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湖南長沙,我國首批五座9000噸級氣膜糧倉完成充氣成型,這標志著我國第四代新型糧倉正式進入實踐應用階段。
一座倉20分鐘“吹”成型
隨著最后一座氣膜倉充氣成型,五座白色的糧倉并排佇立。每座直徑24米、高達33米,一座倉就可儲糧9000噸,可以滿足2300萬人一天的口糧,標志著我國糧食倉儲設施的迭代升級。
和傳統鋼筋混凝土糧倉相比,這種氣膜倉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像吹氣球一樣充氣成型的。像這樣的一個高大倉體,最快僅需20多分鐘便可以充氣成型。
中儲糧成都儲藏研究院工程設計中心主任王躍介紹,氣膜倉最特別的就是它給傳統糧倉又穿上了一件雨衣和棉衣。對糧食的儲存來說,氣密性達到國家高標準糧倉要求的6倍以上,保溫隔熱性能是傳統淺圓倉的3倍以上。
空調控溫能耗降低50%
除了最外面的氣膜層,里面還有起支撐作用的鋼筋混凝土層和起保溫隔熱作用的聚氨酯層。投入使用后,糧堆內均勻分布著許多傳感器,可以實現對整倉糧食溫度的全方位實時監控。
中央儲備糧長沙直屬庫副總經理王耀武說,相比傳統倉型,氣膜倉儲存谷物空調控溫能耗降低50%,我們在氣膜倉內集成了氮氣氣調技術,把高純度氮氣注入氣膜倉內部,營造一個幾乎無氧的環境,達到防治害蟲、確保糧食品質的目的。
內部無梁無柱?空間利用率更高
倉內空間寬敞,比一個籃球場的面積還要大不少。整個倉內無梁無柱,空間利用率更高,上部巨大的穹頂非常宏偉。
投入使用后,糧食通過傳送皮帶從穹頂上的入口處均勻地落入倉內。
工作人員介紹,氣膜倉好處多多,不僅防水、保溫、氣密性高,建成后實際運維成本和傳統糧倉相比,也能下降30%。
中煤建設集團六十八公司氣膜倉項目負責人金峰表示,氣膜倉的保溫層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層都是在充氣成型的氣膜內施工建設的,完全不受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影響,傳統需要上百人施工,現在只需要18人就可以了。和上一代淺圓倉相比,施工周期縮短四分之一。
這五座9000噸級的氣膜倉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全部竣工,明年2月投入使用。屆時將更好地保障庫區儲存糧食的質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