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豆產區國儲收購有序進行,早啟動的庫點已陸續完成收儲任務。內蒙古大部和黑龍江中西部豆源滯留壓力適度緩解,而東部區域因高水分不達標糧占比較大,短期內承壓依然較重。普通商品豆市場流通仍弱,主流行情已低于國儲收購價格。
關內豆區的購銷壓力雖然小于東北,但區域間價格企穩尚有難度,倉內豆源較多的貿易商價格明顯松動,持倉量較少的商戶適度下調現貨收購價。長江流域豆區距夏收僅有50天左右,鑒于終端需求疲軟,擔心后市風險的主體占主流,價格受挫日益顯現。
進口轉基因美灣大豆與國產東北豆的價差再度收窄,由于終端消費清淡,單一的美灣轉基因大豆價格上漲,對整體豆市構不成支撐,經營商尚需謹慎操作為宜。
國儲收購支撐,東北壓力漸緩
政策性擴容收儲,對欲“崩塌”的東北大豆行情形成強有力的“托舉”,但由于終端市場消費一直清淡,塔選商品豆流向市場的主流價格明顯低于國儲收購價,各區域豆農在備耕前集中售糧。許多啟動早的收儲庫接近或已完成收儲任務,停收庫點逐漸增多,同時不斷新增收儲庫點,余豆跨地區交售,與當地交糧車流匯集,給地方道路交通帶來壓力。
國儲除在黑龍江東部按5530元/噸收購外,內蒙古和黑龍江中西部達標豆全面按5550元/噸執行,與之前市場化收購相比,不僅價格提高,而且不檢測蛋白含量,在支撐價格的同時,解決了大量低蛋白豆滯銷的難題。目前,黑龍江東部水分超標豆占比較大,滯留現象仍較明顯,而這些區域今年“水改旱”面積繼去年之后續增,大豆面積有望擴大。
政策性收儲量擴增,適度減緩了東北產區豆源滯留的壓力,但因收儲價格總體形成“托市”效應,令之前的許多收購主體不得不離市,而此時終端分解產區壓力的動能明顯不足,產區售糧主體擔心國儲一旦停收,其行情仍有可能呈現跌勢。
產區商品豆流通量明顯低于常年同期,行情持續偏弱,塔選商品豆主流裝車價低于國儲國標三等大豆收購價。蛋白含量39.5%~40.5%的塔選商品豆內蒙古和黑龍江中西部主流裝車報價5440~5520元/噸,黑龍江東部5260~5360元/噸;優質高蛋白商品豆和塔選分離的大粒型豆源主流裝車報價5560~5700元/噸。
由于各地貿易商把精力集中于向糧庫轉移豆源,忽略篩下物的售賣,大量豆瓣壓倉,同等質量價格由3月下旬的4800~4900元/噸下跌至4100~4300元/噸,始料未及的較大跌幅,瓜分了貿易主體向糧庫交售的所得利潤。該類豆源現行價格與進口大豆相比優勢凸顯,產區壓榨企業已經入市吸納,進廠價格為4400~4460元/噸。
大連期貨豆一主力合約明顯低于現貨行情,遠月合約難以提振現貨主體增倉意向,未來豆市利空占據主導。產區不適合國儲收購的豆源,一旦向油企適度轉移,東北豆市則會步入一個新的形態,政策性利好值得期待。
外圍因素傳導,關內價格下調
關內各大豆區近期豆源流通不均衡,部分地區價格超前下調。長江流域的皖南、湖北及湘北豆區,距夏收僅有50天左右時間,許多持有初期入倉豆源的主體面對清淡的需求現狀,部分商戶超前領跌。豫、皖、魯產區距夏收時間總體不足兩個月,部分賭市主體挺價意愿明顯松動。前期麥市的“恐慌”已傳導至豆市,持倉較多的大豆主體市場報價混亂。
河南漯河、許昌、周口、永城等豆區收購量雖然不大,但外發量也很少,許多收購商情緒不振,倉中有少量貨源的主體開始尋覓買家,上周末普通篩糧市場主流裝車報價6140~6200元/噸,雙比重篩糧多在6200~6260元/噸之間,真正成交還可協商。
安徽阜陽太和、亳州市譙城區、渦陽、利辛等地收購主體存貨量與往年同期相比偏低,受小麥市場影響,購銷價格有一定“彈性”,只要有賣主詢價,大多都能成交,普通篩糧成交裝車價6100~6180元/噸,雙比重篩糧主流裝車價6200~6240元/噸;淮北鐵佛、劉橋收購網點以雙比重篩為主,裝車價明顯比之前下調,視糧質而論在6200~6280元/噸之間;宿州埇橋區、靈壁、泗縣普通篩糧裝車價多在6160~6200元/噸之間,雙比重篩糧報價6200~6260元/噸,外發明顯遲滯。
受此影響,山東濟寧、魚臺、金鄉、菏澤、汶上、微山等地雖然篩選條件好于外圍,但因裝車報價在6260~6360元/噸之間,加上向下游發送運輸費用較高,市場接受度較低,部分優等級和手工豆裝車報價下調至6360~6460元/噸,外發量依然較少;收購商并非硬性挺價,大多受收購成本制約。
江蘇北部徐州市賈汪區、沛縣、睢寧“雜花豆”裝車報價適度松動,為6240~6300元/噸,部分手工豆裝車報價6320~6400元/噸,各地出貨平淡。南部豆區南通、鹽城、淮安等地“大乳白”裝車價7400~7460元/噸,“翠扇”“腐豆”類以7240~7300元/噸占主流,“黑臍王”裝車價7040~7160元/噸。各品種流通量均低于常年同期,收購商挺價意愿略顯寬松,受外圍行情影響,價格進一步下調的趨勢明顯。
長江流域的皖南初期入倉的豆源仍有較明顯的余量,當時毛糧入倉價由6100元/噸起步,逐漸搶收到6400元/噸,部分收購主體甚至有更高收購價,現在持豆較多的主體,凈糧裝車報價已出現5900~6000元/噸。毗鄰的湖北黃梅、武穴收購商庫存不多,而湖北西部主產區石首、公安、監利、江陵、鐘祥、天門等地“雜花豆”從初期庫存至今,隨著時間推移,凈糧裝車價6300~6400元/噸,由于買家較少,虧損面有進一步放大的可能。京山、沙洋大多數主體從初期便很理性,目前“冀豆12”收購商均已鎖定豐厚的利潤而“輕裝上陣”。
進口美豆價升,終端消費疲軟
3月底,進口轉基因美灣大豆持續一個月的跌勢戛然而止。3月31日,各內陸港毛糧裝車報價已跌至4880~4920元/噸,次日(4月1日)便迅速反彈,至上周末已漲至5100~5170元/噸。山東、安徽、河南經營商“一陣風”似地配合港口經營商形成搶購,凈糧裝車價已達5360~5400元/噸,由于此階段終端消費清淡,市場替代量不多,加上其與國產東北豆流入市場的價差收窄,難以對國產豆行情形成支撐。本輪漲價僅表現在轉基因美灣大豆,而俄羅斯、加拿大、烏克蘭等非轉基因大豆不但未漲,且價格還出現下行。由于這波行情主要因市場傳言所引發,預計這種漲價現象維系時間不會太長。
東北產區除了儲備收購,其他主體入市較少,基層豆源仍然較多;關內夏收時間漸近,收購主體更加謹慎;各地終端經營商對南北產區豆市現狀了如指掌,當產區挺價時,銷區主體便以去庫存為主,產區松動時便適量補給,大量增倉現象較少。
不是終端不與產區配合,而是豆制品消費量實在太低,肉、蛋、禽和蔬菜供應充足,且價格低廉,居民生活和各類食堂替代源較多,加上蛋白企業開機率始終較低,隨著氣溫漸升,終端消費疲態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