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聚是一團火 散作滿天星——2021年中德青年農業實用人才項目區域交流考察活動紀實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1-06-16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初夏時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花橋鎮馬王村的青青牧場里,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和德國農業協會組織的2021年中德青年農業實用人才項目區域交流考察活動在這里正式開啟。1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學員在這里分享經驗、交流心得、厚植友誼,暢談對國際農業交流和鄉村振興的夢想和實踐。


image.png

學員們在座談會上交流討論。


 

搭建平臺,儲備農業領軍人才

 


“在農耕體驗區,小朋友們可以參與動物喂養、播種、插秧、育苗、施肥……”正在向學員們介紹農場情況的青年是青青牧場的聯合創始人肖淵,這個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的年輕人對生態農業有著近乎癡迷般的熱愛。“大學同寢室6個人,5個人當了公務員,只有我選擇成為一名農業創業者。”肖淵笑著告訴記者,“我要在廣闊的土地上去學習和成長,讓更多的人愛上農業,愛上自然。”


image.png

肖淵向大家介紹青青牧場的動物飼養區。


作為項目2019屆學員,肖淵在德國一家有機農場交流學習了三個月,肖淵把這段經歷和感受總結出厚厚的一摞“日志”。記者隨手翻開——


有“與蜜蜂共進早餐”的故事:“到達德國的第一天,我們在一家戶外餐廳吃早餐,不時有蜜蜂飛過來,當我們下意識伸手驅趕,餐廳老板告訴我們蜜蜂對食物生產很重要,請大家不要傷害它們,蜜蜂只是想跟我們一起‘共進早餐’。德國無處不在的生態教育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有“給予兒童生命教育”的故事:“我實習的Hof Buchwald農場每周都會有幼兒園小朋友來學習,通過飼喂動物、耕種糧食、制作食品等勞動教育,引導孩子敬畏生命、愛護自然。”


有“百年家庭農場”的故事:“Munchhoff`s Farm是歷史沿革長達 190 年的家庭農場,1068 公頃的土地只有 4 個全職員工,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非常高,農場主告訴我們他們解決除草問題主要是靠翻耕土地的方式,而非大量使用除草劑。”


……


凡此種種,點點滴滴,用他的話說,“仿佛打開了新世界大門,也為我的創業提供了重要思路。”


回國之后,肖淵借鑒德國生態農業理念和農場管理經驗創辦了青青牧場,組織青少年開展農耕、自然、環保、手作、急救等主題活動,“我們希望通過兒童帶動家庭,傳承農耕文化、保護自然環境。”


來自四川盛泰豬業有限公司的陳瑩是2018屆學員,在全球領先的家禽家畜設備供應商大荷蘭人公司的學習經歷進一步堅定了他要在養殖業不斷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的決心。“自動化程度高不僅能提升養殖標準化水平,還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陳瑩告訴記者,“要操作這些設備對文化素質有較高要求,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高素質青年能進入到養殖行業里來。”


“中德青年農業實用人才項目實施6年來,影響力越來越大,學員素質越來越高。”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副局級參贊童玉娥說,“很多學員通過交流活動拓展了國際視野、更新了思想觀念,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希望中德雙方繼續把此項工作推進下去,為兩國農業交流與合作培養儲備更多優秀青年人才。”


 

加強合作,抱團發展互相成就

 


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雙石村是本次考察交流的第二站。2020屆學員趙林是雙石村黨總支副書記,他以“李白故里”和“農耕文化”為招牌,把一個傳統村落打造成國際范兒十足的網紅打卡點。農民日報4月20日刊發人物通訊《趙林:向76國農業部長提建議的中國青年農民》后,央視還專門來拍攝了專題片。趙林也成為此次交流活動中當之無愧的“明星學員”。


image.png

趙林向同學們闡述他對鄉村振興的構想。


露天咖啡館、林間小樹屋、草編手工坊……景致優美、特色鮮明的田園風光讓學員們贊不絕口、流連忘返。


“趙林,我今年關于金花菜的課題就放到你的農場里吧,金花菜是很好的綠肥,還可以菜用、飼用。”同為2020屆學員的陳莉敏是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的一位助理研究員,她熱情洋溢地提出合作建議。


“趙林,我想把你這個手工草鞋編織引入我們青青牧場的勞動教育課,農耕藝術要好好保存下來!”肖淵也很快找到了合作點。


同在新希望集團工作的2020屆學員雷雨和胡聲迪已經開始認真探討如何把雙石村的養殖業納入新希望的產業鏈。志同道合的青年農人聚在一起,總能不斷碰撞出合作創新的火花,又在互學互鑒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image.png

學員們在新希望美好食品公司參觀調研。


在新希望下屬的食品公司和飼料企業考察學習時,頭部企業全球領先的生產設備、嚴苛的管理標準、尤其是防控非洲豬瘟的先進技術和嚴密流程,讓學員們受益匪淺。就職于新希望公司所屬飼料研究院的胡聲迪博士專門圍繞畜禽養殖企業如何強化社會責任、減少碳排放做了一次專題講座,學員們邊聽邊記,研討熱烈。


image.png

學員們在新希望飼料公司考察調研。


來自黑龍江省綏化市裕達牧業有限公司的2020屆學員邵廣說,通過這次交流活動了解到行業內的最新資訊、發展趨勢,與同學們共享信息、溝通合作,收獲滿滿。


“德方非常關注學員們的成長,舉辦這次交流活動就是希望更好的了解學員們的需求和建議,為不斷完善后續項目提供參考。”德國農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莉說,“參加此次交流活動的學員來自種子、飼料、養殖、加工、銷售等農業產業各環節,希望能借此機會為學員們之間加強交流合作提供平臺。”


 

厚植情懷,積極投身鄉村振興

 


此次交流活動中,鄉村振興是學員們探討最多的話題。無論是現場觀摩、座談交流,還是乘車奔行的路途中,學員們都熱烈暢談自己對鄉村振興的構想。


“要在‘四社聯動’中促進鄉村振興。”這是肖淵給出的思路,“‘四社’就是農村社區、產業社區、城市社區以及社會組織與企業。”肖淵告訴記者,他目前正在跟自己的團隊打造一條以馬王村為中心,鏈接青青牧場、拓展農莊、濕地公園、食品加工、蘑菇小鎮等特色教育基地的研學線路,“根本是要把農民與消費者聯合起來,成就一種長期而深度的鏈接。”


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共青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顯文是2016屆學員,在他看來,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振興。“得有高素質人才投身進來干事才行。”郭顯文說,“德國農業在很多方面都很先進,但最讓我震撼的還是他們對職業農民的培養。在德國從事農業必須有專門的從業資格,農民是受人尊敬、社會認可度很高的技術人才。”郭顯文參照德國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共青農場制定實施了“農業職業經理人計劃”,“這對提升我們農場的從業者素質有極大促進。”


2020屆學員康麗春是江西農業大學的一名青年教師,學員們親切地稱呼這個溫婉美麗的姑娘“春春老師”。她真誠地邀請學員們去江西農業大學給學生們講課,“你們來自農業一線,都有豐富的經驗和學識,青年學生特別需要你們的鼓勵和支持,他們可都是未來鄉村振興的后備人才啊!”


趙林當前的工作重心是打造國際社區和數字鄉村,為此他制定了從現在到2025年的詳細規劃。“到那時,雙石村要具備較強的特色農文旅融合影響力,形成國際化創業與就業社區。同時,要通過數字賦能產業發展、變革鄉村治理能力。”趙林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給家鄉帶來變化,吸引更多青年人回到鄉村發展,“青年農人應當成為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國際、鄉村與城市的橋梁。”


率隊參與這次交流活動的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副局級參贊洪志杰在記者發稿時已經被派駐至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但他仍關注著趙林和他的雙石村。他在“中德農業青年之家”微信群里專門@了趙林:“雙石村成為國際交流村剛剛開了個很好的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看好你。四年后我想去看看有什么重大的發展,這是你我的約定。”對一個青年農民創業者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樣的鼓勵和期望更大的動力呢?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短暫的交流考察活動結束了,帶著滿滿的三農情懷和更加堅定的信心,青年學員們宛如一顆顆農業的“金種子”,再次撒播到廣袤的鄉村大地,生根、開花、結果,為祖國鄉村振興的壯闊前景貢獻青春的光和熱。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彭瑤 

 上一篇 | 生豬期價創歷史新低 頭部豬企銷售分化
 下一篇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