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舉辦發布會,介紹“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介紹,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作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大部署。
大豆是我國糧食進口量最大的品種,當前我國大豆市場情況如何?國家將采取哪些措施增強大豆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對此,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盧景波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豆供應安全,近年來在生產、加工、儲備、貿易、進出口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又對擴種大豆油料、實施種業振興等作出專門安排,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大豆供應綜合保障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盧景波介紹,我國大豆市場供應有國產和進口兩個來源渠道,兩者在功能用途、市場價格和市場需求等方面都有一定區別。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做豆制品、豆漿、豆腐等,年消費量在1300-1500萬噸,國內產量完全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進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飼用,榨油以后的豆粕用作飼料生產原料??傮w來看,當前我國大豆市場情況可以概括為“兩個充足、一個平穩”,也就是:國產大豆供應充足,進口大豆糧源充足,市場購銷總體平穩。從國內看,2022年我國大豆產量創歷史新高,超過2000萬噸,滿足食用消費后還有500萬噸左右節余,市場供應有充分保障。從進口看,全球大豆供求關系比較寬松。有關國際機構預測,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約3.7億噸,創歷史新高;消費量3.66億噸,產消結余300多萬噸,為我國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滿足國內消費打下了良好基礎。從市場購銷看,新豆上市后,收購工作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勢頭。3月底大豆旺季收購工作就結束了,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新豆418萬噸,同比增加171萬噸。同時,前期有關部門在黑龍江、內蒙古大豆主產區啟動了新季國產大豆收購工作,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
盧景波稱,為增強大豆消費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國家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擴大產能,持續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提高國產大豆生產水平和供給能力。同時,完善大豆生產者補貼相關政策措施,讓農民種植大豆有收益、得實惠。二是促進加工,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優化產業布局,引導大型企業發展精深加工,提升企業競爭力,打造國產大豆知名品牌。三是合理消費,推進大豆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鼓勵飼料養殖企業優化調整飼料蛋白含量;倡導居民健康飲食,降油增綠,引導食用植物油健康消費。四是穩定進口,加強國際合作,在穩定傳統豆源市場的同時開拓新興豆源市場,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來源:國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