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大豆期貨價格持續上漲引發市場關注,受巴西南部洪水影響,五一期間美豆期貨價格沖破1200美分/蒲式耳的關鍵點位,假日期間不僅實現3連陽,5月6日也出現2.56%的漲幅。受美豆價格上漲影響,國內沿海豆粕現貨價格也出現100元/噸左右上漲。
據悉,自2月1日至5月8日豆粕期貨價格漲幅達15.57%,5月7日豆粕期貨價格最高沖至3595元/噸。對此,銀河期貨分析師陳界正表示,從當前的趨勢來看,豆粕期現貨價格有企穩的趨勢,一方面因為今年巴西國內供需矛盾比較明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去年美豆舊作產量低于預期,加之阿根廷的農戶銷售意愿不強。因此,豆粕期貨進一步深跌空間有限,偏向于逐步企穩。
近幾個月來,國內生豬價格裹足不前,雞蛋價格“跌跌不休”,養殖利潤下降,豆粕需求較差。市場看空豆粕后市,不論是貿易商還是飼料廠對豆粕都維持偏低的庫存水平,大多采取邊用邊采。加之節日期間進口到港量增加,大豆壓榨生產正常,因此最近一周,油廠大豆庫存和豆粕庫存量均出現明顯增加。
據統計,截至5月3日當周,大豆庫存為419.01萬噸,較上周增加63.93萬噸,增幅18%,同比增加96.46萬噸,增幅29.91%;豆粕庫存為52.51萬噸,較上周增加3.66萬噸,增幅7.49%,同比增加23.42萬噸,增幅80.51%。但隨著美豆期貨大幅走高,飼料廠和貿易商看空觀點可能轉變,從而加快補庫步伐,豆粕需求將階段性轉好。
雖然豆粕現貨價格跟隨期貨價格同步上漲,不過,創元研究院院長廉超表示,在國內偏弱的基本面壓制下,基差未有明顯起色,負基差仍在持續。據海關數據顯示,3月我國大豆進口554.1萬噸,去年同期為654萬噸,同比下降15.3%;1—3月大豆進口1857.7萬噸,去年同期2083.3萬噸,同比下降10.8%。
陳界正也表示,整體來看,雖然今年一季度大豆進口量低于去年,但是未來幾個月中大豆進口量正在快速增加,預計5、6、7月國內大豆進口量整體豆維持在1000萬噸以上。期貨價格的上漲主要還是受上游影響,下游生豬和水產需求表現整體來看還是相對偏弱。
五一假期后,油廠開工率正在逐漸恢復,目前已基本恢復至節前水平。截至昨日,據鋼聯統計,全國主要油廠單日開機率已上升至53.81%,節前一周均值為55%,節中周均開工率僅為49%。伴隨著大豆到港繼續增加,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油廠開工率將繼續提升。
據了解,2023年養殖行業普遍虧損,且2023年4季度生豬疫病導致以華北地區為主生豬存欄下降,市場此前預計,2024年生豬養殖行業會加快去產能,2024年飼料需求也會隨之下降。此外,一些機構公布數據母豬及生豬存欄連續多月下降,飼料產量在2024年1月和2月出現同比、環比較大幅度下降,也在驗證市場關于生豬去產能和飼料需求下降。
“客觀上,2024年1—2月飼料產量和需求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特別是1—2月份華北地區飼料需求下降顯著,但市場從2023年末市場一直就開始生豬養殖去產能,粕類價格已經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且到了2024年2月下旬,較大飼料成本,加上暴漲的仔豬價格,引發生豬養殖主體跟愿意壓欄甚至部分養殖主體開展了生豬二育養殖。”布瑞克農業大數據研究總監林國發采訪時表示。
林國發表示,由于壓欄、二育生豬行為使得大豬更長時間養殖,需要更多飼料,該因素下飼料需求有所好轉,加上3月后水產陸續投苗,禽類產能持續釋放。3月后飼料需求雖然同比仍下降,但下降幅度大幅減少,且環比出現大幅增加,飼料環比需求增加趨勢在4月份得到持續,甚至出現4月份飼料需求同比可能不再下降趨勢,這也支撐了近期豆粕價格上漲。
“除了豆粕需求出現好轉外,今年小麥價格較玉米高,且豆粕價格偏低,小麥在飼料中替代玉米缺乏價格優勢。2023年春季后小麥替代玉米情況逐步增加,5—7月達到高峰,小麥替代玉米除了擠出玉米需求,小麥粗蛋白在12.5%以上,遠高于玉米8%粗蛋白,飼料粗蛋白不變情況下,100萬噸小麥替代玉米同時擠出11萬噸豆粕需求。”林國發稱。
不過,林國發表示,2024年國內玉米價格走低,且玉豆粕價格處于低位,小麥(國產)在飼料替代玉米無價格優勢,國產小麥替代玉米情況基本消失,該因素下釋放較大數量豆粕需求,小麥替代減少,且前期生豬壓欄,大豬比例增加,加上4—8月水產飼料需求季節性旺季,豆粕需求自然好于預期。
陳界正也表示,接下來影響豆粕期貨走勢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個是美豆的產地天氣情況,今年巴西減產市場容錯率低,一旦出現天氣炒作風險可能會比較大;另一個是阿根廷的銷售,其實今年阿根廷增產相當明顯,但是本身因為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農戶銷售進度較差。此外,當前盤面上漲已經包含了部分中國采購美豆舊作的預期,未來中國采購決策也會對此有影響。
“今年豆粕走勢更多交易預期,因為美國和巴西大豆整體都處在成本線附近,因此本身不太具備深跌基礎,加之未來天氣市對于多頭而言也是比較大的底牌,從大方向來看,單邊還是偏向于逢低多為主。跨品種交易上來看,今年國內菜籽壓力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國內壓榨利潤狀況良好,加之今年水產需求非常弱。所以,大方向來看,仍然以偏看擴大為主。” 陳界正稱。
廉超也表示,二季度巴西大豆大量到港已成明牌,疊加下游需求不佳,預計將繼續給國內豆系市場一定壓力,豆粕現貨基差將繼續保持弱勢。單邊來看,短期內在巴西洪水利多影響未消散前,疊加美豆上破1200美分的強勢助推下,國內豆粕期貨價格或將繼續以跟隨外盤上行為主。推薦豆粕9-1正套。
此外,由于國內豆粕定價以美豆價格為錨地,國內豆粕更多只是從需求端(大豆進口)影響美豆價格。林國發表示,隨著市場開始關注美豆,國際上4月末歐洲地區倒春寒嚴重,降低歐洲菜籽產量預期,5月初巴西南部、阿根廷、烏拉圭大豆產區出現洪澇,除了影響大豆收獲,洪澇也會減了其大豆產量。
“上述因素連續利多,加上目前時間上進入美豆時間,天氣因素,近期美豆播種進度放緩。多因素利多疊加飼料需求回升,豆粕價格持續反彈。從大周期角度,中國及全球養殖業去產能,豆粕上漲更多是階段性,除非未來3個月美豆生長出現實際不利天氣或者強天氣炒作,否則豆粕難持續上漲,3800元/噸為關鍵壓力位置。”林國發稱。
來源:中國畜牧業綜合華夏時報、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