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硅谷以前老板的老板說起,他在招聘總監及以上職位的時候,除了考慮業務和綜合管理等能力以外,還要考慮一個重要因素:Integrity。這個詞很難找到一個非常貼切的翻譯。一個有integrity的人是正直的、完整的、品德好、會做正確的事,不會在大方向上出問題。這點對于高管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位高權重,影響到很多人,特別是方向性的問題。選了能力不足的人,無非就是無大功;選了integrity有問題的人,則可能有大過。
寧用鈍才,不用歪才。歪才往往是integrity有問題的人,用我老家的話說,就是意識有問題、心眼不好。鈍才的風險是不作為,但在一個大公司,系統、流程、人員建制都比較完善,有一定的慣性,鈍才的不作為往往就是沒大功而已。但是,歪才的作用則會導致大過,往往是整壞一個部門、流失杰出人才、搞僵部門關系。盡管歪才本人部門的指標往往很好,但這是局部優化,為部門利益而犧牲全部利益,對公司來說利大于弊,即為大過。如果你看卡佐克(Mike Katzorke)的《供應鏈轉型》(Supply Chain Transformation)一書,上面多處提到,供應鏈轉型一定要以公司的成功來衡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防止“歪才”類部門領導追求部門目標,損害公司利益。2009年我跟他去中國,他好幾次提到這點。
鈍才相對好辨識。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歪才則否,因為他們往往以能人的身份出現,簡歷表上有炫目的成績,而且能說會道,看上去是救世主的角色。他們的危害也在短期內難以體現,因為這些人一般都能做成績、善表現。但是,這些人的致命弱點是難以長久。時間長了,狐貍的尾巴總會露出來。放在簡歷上,就是這些人經常換工作,往往是一份工作干不了幾年。這也是,品行有問題的人,時間長了,總會被識破,眾叛親離,只有走人了事。但對公司的危害已經做下了。
歷史上,很多顯赫的位子例如宰相都是鈍才居多,大概也是統治者的求穩心態,即避免用歪才的風險。尤其是中國,開科取士,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考一個人的integrity。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之所以穩定,有integrity的鈍才或者平庸人士的貢獻不可忽視。歪才的作用往往是進三步,退兩步,曇花一現,制造出一些不和諧而已,然后在系統慣性的強力作用下消失。
對于職業人士來說,凡事先想想能否過integrity這一關。不要因為自己的職位低下就降低在integrity上的要求。做正確的事,做個完整的人。在一些小事上都難能保持integrity,那大事上呢,相關利益更多,就更難做正確的事和保持完整的人格。在職業選擇上,上司的人品應該是一個重要因素。公司文化也一樣。有些公司為實現目標不擇手段,公司文化必然有integrity問題。擇業時要遠離這些公司,除非你想同流合污。不管你的位子多高,你很難改變一個公司的文化,所以“鳥澤良木而棲”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