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90后創業者整體素質遠超70、80后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5-06-12

  小米做成是因為時機 我們只投有價值的硬件

  問:你怎么觀察當前創業的熱潮?前兩天李克強總理去了中關村的創業一條街,喝了一口咖啡,很多人說這個咖啡上的泡沫也被總理喝進去了,您覺得當前創業的熱潮,哪些領域是未來更有潛力的?

  李開復:我們在投智能硬件的時候,會投那些真正已被驗證,本身有硬件價值,而不是去看那些能夠比如用眾籌的方式,或者用低于成本的方式,快速所謂“小米模式”銷售,因為小米能做成是因為時機。所以我們是希望能夠投資一些特別打動人心,一看就有價值的硬件。硬件本身就會想要讓你購買,而不是那種一下能夠做多大的量,然后低于成本賣出去的。我們不會去看那些什么手環、手表人人都在做的,一下子就變成紅海的。我們會做那些可能聽起來更狹窄一點,但是如果你專注做到打動人心,這個產品第一天賣出就是有利潤的,這樣你就有了立足之本。

  另外,我們認為O2O的概念其實不僅僅是限制在一個已有的服務上。比如在娛樂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娛樂的消費會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但是線上還是有限的。因為畢竟你玩一個3D游戲,打一打里面的人其實還是假的,但是你如果是線下做一個演唱會什么的,這一類的東西它的成長又是有限的。那能不能把這兩者結合,就是所謂娛樂的O2O化。

  最后,我覺得其實數字內容的創造并沒有結束,而且中國在數字內容出版的過程中,會比全世界走在更前端,以前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往往是拷貝美國,但是這個例子中國走的比美國更前面。

  做小市場的第一

  問: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可以在當前這個泡沫和創業并存的環境中去識別這些泡沫?

  李開復:如果有一個比較紅海的領域,是投資還是不投資,創新工場在這方面是比較有紀律的,我們絕大多數的例子可能寧可放掉了。因為如果你只是看一個巨大市場,從第80名升到第60名其實沒有意義,但是在大市場里如果有一個狹窄的小市場,你能夠成為里面的第一名(我們就會投),因為細分行業才是有意義的。

  問:但是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案例到后來沒有持續的火爆下去。比如前一段時間有一款非常火的軟件叫臉萌,當時也是獲得了千萬人民幣的投資,后來其實這個風頭過了之后它沒有再繼續發展了,像這樣細分行業的產品,屬于你說的未來有成長潛力的嗎?

  李開復:像臉萌這樣的產品,它的團隊是很有創意的,而且也把握了一個特別好的機會。但問題是它的需求也許只有一次,還有它的競爭壁壘不夠強大。剛才我所說的找一個特別細分的市場,要能夠把它鞏固起來,讓競爭對手很難能夠用這種同質化的方法去山寨了你也好,或者學習你也好,很難能夠復制。還有在你爆發成長之后,你可能就要開始想怎么鞏固你的用戶,怎么讓他們再回來,怎么再找到下一個跳躍式成長。因為現在互聯網的成長一定是一個突然跳躍式成長,跳了以后到了一個新平臺,你要鞏固就不能掉下來,掉下來就糟了,不掉下來還不夠,還要找到下一個跳躍,所以我覺得任何一個產品它都要顧慮到這兩點。

  一流的人招一流的人 二流的人招三流的人

  在李開復生病休養的時間里,很多人認為創新工場會一蹶不振,甚至陷入危機。但事實證明,這些擔心都是多余。雖然李開復照例參加創新工場每周的視頻會議,但在決策上已經充分放權。一年中,創新工場并沒有因為李開復的離開而放慢投資的腳步。

  問: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往往隨著創始人的離開,或者創始人因某種原因不在一線盯著企業,企業就會走下坡路,甚至會瓦解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覺得創新工場能達到你說的離開你之后照常運轉,它的原因是什么?

  李開復: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才的理念。我覺得在有些公司,甚至大公司里面,一些國內的老板,他們的理念還是我要雇一批我管得住的人,因為我要繼續能夠得到我的權威,要一批信服我的人。當然我可以用這種利益的誘惑或者懲罰等等來管住他們,這個其實是非常不符合我過去所有我服務過的每個公司的理念。我認為在高科技、頂尖投資或者創業公司,更重要的是要招一流的人。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一流的人招一流的人,二流的人會招三流的人。所以當你允許第一個二流的人進入公司的時候,公司就會走向下坡了。因為二流雇了三流,三流雇了四流,慢慢你的公司就不入流了。我們的思維應該是說,每一個人都要招每個領域最棒的人。所以當有一天我不在的時候,他們這些很棒的人,而不是這種二流管得住的人,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資本的強強聯合迫使小公司走差異化道路

  問:我們看到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出現一種強強聯合的趨勢,比如說滴滴快的,58和趕集,某種程度都是在快速成長的公司為了應對更大的巨頭而選擇的一種戰略聯盟。那你覺得這樣的一種局面或者趨勢會不會影響小型公司創新的空間和土壤呢?

  李開復:如果大家用資本的方式來硬砸的話,那在這些能夠砸錢的領域里面,小型創業公司確實會比較難,但是我覺得這也未必是壞事,因為小型的公司就逼著它不能用同質化的方式來做事情,當你找到特色的時候,就不會只因為巨頭砸錢被壓得很慘。所以我覺得這就讓每個創業者思考我怎么走出一個不同之路,這個絕對是好處。

  問:對于創新工場來說你們投資的項目都是以讓他們上市為目的嗎?

  李開復:一開始創立就想說我來做個小公司,過兩年賣給百度,過兩年賣給阿里,這種其實就代表了你整個氣場就弱了,所以對這種公司我們是不投資的。因為我們的投資模式是希望所投的公司里面,投一百個能夠出好幾個獨角獸,那我們就是靠這三個獨角獸可能就有很多倍的回報了,其它的其實并不是那么重要。用錢去投一些公司,還要花時間賣掉賺個三倍五倍,這個生意模式不是不存在,但是不是我們適合做的事情。

  90后創業者素質遠超十年前的80后

  李開復樂于幫助青年人,10多年來,他做了幾百場大學演講,給中國的大學生寫了7封公開信,他被很多人稱為青年導師,但他自己卻說要和青年人做朋友。他常常會對年青人做些實際的指導。最近在臺灣,他就奉勸年青人不要選擇做安穩的工作,但同時也強調,只有少數人適合創業,其余多數人,仍應選擇就業。

  問:這兩個觀點之間會不會讓年輕人覺得很困惑呢?一方面我不能追求安穩的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開復老師也說了只有少數人才適合創業,我們大多數人究竟選擇何去何從呢?怎么工作呢?

  李開復:對,因為創業很熱。但是創新工場做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們很清晰地看到是創業者所需要的素質,是要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然后非常快的學習能力,還需要一個非常好的領導者,讓團隊可以信服,還要有很強的執行力,而且要對領域有非常細膩的理解跟動手能力。那么這五個形容詞,就把99%甚至99.9%的人排除在外了。所以在想做偉大的公司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具有或者可以得到這些特別的素質。好,絕大多數人如果不適合做這個,那么該怎么辦?

  問:肯定不能做安穩的工作,因為您說做安穩的工作就完蛋了。

  李開復:對,如果是一個重復性的機器可以做的工作,再過十年二十年就要失業了。我覺得如果對創業有興趣的話,其實不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高科技創業,比如做一個服務業的公司,再比如要做一個不是爆發性成長,而是線性成長的公司等等的,這些公司都是很有價值的。美國大部分的經濟力量是來自所謂的中小公司,這一直是美國經濟推動的原動力,在中國我相信也是一樣的。

  那還是很多人需要就業的,你去一個行業頂尖的公司去工作,當你每天都在學習、成長,當你做的事情是不會被機器替代的,這個時候就業也是很好的。

  最后一種就業就是在創業公司就業。因為很多人覺得說我要創下一個騰訊百度,但是你沒有具有任何的能力,你覺得我不就業了就來做個騰訊百度,那是做不出來的。那可能你該做的是加入一個20年前的騰訊,所以如果進入這樣一個公司,你所學的東西反而可能更能幫助你以后自己去創業。

  問:那您覺得當下年輕人的心態有沒有普遍的浮躁呢?或者普遍的焦慮?

  李開復:在我們看到年輕人崇拜馬云、雷軍等等這種現象之下,我覺得一定是有浮躁的,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社會反應。我們開始看到90后的一批創業者,他們整體的素質,還是遠遠超過十年前的80后創業者,更遠遠超過20年前的70后創業者。所以這批創業者哪怕里面偶爾會看到一些浮躁,偶爾會看到一些這種狂妄,但是整體來說,他們是一批在互聯網的這種時代里出生、成長的,他們對未來的世界的把握,會是更清楚的。整體來說我覺得90后的創業者,對他們的影響力和我對他們的期望是非常高的。

  中國市場機會太多 沒有動力去做顛覆

  問:談到創業的時候,我們這么多年的老話都是中國都是拷貝美國的一些先進模式,把別人創新的源頭復制到中國的市場取得成功,這種情況到今天仍然是這樣嗎?

  李開復:這一點我覺得在國內因為機會太多了,沒有太多的動力去做特別顛覆式的東西,所以顛覆的機會特別大。在(美國)很多行業已經達到70分的狀態,你互聯網達到了80分后,不足夠讓用戶跳過來。但是國內因為過去的傳統企業,因為改革開放時間比較短,沒有那么多特別棒的在乎用戶的品牌,而且對于消費者的維權和尊重也不足夠,所以很多傳統企業,它其實還是打著50、40、30分,而不是打著70分的,這個時候有互聯網企業打了80分出來,大量的用戶就會轉過去。在這樣的誘惑和機會之下,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么國內的創業者更多的時間都是投入,抓到這種遍地是金子,大家都來撿的這樣一個狀態。

  話說回來,在美國可能也是因為這種更長時間的公平競爭和這種機會的欠缺,還有就是美國人的這種教育和創造力是特別顛覆式的,導致了美國的創業形態大部分還是來顛覆的。那在這些方面美國還會繼續領跑全球,特別偉大的公司,這種顛覆式的特斯拉、蘋果,下一個大概還是會至少出生在美國的概率還是要大于在中國的。

  總裁秘笈:共享經濟和物聯網是科技的下一個風口

  李開復:可能很多人都認為互聯網**已經差不多了,移動也發展到頂端了,但是這其實只是剛剛開始,我們下一步還可以看到很多新的機會。第一個機會就是共享經濟。我們人生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拿出來共享,這個共享會讓很多人把他們的時間碎片拿來使用,拿來從中獲利,那么這樣一個過程,其實是更扁平化的,更平等的。不會讓一個公司能夠經過壟斷式或者其他的方法來霸占了,所以這樣一個讓人人可以和人人交易的一個過程,應該是我們看到下一步它被互聯網所顛覆。

  第二個可能看到的趨勢就是所謂的物聯網。這個實際的風口帶來的是對什么顛覆呢?我覺得未來在物聯網領域需要突破的是一個標準的問題。不能說一個公司和品牌,只讓它的產品來互聯上網,而是要彼此能夠兼容。我們已經看到很多預測,可以看到五年后,就會有400億個人類的物品是可以上網彼此互聯的,它們也會達到更多智能的狀態。所以各種細膩的細節都是今天無法想象的,所以這個物聯網在未來的五年會有非常巨大的改革和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