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生產中,不是有完整的飼料配方就能配成營養全面的好飼料,配方中營養再平衡,如果原料、貯藏出了問題,還是前功盡棄,養殖戶配制日糧在考慮原料時往往只注意價格低廉、容易到手的原料,而忽視其他不良因素。在使用原料上大約有四個方面的問題:
1、要注意原料質量。
日糧配方的養分再平衡若使用摻假飼料,就使配方失去它原來的價值,飼料在體內的轉化率必然下降。目前可能摻假的原料有:魚粉中摻水解羽毛粉和皮革粉、尿素、臭魚、棉仁粉等,使蛋白質品質下降或殘留重金屬和毒素;脫脂米糠中摻稻糠、鋸末、清糠、尿素等使其適口性變差、飼料品質降低;酵母粉中摻黃豆粉,或在豆餅中摻豆皮、黃玉米粉、黃豆粉摻石粉和玉米粉等降低蛋白質含量;在玉米粉中摻玉米芯、在雜谷粉中摻粘土粉或石粉;在礦物質添加劑中摻粘土粉,在肉骨粉中摻羽毛粉或尿素等都使其成分含量不足或不符合規格。因此在選購原料時,一定要注意鑒別原料真偽;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即使價格便宜也不能使用。
2、不要選用品質不穩定原料。
有些原料并非摻假使品質下降,而是因加工方法不同使其含雜量大,營養成分不穩定。或因品種和產地不同而成分含量波動大等。例如:魚粉就必須根據魚種和含磷、內臟、魚骨、鹽分及水分以及是否脫脂等不同,則蛋白質含量和營養價值的高低就大不相同;油餅類要由榨油方式,殘留油及水分含量、含雜物多少來決定其價值;糠麩類常由于加工技術高低使其含殼量大、清糠含脂的變質程度、鼓皮含面粉量多少等品質相差很大;肉骨粉因含內臟、骨、毛、血等下腳多少,腐敗程度,加工技術等而不同;各類添加劑更由于載體不同、原料品質而有差異。這些必然會造成營養素的不平衡,有些營養會超過需要而浪費,有些養分則因不足而影響動物發育,有害物質還會影響禽體健康和產品質量。所以,不能用品質不穩定的原料配制日糧。否則會造成飼養效果差、轉化率低、成本高。有條件的應盡量確定其養分含量和品質后使用。
3、注意某些原料的限用量。
限用料主要考慮兩個方面,其一是料中含有不良因素。如棉子餅因含有棉酚,不但對雞有毒,且棉酚還能和飼料中賴氨酸結合影響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故不去毒時在肉用雞飼料中只能用5-8%,在產蛋雞料中和其他禽料中幾乎不能用,去毒處理后可適當使用,但也要限量。菜籽餅含有芥子苦,在家禽飼料中只能限量于5-8%。還有羽毛粉、血粉等雖蛋白質含量高、但體內消化率低、適口性差,在家禽飼料只能用.其二是為了使用合理、平衡營養而限用。如糠麩料,在家禽育成期可達20-30%,而雛禽和產蛋禽只能占20%以內,而鴨飼料則可占總量的30-40%;葵籽餅由于帶殼量大,使用量要根據日糧中粗纖維多少決定,即纖維總量要控制在5%以下;眾所周知,優質魚粉營養豐富。含量合理而價格高,從平衡養分看,養禽飼料中有2-3%的魚粉就足夠,推禽可達4%,但若含鹽量多則須限用。使用青飼料也需要定量,還要注意基礎料的營養成分,產蛋雞多喂些青綠飼料是可以的,若將此量(15-20%)喂肉仔雞,則由于生長快而其他養分勢必不足,就會生長發育遲滯。總之,要根據禽種、生長階段、產蛋情況來決定粗料與精料、能量料與蛋白質料、以及各種添加劑的用量。否則,都會因使用量不當,消化吸收率降低而無形浪費。
4、改善飼料加工、貯藏方法。
飼料的保管、加工、貯藏,直接影響飼料的營養價值。飼料保管時溫度過高或加工時蒸煮、焙炒不當可使蛋白質變質,或因貯藏時間過久,因細菌作用而腐敗。動物性飼料如含脂肪或水分多,隨貯藏過久會使脂肪氧化變質,可利用能量就降低,如國產魚粉因質差,有的進料時已有結塊,若保存過久就會結塊成“餅”或變成黑色,所含養分均已破壞。因而,動物性飼料不宜久貯,或脫脂后貯藏,各類飼料貯藏應防止霉菌污染,造成飼料腐敗變質和使雞中毒。玉米、花生餅貯藏時易污染黃曲霉菌而使禽或人(間接)致癌;保存時應保持干燥,貯藏時間不能超過3個月。光和空氣(氧)能使一些維生素氧化或分解,高溫與酸敗能加速分解,保管時應注意避光、陰涼、干燥:或以骨膠、淀粉、植物膠等做成膠囊加以保護。
有關的飼料保管經驗是:①去舊存新,必須清底。如飼料庫中存放的某種飼料垛,新料來時又接著往上碼,還未用完又來新料,天長日久,放在底部的料一直未動用,等到清底時,最底層的料已板結得象“餅”一樣。②科學碼垛、墊底通風。不同品種的料分別碼垛,垛與垛之間留一定距離,便于存取和通風。垛的底部須用枕木等墊高,以利防潮通風,高溫季節應采用風機強行通風降溫,以防發霉、變質、蟲蛀,破壞飼料中的營養成分,降低利用造成無形浪費。
此外,無論雞舍、還是飼料倉庫都必須滅鼠。因老鼠不僅污染,吃掉大量的飼料,而且還帶來一些傳染病。一只老鼠一年要吃掉9-11千克飼料,因此,消滅老鼠也是節約飼料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