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長期以來都存在著這樣一個矛盾:一方面,時令性飼草由于沒有較好的技術進行青貯或烘干后保存,造成大量飼草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我國每年有10多億只的牛羊常年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狀態,特別是牧區,在冬季“白灰”與早春旱季常有大量牛羊由于饑餓而死亡。不過困擾著飼養者的這個難題,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得到解決。出于環保和經濟效益的需求,一個新興行業正在崛起,這一行業就是飼草加工。
飼草加工倍受青睞
飼草加工就是通過干燥和青貯兩種主要手段,將一些時令性飼草加工成可貯存的四季飼料。通過加工,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飼草營養成分和安全儲存,有效地提高物料的采食率和消化率,既可以常年為牲畜提供優質飼料,有利于提高肉、奶的質量,也便于長途運輸和出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這一行業。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飼草加工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加工產業。美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實現飼草加工的產業化生產,而我國才剛剛起步,還是新世紀的朝陽產業。
據專家介紹,如果把豆科飼草用快速高溫低耗烘干技術加工成優質草粉,就成為綠色蛋白質飼料。蛋白質含量高達20%以上,并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18種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接近全價飼草,可以成為直接上市的商品。吉林省農科院畜牧分院曾對6頭肉牛作采食率、消化率進行對比試驗,其結果證明能夠提高采食率38.7%,消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然而,這種飼草在我國每年卻有1000噸以上的缺口。另據現場對比飼草飼養試驗:用加工飼草喂肉牛10頭,不僅在內蒙古9~12月的寒冷季節沒有掉膘,反而日均增重0.63公斤;奶牛的產乳高峰期可延長2個月,日均產奶量增加5~7公斤,且奶的含脂量也提高了。而干草喂養的牛,則日均減重0.1公斤。
飼草加工后可直接飼喂,便于商品化,還易儲存和運輸,有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市場的發展空間。在國內市場,將廢棄的農作物飼草秸稈等利用起來,除了做商品出售還可帶動發展各地的羊、牛、鴕、鹿等養殖業。國際市場主要以日本、韓國為主,具有很大的出口需求量。
我國秸稈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全國每年產各類農作物飼草如秸稈高達5.7億噸,其數量占世界秸稈總產量的20%~30%。但是,目前,國內農作物秸稈用于飼料部分比例極低,大量的秸稈都被當做燃料或者被直接還田,造成資源浪費。在1998年,我國秸稈利用率僅15%,還是座未開發的“金山”。而西歐各國對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情況比較好,約有20%的秸稈被用做飼料。早在80年代初期,美國就有7%的肉類由草轉化而來,澳大利亞為90%。
飼草加工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及食品結構的變化,我國的畜產品消費平均每年以27.8%的速度遞增。但是,目前,國內農作物秸稈用于飼料部分還不足10%,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我國長期以來由于技術限制,對時令性飼草的貯存和積累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另一方面,這一巨大市場尚未被發現,導致在我國許多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至今對飼草的加工基本屬于空白。
不過,可喜的是我國有關部門已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為了緊密結合新時期農業結構調整的特點,以及2002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再一次強調的退耕還草、還牧、還林工作的要求,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機化分會于近日在天津市召開了“全國飼草生產機械化與產業化學術研討會暨飼草加工現場演示會”。來自北京、上海、江蘇、陜西、甘肅等18個省市的科研、推廣、生產與使用單位廣泛交流了國內外飼草加工的經驗與運作規律、模式。參加現場演示的主要飼草機械有:割草壓扁機、小型方捆機、圓捆打捆機、圓捆包膜機、牧草收割機、捆扎機等多種機具。在觀摩完飼草加工的現場演示后,眾多生產企業和使用單位愈發對國內的飼草加工業充滿了信心。
會上,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劉敏副司長所做的題為“飼草生產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發新的增長點”的報告更是鼓舞了眾多科研單位、企業從事飼草加工。中國農業大學白人樸教授從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角度談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問題,代表們反響強烈;中國農科院張玉發研究員做了“苜蓿栽培種植技術”、天津市農機局戴冠英研究員作了“日本、韓國牧草產品市場分析”的專題發言更是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200多名與會者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對部分地區牧草機械化的發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同時對牧草加工機械技術及設備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研究。他們認為:第一,在確保國內糧食穩步增長、發展多種經營的前提下,將傳統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二元結構逐步轉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是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適應我國當代食物結構的改革、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總體布局的必然選擇。第二,大量發展飼草種植、加工,迫切需要機械化作為物質保障和技術支撐。第三,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進行,相應的機具的研制、開發迫在眉睫。第四,國家應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來鼓勵和推進飼草生產機械化的發展。
的確,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以及對飼草食物的質量要求的提高,飼草的質量必然要相應提高,將會帶動飼草加工產業的飛速發展。根據規劃,我國到2010年,農作物飼草比例要達到40%。
飼草加工不僅可以為牛羊等草食動物飼養提供具有諸多優點的高密度飼料,為發展舍飼畜牧業奠定基礎,也為開發利用作物秸稈資源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它能為農民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對發展農牧業生產,促進農業良性循環,減少環境污染,牧區防災救災等都有重要意義。
在國際上,近來由于發現瘋牛病的出現是因為牛的飼料中加入了染有病毒的動物性飼料,促使世界上刮起一股發展綠色飼料、綠色畜牧業產品的潮流,這也為我國以后發展出口飼草提供了較好的機遇。
可見,我國的飼草加工面臨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雖然目前落后點,現狀不盡如人意,但投資者正可以抓住這難得的機遇,從事飼草的加工、出口,從而獲取最大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