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豆粕豆油親兄弟,油強粕則弱,油弱粕就強。但是年后二者紛紛走出了先上漲后下跌隨后震蕩的行情,究其原因,竟也有許多共同點。后續豆粕和豆油走勢又將如何?以下是筆者結合市場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截至3月18日,豆粕現貨市場參考,國內主要地區油廠平均報價在3431元/噸左右。其中山東地區3370元/噸,華東地區報3400元/噸,大連地區3490元/噸,天津地區3450元/噸,廣東地區3400元/噸。豆油現貨市場參考,國內主要地區油廠平均報價在8444元/噸左右。
年后需求:短期提振與高位回落
豆粕年前備貨后期工廠限量疊加愈加高漲的價格,導致下游備貨大多留有缺口。因此年后工廠開機,市場紛紛補足剛需。不久后工廠預計3~4月份將大規模斷豆停機,下游掀起備貨熱潮,2月整體達到超買的狀態。正因如此,3月份豆粕的整體需求急轉直下,加上工廠全力壓榨,市場供應緊張氛圍不在,價格隨之從高位回落,至今仍是震蕩偏弱的狀態。豆油不僅受大豆供應短缺影響,還受棕油與菜油提振,年后雖然沒有出現激進超買的行情,但基差持續處于高位。后受節后需求淡季,市場購銷情況不佳的影響,基差逐漸回落,目前東北地區一級豆油已出現Y2505+100+的現貨基差。
政策影響:國內外雙重驅動
國內以市場供應偏緊炒作為主,工廠停機計劃疊加各種市場消息刺激市場情緒,推動價格高漲,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稅的相關消息。但當國內關稅反制措施真正落地后,市場反倒平靜下來,上漲乏力,基差由高處逐漸回落。除此之外,美豆新作種植面積也是市場的一大關注焦點。2月27日,美國農業部初步預計2025/26年度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為8400萬英畝,比上年減少310萬英畝,符合市場預期。但關稅或也將影響肥料等產品的價格,最終大豆種植面積的調整仍有變數。
后期供應:南美大豆到港成關鍵變量
無論是上漲還是回落,都離不開南美大豆的供應問題。漲是因為大豆供應或有延遲,導致短期內供需錯配。落是因為大豆收割進度加快,后期到港量充足,整體預期偏空。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巴西2024/25年度大豆收獲進度為69.8%,一周前為60.9%,高于去年同期的61.6%,這也是連續第三周超過去年同期收獲進度。據市場監測,近期巴西各港口大豆對華排船計劃總量為700萬噸左右,但3~4月大豆能否全部順利到港到廠仍有變數,后續需持續關注工廠的具體開機計劃。
需求前景:需求淡季與替代效應
價格過高將導致成本增加,養殖端對高價豆粕接受度有限,飼料企業維持低物理庫存策略,需求增量受限。同時豆粕會被其他蛋白粕類替代,也會因飼料配方調整縮減用量,進一步減少市場需求,壓制價格回落。豆油利多逐步消化,國內三大油脂總庫存量相對充足,雖然豆油可以被棕油與菜油替代,但目前豆油價格相對較低,替代性有限。最重要的還是市場需求低迷影響,需求淡季,基差持續走弱的概率較大。
綜上所述,豆粕現貨價和豆油基差近期或將維持震蕩偏弱的狀態。中美貿易政策的變動和其他國際消息雖持續影響后市行情,但因大多已提前消化預期,整體影響或較小。而南美大豆到港前后,國內供需關系的轉變或將成為主要影響因素。警惕大豆到港到廠節奏及北美天氣炒作帶來的反彈風險。筆者思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各位讀者需結合自身及周邊市場情況酌情參考。欲了解多油粕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關注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chinagrain.cn)以及APP(http://www.chinagrain.cn/app)和微信平臺(grai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