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宏偉目標,做強養豬業在建設農業強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密切關注我國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加大對中國地方豬種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科技創新、加大豬病研究力度、優化生豬養殖業“生產關系”等方面為生豬產業發聲。
建議多方發力推動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當前我國生豬種源“卡脖子”問題和地方豬種養殖逐漸減少的風險,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琪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其鑫今年建議,加大對保護和開發中國地方豬種的資金和人才支持,加強地方品種的選育提高和地方豬種的保護和利用。他提出四條具體舉措:統籌建立全國性地方豬種質資源保護體系,進一步統籌地方豬種資源保護、育種攻關和利用開發的相關工作,加大資金、人才、技術支持力度,鼓勵地方豬實施全產業鏈發展,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全力打造地方豬生態產業集群,同時整合生豬屠宰場。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到,養豬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疫病。與此同時,對標全球養豬技術先進國家丹麥等,我國養豬生產成績還有差距,國內養豬產業發展空間很大。對此,秦英林建議通過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智能化養豬;堅持自主育種,助推種業高質量發展;加大豬病研究力度,加快推進疫病凈化;實施種養循環,打開綠色發展新路徑等,持續推進我國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則針對生豬產業周期性波動這一行業痛點提出了建議。他表示,針對農業產業周期性強的特點,鼓勵金融機構深入企業進行深入調研溝通,從企業面對產業周期的實際金融需求出發,創新金融工具對于企業的支持方式,研發支持農業領域的長周期專項金融產品,幫助農業企業對抗產業周期性波動,“熨平”產業周期,提高企業對農產業進行資本投入和技術投入的信心和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今年還提出了優化生豬養殖業“生產關系”的建議。他認為,從全球視角上看,我國養豬業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強,眾多散養戶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散養農戶科技水平比較低,成熟飼養技術普及推廣受到“最后一公里”制約,難以惠及廣大中小養殖戶;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豬場規模盲目擴大,導致養殖業與種植業越來越脫節,農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被人為割裂,耕地質量退化嚴重;此外,受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多種因素影響,生豬市場價格多年波動劇烈,中小養豬農戶抗風險能力差,跟風養殖,導致生產規模大起大落,農村小養殖戶人力物力財力閑置浪費。
為此,印遇龍認為散養農戶迫切需要一種全新的組織形式。在深入生豬生產經營第一線的過程中,印遇龍和團隊發現,位于湖南省瀏陽市南川河合作社在養豬業中對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社”模式或許能為破除養豬業的體制機制弊端提供可以借鑒推廣的好經驗。印遇龍建議國家支持湖南建設生豬數字養殖大數據調控平臺省級試點,并進一步深化試點推廣‘三位一體合作社’養豬模式,創新我國養豬行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推動我國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
那么,“三位一體合作社”的模式如何助力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南瀏陽市南川河生豬合作社負責人甘元田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位一體’農村合作經濟體系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點題、親自破題的“命題作文”。其核心要義就是立足“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通過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合作經濟,推進“三位一體”改革,組織“千家萬戶小農戶”對接“千變萬化大市場”,讓農民參與農業全產業鏈經營、分享全產業鏈利潤,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農民共同富裕。
“在生豬行業波動一直存在的背景下,‘三位一體合作社’可以扎根當地生豬產業,以生產者和消費者為核心,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打造組織平臺,為農戶提供技術、管理等綜合服務,培養小農戶服務大局意識,調動提高養豬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甘元田告訴記者,經過十年發展,目前湖南瀏陽市南川河生豬合作社已經擁有包括產學研銀企等在內的社員14376戶,帶動了周邊十多個縣生豬產業的升級。接下來也希望全國產業鏈企業和各地農戶能夠了解并積極參與“三位一體合作社”模式,共同創造良好、可循環的行業生態,為生豬穩產保供貢獻力量。
生豬“保險+期貨”成中小養殖戶“避風港”
期貨日報記者注意到,上述代表委員在對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具體建議的同時,都有提到不容忽視的生豬價格波動問題。而對于當前我國生豬生產主力軍的中小養殖戶來說,相較大型養殖豬企,其收益和養殖情緒更容易受到生豬價格變化的影響,亟待對沖價格風險的有效工具。2021年初,大商所推出生豬期貨,隨后生豬“保險+期貨”項目應運而生,為國內不少中小養殖戶撐起了保護傘,實現了小農戶和期貨大市場的對接。
據了解,通過“保險+期貨”,養殖戶可以建立科學的生產和收入預期,從而有序擴大生產規模、投入生產資料,同時在遭遇價格下跌風險時,也可以通過補償資金保障養殖的連續性。
而生豬期貨也是大商所首個上市當年便納入“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的品種,數據顯示,2021年,大商所共支持開展生豬“保險+期貨”項目125個,涉及現貨量222.87萬頭,累計實現賠付1.74億元,惠及農戶8874戶,在豬周期下行周期發揮了積極作用。而2022年,大商所緊密高度重視黨中央關于生豬保供穩價的重大戰略部署,投入1.23億元,開展19個生豬專項項目,惠及農戶3468戶,涉及現貨量370萬頭,賠付1.76億元,農戶自繳賠付率268%,也就是說,養殖戶每投入100元的保費,即可獲得268元的賠付。
目前,生豬“保險+期貨”項目已遍地開花,成為支農支小的重要抓手。據中期協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生豬在“保險+期貨”項目各品種中承保貨值最高,達49.02億元。
談及后續生豬“保險+期貨”如何繼續擴大服務范圍,為中小養殖戶提供更多保障,大地期貨衍生品部副總經理林唯瑋告訴記者,一方面是要引導市場主體保險公司、期貨公司開發標準化的產品?,F有的生豬“保險+期貨”大多還是價格保險,其底層邏輯為套期保值,但有別于規模化企業,中小養殖戶普遍風險管理意識不強,風險管理能力較弱,標準化的“保險+期貨”產品將更加便于中小養殖戶理解參與,還能降低中小養殖戶的參與成本。
“另一方面則是要繼續爭取各級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F有“保險+期貨”項目多是地區性、短周期性的小型試點,因此覆蓋面不廣。未來如果可以與現有的政策性農險一樣,以‘政府補貼七八成、養殖戶自繳兩三成’的常態化模式開展項目,服務范圍便可以擴大。”林唯瑋說。
上海夯石商貿副總經理沈湘源認為,從當前來看,要實現“保險+期貨”項目對更多中小養殖戶形成保障,需要得到更多政府財政、農業等相關部門的保費支持,從而擴大覆蓋范圍。同時也需要“保險+期貨”模式自身進行優化,增加保險公司的保險職能,探索提質降費的路徑。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劉永好委員提出的研究“長周期專項金融產品”熨平豬周期,期貨業內人士也進行了相關思考。
林唯瑋告訴記者,現有的包括“保險+期貨”、倉單質押等在內各種依托期貨市場開展的金融產品,周期都與現有的期貨合約緊密相連。接下來,建議期貨市場不斷豐富和完善相關期貨合約建設,持續改善期貨合約的連續性、擴大整個期貨市場的容量;同時也要繼續引導市場機構積極參與市場,充分發揮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優化資源配置,通過風險管理功能探索場內外市場協同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有效流動。
在沈湘源看來,后續期貨公司可以嘗試探索一條生豬“收入保險+銀行”的模式,利用“保險+期貨”的收入保險形式,保障企業的養殖收入;同時以該項保障用于貸款的擔保物,引入銀行的信貸支持,形成綜合性的金融產品,進而保障企業有序穩定經營。
期市品種體系“短板”需補上
對已公開的提案建議進行梳理可以發現,“匯率期貨”正成為新一屆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建議,有序推進探索人民幣外匯期貨試點準備工作;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建議,為企業提供外匯風險對沖工具,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吳富林建議,對接外貿企業需求,量身定制匯率風險規避等專項金融服務方案。
政協委員們慧眼如炬,找準了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痛點”和我國期貨市場品種體系的“短板”。
過去的一年,匯率市場劇烈波動,美元指數一度創下近20年來新高,匯率風險成為影響企業盈虧的重要因素,企業常態化管理匯率風險的理念不斷增強。當前,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仍以商業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為管理匯率風險的主要工具,但出于成本和風險考慮,商業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并不積極。相比遠期結售匯和場外匯率衍生工具,場內匯率期貨具有流動性強、成本低、市場化程度高的特點。企業對推出場內匯率期貨的呼聲日益高漲。
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品種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已上市品種總量達110個,基本覆蓋經濟發展主要領域,但唯獨缺少匯率期貨這一重要品種。同時,境外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幣匯率期貨、期權成交規模則持續增長,人民幣匯率定價主導權旁落的風險有所加劇,對我國盡快推出匯率期貨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倒逼。
在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人民幣雙向波動幅度有所加大的背景下,盡快推出匯率期貨,不僅能豐富我國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工具,補齊我國期貨市場品種體系短板,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國匯率定價主動權,為人民幣國際化和市場化保駕護航。
事實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一直在積極研究開發匯率期貨產品。早在2014年,中金所就正式啟動了外匯期貨仿真交易。持續多年的仿真交易對于完善合約規則、檢驗技術系統、積累運維經驗以及開展投資者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痛點”,近年來,我國期貨經營機構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場外衍生品創新,綜合境內外市場,探索“一站式”對沖企業面臨的大宗商品價格風險和匯率風險,取得了一定成效。匯率期貨的推出,將豐富期貨經營機構“工具箱”,助其為企業提供更加專業化、系統化、定制化的風險管理服務。
“木桶原理”告訴我們,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推出匯率期貨,補齊期貨市場品種體系短板,建設一個品種工具齊備、運行安全高效、功能發揮充分的期貨市場,正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來源:期貨日報 曲德輝 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