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4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申報,并由侯水生院士主持完成的“肉鴨高效育種技術創建與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肉鴨產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肉鴨年出欄量已經超過42億只,產肉量超過1000萬噸,是繼豬肉和雞肉之后的第三大肉類產業。針對我國肉鴨遺傳育種理論與育種技術落后,特別是瘦肉型肉鴨品種的種源被引進品種壟斷、單一品種不能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等限制我國肉鴨產業健康發展的問題,侯水生院士帶領水禽育種與營養團隊歷經13年研究,在肉鴨遺傳育種理論、育種技術和新品種培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培育了生長快、胸腿肉率高、皮脂率低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鴨”和“中新白羽肉鴨”2個新品種及免填型北京烤鴨專用配套系,打破了國外品種的壟斷,終止了傳統填鴨生產工藝。

項目成果先后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國家發明專利12項;項目培育的新品種、研發的新技術有力促進了我國肉鴨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保障了我國肉鴨種業安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