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國內多地豆粕現貨價格上漲,華東地區現貨普遍報3430元/噸,比節前上漲70元/噸,首日豆粕成交明顯好轉,但是隨后再度平淡。其上漲原因何在,后市該如何看待?
近期美盤和南美貼水為何上漲
我國豆粕供應幾乎均來自于進口大豆壓榨(進口大豆出油率在19%左右,出粕率78%),所以,豆粕的定價權更多依賴于進口大豆。通常美盤大豆價格加上升貼水,算上運費保險,共同組成以美元計價的到岸價,但是進口大豆完稅成本還要算上關稅、增值稅、匯率和港雜費,短期而言,美盤和大豆升貼水的變動要比其他影響因素大。
2024年1月31日,巴西大豆升貼水最低下探至-92美分/蒲式耳,處于歷史偏低水平,今年巴西大豆貼水比2023年提前兩個月走出下跌趨勢,主要是因為南美預期豐產,我國國內偏差的養殖利潤下,下游隨用隨買,不愿采購遠期豆粕基差,油廠采購大豆步伐放慢。管理基金凈持倉美豆逐漸轉為凈空并加空,美豆主力在春節期間最低跌至1164美分/蒲式耳。
進入2月份,巴西大豆升貼水止跌反彈。2月8日,巴西商品供應公司預估2023/2024年度巴西大豆產量為1.494億噸,比上月預測減少590萬噸,也低于2022/2023年度的1.546億噸,一些其他咨詢機構將產量下調至更低。然而,隨后USDA2月報告僅僅下調巴西產量100萬噸,至1.56億噸。一些機構認為,巴西大豆實際產量會很低,另外,2024年6月至8月將會逐漸轉為拉尼娜,進而造成北美氣溫高和偏干,因此建議巴西農民應該延后銷售大豆。巴西農民惜售之后,大豆貼水從最低的-92美分/蒲式耳反彈至-75美分/蒲式耳,彌補春節期間美盤的跌幅,實際進口成本小幅上漲,于是節后首日國內豆粕價格上漲。因為南美貼水上漲,節后美盤也出現高開上揚。
巴西大豆升貼水能否持續反彈
即使巴西大豆產量按照巴西商品供應公司預估的1.494億噸,算上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南美其他四個國家均增產,五國總產量仍比2023年增產1815萬噸。
從2024年2月初開始,巴西雷亞爾兌換美元的匯率已從5.0升值到4.94,由于銷售大豆是美元結算,最終需要再換成雷亞爾,這將迫使農民不得不提前賣貨,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
根據咨詢機構的調查,巴西新作大豆的銷售進度落后于往年,農民放慢銷售,等待價格反彈,截至2月2日,巴西農戶銷售31.9%的2023/2024年度大豆,高于1月初的29.1%,上年同期為30.5%,五年均值為44.5%。與偏慢的銷售形成對比的是較快的收割進度,截至2月8日,巴西大豆收獲進度為23%,一周前為16%,上年同期為17%,這也是歷史同期的次高進度,僅次于2018/2019年度同期的26%。
在2010年時,巴西糧棉油總產量(包含棉花、玉米、大米、大豆、其他豆類及谷物)只有1.49億噸,到2023年達到歷史最高的3.199億噸,雖然2024年總產量出現下降,但比2010年增加105.6%。倉儲作為糧食重要的物流設施,2010年時為1.38億噸,到2023年增長到2.012億噸,增幅僅為45.4%,甚至不及糧食產量增幅的一半,目前巴西政府預估2024年倉儲容量維持在2.012億噸。
2010年糧食倉儲容量還能覆蓋糧食總產量的92.87%,糧食倉儲容量缺口僅有1000萬噸,但是隨著產量的高速增長,2023年下降至最低的62.91%,糧食倉儲容量缺口擴大至1.187億噸,這也是2023年巴西大豆貼水跌至歷史新低的主要因素之一。預計2024年糧食總產量下降,比值將略增至65.68%,糧食倉儲容量缺口縮小至1.052億噸,缺口仍然較大,因此可以預見,短期農民惜售不會持續太久,畢竟銷售慢、收割快,處于凈累積的狀態,本輪巴西大豆貼水的反彈有限,后續還會再度回落。
國內豆粕反彈是否具有持續性
2月展望論壇中,預估美豆2024/2025年度播種面積升高至8750萬英畝,如果實現,美豆新作將會繼續累庫,美盤也將再度承壓,最終進口大豆的到港成本還會下降,對國內豆粕價格產生沖擊,關注美國農業部3月底的種植意向報告。
節后國內生豬均價下跌至14元/公斤附近,比節前下跌0.9元/公斤,大部分主產區跌破14元/公斤,生豬價格呈現季節性回落態勢。節后也是肉類需求淡季,終端對飼料的需求明顯減少,豆粕進入全年消費低點。
供應方面,預估1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到港860萬噸(2023年1月838萬噸),2月500萬噸(2023年2月645萬噸),3月650萬噸(2023年3月671萬噸),4月950萬噸(2023年4月720萬噸),因此,國內后期供應將會更加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