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江河入海源于溪流。
這世間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
只有把小事做好、細節做好,才能做成大事。
正如俗話所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節的力量,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打敗一個人。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誠以為然。
行走于世間,看遍人情世故,越來越發現,一個人的人品不在于是否才高八斗,是否能力出眾,而在于為人處事的細小之處。
正所謂:窺一斑而知豹,落一葉而知秋。
細節,最能看清一個人的修養;小事,最能看透一個人的人品。
唐朝高官呂元膺在做太守的時候,有一次,他和一個掌管錢糧的下級下棋,原本,這位下級已無路可走。
恰巧這時,他有公務要去處理,這位掌管錢糧的下級就偷偷拿走了呂元膺的一顆棋子,最后,這個下級贏了這局棋。
當時,雖然呂元膺看出了棋局的變化,但他沒有點破和聲張。
后來,一次工作變動,他把這個下級調到一處地方當官,并預言此人日后會因為貪污而受到懲罰。
果不其然,那個人最終貪污入獄,客死他鄉。
人生,都是由很多個細節組成的,注重細節的人,也定會有一個圓滿的收獲。
也許,有的人會故作有修養,看似溫文爾雅卻心存狡詐,看似落落大方卻裝腔作勢,一件小事就能讓一個人露出馬腳。
細節,最容易被人忽視,卻最能看清一個人的真實面目。
真正人品好的人,往往更懂得注意細節。
東野圭吾說: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深以為然。
人心最難防備,也最難看透,因為,你不知道笑容的背后是真心還是假意。
人心雖難測,但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一件舉手投足的小事卻足夠治愈人心。
記得看過一個公益短片叫《留一盞溫暖給他人》,短暫的幾分鐘,卻讓人熱淚盈眶。
一個漆黑的夜晚,男子加班很晚回到家,卻發現妻兒早已入睡,卻獨留陽臺的燈一直開著。
男子以為妻子忘記了關燈,正準備按下開關的時候,妻子阻止了他,并示意他看向窗外。
原來,一對騎著三輪車的環衛工夫婦,正在刺骨的寒風中啃著饅頭,一邊吃飯一邊說笑。
男子頓時明白,妻子是為樓下的夫婦留一盞燈,一盞照亮希望的燈。
生活雖苦,但總有人給你溫暖;日子雖難,也要給生活加點糖。
一件小事都能懂得為他人考慮,品行也不會差,細微之處見人心,更見人品。
一個細小的舉動折射出人性的純真和本心,才是一個人最真誠的善良。
《韓非子》中曾言: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千里之堤因為螻蟻的洞而功虧一簣;百尺的房屋因為煙囪裂縫中的火苗而燃燒殆盡。
千萬不要忽視細節的力量,再微小的事都會釀成大禍,做事,忽略了細節終不成事。
經濟學上有一則“馬蹄鐵效應”:
斷了一枚釘子,掉了一只蹄鐵;掉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摔死了一位將軍;摔死了一位將軍,吃了一場敗仗;
吃了一場敗仗,亡了一個國家......
這個法則告訴人們,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成就人生。
記得看過一個視頻片段:
一個家庭主婦打扮普通,拿著簡歷和一批剛畢業的年輕人在競爭一份工作,大家都嘀嘀咕咕地說,你看她的穿著、你看她的鞋子。
她沒有爭吵,沒有反抗,而是默默地在一旁等待。
這是一家很不錯的上市公司,所以,每天來面試的人不計其數,排隊都到了門外。
一個老太太拄著拐棍,和每個人問:
“這是建筑大樓14層嗎,我女兒在這里上班,我來找她。”
面試者都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只有這個女人說:“阿姨,您走錯了,建筑大樓是對面那棟樓。”
老太太說:“你可以帶我去嗎?我有很緊急的事情找我女兒。”
這個女人說:“可以,反正也用不上幾分鐘,回來面試也來得及。”
剛出去,老太太說腳扭了不敢動,讓她背著走快一些,她沒有遲疑背起來就走。
等她回來的時候卻發現公司早已面試完,正當她失落的時候,這個公司的人事告訴她被錄取了。
那個老太太是公司的總裁,那是她面試最重要的一環。
古語有云:“言為心聲,行為心表。”
說話,可以看出一個人最內心的想法,舉止,可以看出一個人最真實的修養。
往往決定一個人高度的,不是運氣,不是機會,正是那些毫不起眼的小細節。
老子曾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一滴水便可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滴沙便可看出整個世界,一件小事便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
好的人品,是一生的財富;能得真心,是一生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