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專注、創新、與時俱進!英惠爾任澤林:存量競爭時代,不變即死亡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3-06-14

 

在一個階段中聚焦特定領域不斷創新,努力適應變化是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文 農牧前沿 呂仕錦

圖 北京英惠爾

在變革與轉型中求發展,是企業繞不開的話題。從水產營養到動物營養,到生物營養,再到現在聚焦分子生物技術、發力合成生物學,英惠爾緊跟行業變化與需求,走在轉型的道路上。

六年前,任澤林博士說:“企業要開發未來的產品,做未來的客戶,找未來的人才。”在水產飼料成為存量市場,企業競爭日益劇烈的今天,他又有何見解?日前,農牧前沿采訪了北京市飼料工業協會當值會長、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澤林博士

微信圖片_20230614141553
北京市飼料工業協會當值會長、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澤林博士


轉型生物技術企業

        打造“一體兩翼”

從發展來看,目前公司已經是以生物技術產品為核心的企業,為什么會選擇轉型?

任澤林:隨著規模化養殖程度提高,單場規模和養殖總產量不斷擴大,養殖端在產業鏈的話語權逐漸增強,許多飼料企業已成為養殖的配套車間。這必然會導致飼料行業競爭加劇,而結果是資源的深度重組,大量不具備特色的中小企業將被淘汰。


英惠爾動物營養誕生于中國農業科學院,對英惠爾來說,服務中小企業非常光榮,但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要有靠前意識。隨著我們原先服務的中小企業和散戶不斷出局,我們服務的對象已經轉向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和規模養殖場,產品結構也隨之調整。公司已經轉型為以生物技術產品為核心的企業,聚焦于微生態及分子生物領域著力動物營養與健康產品的研發和市場推廣

那么目前的研發體系和產品結構是怎樣的?

任澤林:從水產營養到動物營養,到生物營養,再到現在的分子生物技術英惠爾一直主動擁抱變化,為行業未來的客戶研發和構建差異化價值產品近年來,公司對研發系統進行結構性調整,集中精力進軍合成生物學,原有的營養團隊專注于應用研究。現有的生物制造部主要從事菌種篩選、基因改造,利用生物合成技術,開發益生菌和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質,如酵母培養物、酵母肽和枯草肽等,提高動物的健康度。

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一體兩翼”的產品體系(一體是酵母類產品,兩翼是酵母肽和枯草肽),聯合二十余家科研院所、三十余位行業頂級專家,累計完成酵母培養物、酵母肽和枯草肽動物試驗報告逾百篇,并分別編制成試驗報告集,為合作伙伴提供完善的微生態解決方案。

 

經驗:專注、創新、與時俱進

 

轉型以來,公司業務情況如何?

任澤林:公司與國內外大型農牧集團企業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系,產品獲得行業高度認可。公司業務不僅實現國內布局,并出口到歐盟、北美、南美、東亞、東南亞等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5月,公司生物技術產品銷量大幅增長,占業務總量近70%整體來看,公司通過產品創新成功實現了業務轉型和賽道轉換,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也因此邁上新臺階。

能否分享一下當時公司轉型的經驗,有哪些建議?

任澤林:每個企業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挑戰。在發展過程中與時俱進,根據內外環境和養殖結構的改變不斷調整方向是永恒的主題。作為主要管理者,要對未來有清醒認知,鍛煉團隊能力和整體素質以應對風險和機遇。如果英惠爾僅專注于水產,那么團隊肯定會嚴重萎縮,其他業務也將陷入困境。有人說變就是不變,不變就是變。我理解是不變即死亡,因為資金、資源、人才和個人能力都有限,在一個階段聚焦特定領域不斷創新,努力適應變化是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這對于小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我們注意到近年英惠爾海外業務的增速很快,能否介紹下經驗?

任澤林: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產品要定位清晰、有競爭力、品質穩定,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第二,企業要堅持長期主義,具備極限競爭力,即在長期競爭和持續虧損中能站穩腳跟。第三,企業要擁有品牌意識,建設強大的推廣團隊,通過持續的市場運作來建設品牌形象,體現品牌價值。第四,員工要個人專業能力強,有國內外市場經驗,對產品充分熟悉。第五,要堅持做好市場維護,獲取客戶最新需求。最后,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開展應用性試驗研究,發表文獻,因為海外客戶對在公開雜志/期刊上發表的文獻信任度較高。


水產飼料應用豆粕

減量替代是大勢所趨

 

兩年來,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飼料原料“卡脖子”問題,您如何分析?

任澤林:原料“卡脖子”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國飼用原料對外高度依賴。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86億噸,糧食進口量為1.4687億噸;飼料消費約3.8億噸,約占糧食消費總量的48%。同年我國進口大豆9108.1萬噸,占進口糧食總量的62%


目前,量最大、最值得關注的是豆粕。近年來,我們國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我國畜牧業生產全面增長的情況下,2022年飼用豆粕同比減少320萬噸,在飼料中占比降至14.5%。在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委員會2023年學術年會上,蘇州大學葉元土教授也提出了基于可消化蛋白質的水產飼料蛋白減量技術變革,如果將水產飼料粗蛋白質含量降低2%,可以節省約903萬噸豆粕、956萬噸菜粕

部分業者似乎對低蛋白日糧還存在一定異議?

任澤林:從科學上論述,水產飼料實現低蛋白日糧是可行的;從實踐角度看,國內外很多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也做得很好。我國水產飼料行業此前把飼料蛋白含量作為市場營銷手段的做法已經讓養殖戶群體形成了“蛋白質含量越高,飼料營養越好”的觀念。需要明確的是,若過于追求“快大”,動物的體質和肉質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減少投喂、控制養殖風險、適當延長生長周期,動物的健康程度會更好,養殖成本也更低,是一條可持續且值得深挖的長遠道路。因此,低蛋白日糧技術和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是大勢所趨,也一定能成功

對于豆粕減量替代,英惠爾有哪些研究和突破?

任澤林:公司響應國家對豆粕減量替代的號召,研發出相關產品。其中,與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制的釀酒酵母培養物,具有極高的市場競爭力。在2017年推出水產用酵母培養物(百惠康®),并對部分特種養殖品種進行相關試驗。例如:在針對大黃魚幼魚生長、飼料利用和抗應激的影響試驗中,百惠康®按蛋白含量替代5%的魚粉和按干物質量替代3%的魚粉,對大黃魚的生長、血清抗氧化能力和皮膚黃色值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您覺得現在行業有哪些問題值得深挖?

任澤林: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減少飼料中植物性和動物性蛋白質原料的添加數量。微生物蛋白飼料,藻類和昆蟲蛋白飼料是可行的解決方案。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提高飼料利用率,避免攝入過剩。只需圍繞其中一個進行就可以,這是永恒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