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三個“舒適區”
人有三個舒適區。
第一是認知舒適區,也即思想的舒適區。不思進取,是活在思想舒適區的人的準確表達。無論現狀以及未來很長一段可以預見的狀況,躺在舒適區的人都可以找到一萬個理由說服自己不去多想,可能會美其名曰“穩打穩扎”。也有曾經突破而失敗的人,像條件反射一般對外部世界保持距離。思想上的懶惰比行動上的懶惰更有害,好比有句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認知或思想的舒適區,讓人喪失斗志,失去自信。
要打破認知舒適區,首先要敢于打碎自己固有的觀念,甚至重新構建自己的價值觀。要敢于拒絕條件反射式的認知判斷,在發現現有認知與現實世界不符,或者新的認知與原有認知有沖突時,必須敢于接受新的認知。
第二是心理舒適區,也可以說是感性舒適區。我們經常會感到與某類人溝通有困難,因為經常找不到話題,害怕會因此尷尬。也常常躲避與某些利益相關者的交流,因為擔心會“丟臉”,“沒面子”。于是我們會想出很多方法,比如應該打電話的用發短信的方式,因為那樣被拒絕的時候就沒那么難受……
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心中有這樣的舒適區。然后有針對性的去訓練打破舒適區,堅持做不愿做、不會做的事情,事后不斷的反饋給自己,就會徹底走出心理舒適區。
第三是身理舒適區,也可以說是行為舒適區。想煅練身體的人,最難的是開始的那一天。因為長久以來養成的生活習慣要被艱苦的煅練打破,身理會很不適應這種變化。可能會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調適,所以好的習慣太難建立,因為人的身體天生趨于懶惰、貪于物欲和權色。不自律的人,會時時被外界的誘惑影響,隨時讓自己追隨天性中的身理舒適區,就是跟著感覺走,怎么樣舒服怎么樣來。
各種各樣的舒適區限制了我們行動的腳步,被限制的行動又強化了舒適區的圍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我們必須走出第一步!我還記得一位曾經的領導講過的那句話“我們要有一雙破冰之履!”只有敢于走出破冰的第一步,然后不斷的重復,就能行成新的習慣——其實也是一種良性的舒適區。
一周熱點
- 2022-09-27農業農村部研究部署四季度生豬穩產保供工作
- 2022-09-27全球玉米庫存預計創下12年來新低
- 2022-09-27豆粕減量替代勢在必行
- 2022-09-27農業農村部:當前生豬生產和供應形勢持續向好
- 2022-09-26市場供應預期增加 生豬遠月期價重挫
- 2022-09-26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宏觀擔憂vs產量下降 飼糧價格有漲有跌
- 2022-09-26豆粕現貨價格持續高企 養殖企業積極探索減量替代方案
- 2022-09-2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601號
- 2022-09-23喜報丨大北農集團榮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范企業
- 2022-09-22湖南省飼料生產情況(2022年8月同比及環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