是充分運用競爭機制推動“農保計劃”模式優化,重點撬動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大豆等種植類“保險+期貨”項目并形成綜合效應,為完善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貢獻力量。
信息來源:期貨日報
一周熱點
- 2023-08-18生豬產業當下與未來如何?業內大咖這樣說
- 2023-08-18新建豬場如何申請環評,需要申辦什么手續?
- 2023-08-18豬市走勢:北方反彈上漲,價格分歧較大!
- 2023-08-18印度考慮以折扣價從俄羅斯進口小麥以平抑價格
- 2023-08-172023年上半年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名單公示
- 2023-08-17市場抵觸情緒轉濃 存欄限制豬價上行空間
- 2023-08-17豬市走勢:生豬要迎來新一輪價格上升周期?
- 2023-08-16重磅!通威億元補貼助力珠三角生魚養戶,收魚補貼0.15元/斤!公開承諾餌料系數!
- 2023-08-16天氣影響仍在發酵 手中小麥是去是留
- 2023-08-16豬價回升至二級預警區間 下半年有望站在成本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