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污染即食品污染,飼料的安全與衛生直接影響到飼喂動物的安全與健康,間接影響到人類的安全與健康。被污染的飼料有的直接造成動物中毒發病,給動物生產者帶來經濟損失,有的通過飼養動物的排瀉造成土壤、水源等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威脅, 有的在動物體內大量蓄積,通過畜產品進入人體,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近年來,消費者對生活的期待和要求不斷提高,其中之一是對健康和飲食的重視,對動物產品來說,消費者有權要求肉、蛋、奶和水產品不但營養豐富、質量穩定,而且沒有來至異物、添加劑和細菌的污染。所以人們對通過食品鏈能夠影響人類健康的飼料污染越來越重視。1998年,英國瘋牛病的傳播和1999年比利時“二惡英”事件的發生都是由飼料污染引起。
我國飼料工業的發展僅有二十年的歷史,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飼料工業著眼于量的滿足,短短十多年的發展就達到了年產量六千多萬噸,產值一千多億元的規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不再僅僅是量的滿足,更看重質量的提高。而飼料作為人類食品鏈中重要的一環,它的安全與否直接影響到動物安全和人類安全?!鞍踩暳?安全食品”的口號被提出來,并且越來越深入到飼料生產有關的工業。
目前飼料污染主要來至于以下幾方面:
1.飼料原料污染
配合飼料是將各種原料根據動物營養要求按一定配方比例加工配合在一起,滿足動物生產需要。飼料原料受到污染勢必造成飼料污染。
1.1原料生產污染
植物性原料生產時,生產地土壤、水源污染造成重金屬污染、微量元素超標或缺泛、農藥殘留、收割時果實與土壤接觸污染、雜質污染、蟲害、轉基因作物等都是污染因素。其中農藥殘留是我國當前植物性原料中最嚴重的一項污染。據我國近十年調查,豬肉、雞肉、雞蛋中六六六(BHC)檢出率為60%-100%,超標率87%,超標9倍以上者居多,滴滴涕(DDT)檢出率為100%,超標率74%,超標6.5倍以上者居多。食用了上述畜產品及農產品的人,人體脂肪中也積蓄DDT等農藥。所以在農藥使用上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制訂和執行合理使用農藥的規章法規,包括限制使用農藥的種類、施用范圍和限制施藥到收獲的時間。二是限制農藥在食品中的殘留量,制訂食品(包括畜產品)中各種農藥的允許殘留量標準。三是研制生產和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量農藥。四是提倡作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除化學農藥防治外,要推廣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培育抗病蟲害作物新品種等。
在重金屬污染方面,汞、鉛、砷、鎘等通過“三廢”污染水源和土壤后,部分為植物所吸收,富積到農產品中,最后危害人類健康。為了防止這類重金屬污染食物原料和食物,國家規定嚴格禁止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也不允許用未經處理和檢驗不合格的工業污泥和廢棄物作肥料,要切切實實搞好污染處理,保護生態環境。
動物性原料生產時,面臨的污染主要有雜質超標(有時是人為參假)、細菌超標、脂肪氧化等。細菌超標是最嚴重的。細菌污染中以沙門氏菌最普遍,沙門氏菌主要來自患病的人和動物,以及人和動物帶菌者。通過各種途徑將病原菌散布出去,飼料和飲水的污染是導致畜禽沙門氏菌病以及相互傳染的主要原因。各種飼料原料均可發現沙門氏菌,尤以動物性飼料原料為多見,如:肉骨粉、肉粉、魚粉、皮革蛋白粉、羽毛粉和血粉。防止飼料原料沙門氏菌污染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選擇優質原料進行生產、加工,無論用屠宰廢棄物生產血粉、肉骨粉還是利用低質魚生產魚粉及液體魚蛋白原料,都應當堅持以無傳染病的動物為原料,不用傳染病死畜禽或腐爛變質的畜禽、魚類及其下腳料做原料。因為病死的畜禽雖經高溫處理,但往往因菌量大或耐熱性芽孢桿菌而影響殺菌效果。二是掌握正確的生產加工方法:動物性飼料原料的加工,多數需經高溫處理,或高溫干燥,擠壓蒸煮,利用發酵法生產畜禽屠宰廢棄物飼料或利用畜禽糞便加工飼料,必須掌握正確的生產方法,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消滅病原菌。動物性飼料要嚴格控制含水量,如:發酵血粉的水量應控制在8%以下,而且嚴格密封包裝。
礦物性原料的污染,重金屬污染、不當的化學反應、原料交叉污染、粉碎細度不夠等是造成礦物性原料污染的重要原因。
1.2原料貯存運輸污染
在此環節中,易產生污染的因素有:水份超標、霉變、氧化、鼠害、蟲害、不潔運輸工具和倉庫等。因此原料在運輸過程中要防止包裝破損和日曬雨淋,裝運的車、船等工具在裝運前必須清洗消毒,尤其是裝化工原料、農藥、煤炭等的工具應特別注意。原料貯存倉庫必須通風、陰涼、干燥、地勢高、料堆堆碼要規范、料堆與料堆之間、料堆與窗壁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利通風降溫。倉貯應防鼠、防蠅、防蟑螂等。
2.飼料配方污染
飼料配方污染是指為了追求動物某一方面生產性能而人為的在飼料配方中加入一些不當的對動物生理有影響,對人類健康有害的物質。包括不應添加和過量添加。
盡管我國頒布了《獸藥管理條列》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列》,但是有些生產者為了提高動物某一方面生產性能,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有害地獸藥或添加劑。如: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 )等興奮劑類,雌激素、喹乙醇、“避孕藥”等激素類、霉素類、抗生素類等。這些藥物的不當使用往往在畜產品中造成殘留,給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2.1使用禁用藥物
盡管我國有關法規強調,嚴禁在飼料及飼料產品中添加未經農業部批準使用的獸藥品種,然而一些飼料加工或畜禽養殖廠商受利益驅使,仍然非法使用一些違禁藥物。如:崔眠鎮靜劑、激素或激素類物質,導致該藥物在畜禽產品中殘留超標,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2.2藥物添加劑使用不正確
1997年農業部公布了《允許用做飼料藥物添加劑的獸藥品種及使用規定》。明確了對飼料藥物添加劑的適用動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及停藥期、注意事項和配伍禁忌等,但是一些廠商不嚴格執行該規定,往往超量添加、或者不遵守停藥期和某些藥物在產蛋期禁用的要求,導致該類藥物的殘留超標,進而影響人體健康。
2.3超量添加微量元素
高銅或高鋅對畜禽的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過量使用一方面造成該元素在畜禽肝臟中的大量沉積,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另一方面這類元素隨糞便排泄到環境中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最終影響在該環境中生長的植物和人類的健康。
2.4不恰當的配方
配方組分中含有抗營養因子元素,如:豆粕中的抗胰蛋白酶。或者未經脫毒處理而含有毒素,如:菜子粕、棉粕等?;蛘吲浞奖壤缓侠碓斐蓜游飳I養物質吸收利率低,排泄多,造成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危害。
為了杜絕配方污染,配方設計者應嚴格按照國家《飼料衛生標準》、《飼料原料標準》、《飼料添加劑標準》、《飼料獸藥添加劑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設計配方,堅決不用違禁藥品和添加劑,限量限時使用的藥物嚴格按標準執行。
3.飼料生產污染
飼料生產中有許多導致污染的因素,污染常是許多因素共同的結果。
3.1原料粉碎細度不當
過粗過細或粗細不均易造成混合飼料分級,混合精度降低,動物利用率低,排泄增加。
3.2輸送設備設計安裝不合理
如:刮板運輸機、斗提機和過渡料斗、料倉等設備內表面和過渡部位不清潔、不平滑,有死角,或提升距離過長,多次提升,或采用絞龍運輸等。都會造成原料分級和交叉污染。所以盡量縮短輸送距離和采用高密度氣力運輸,減少設備內部死角,定期清潔設備內部是減少這一環節污染的有力措施。
3.3高危微量組分的計量或投放不正確
高危量組分應采用高精度計量設備,如:電子稱(一部電子稱所能稱量的最小組分應不小于其標和稱重的4%)。其計量應安排在混合機上部,計量后直接添加到混合機中。
3.4混合精度和混合機污染
混合機的混合精度,在加工配合飼料時必須保證在0.01%配比時變異系數小于5%。如果加工預混料則配比濃度必須在0.001%時達到變異系數小于5%的混合精度?;旌暇炔粔蚋吆突旌蠙C內有死角排料不完整,以及混合機內部不清潔都會造成交叉污染。而采用小容量,專用高速混合機可以提高混合精度,減少污染。
3.5調質處理不足造成污染
為了使攪拌后的混合物均質性得到穩定,通常進行調質制粒,將不同組分結合成穩定的顆粒,使細小的、粗大的顆粒結合在一起,不能再分離,在制粒前通常有一個加蒸氣熱處理的調質過程,使飼料軟化方便制粒,同時使淀粉糊化,增加動物消化吸收利用率和對飼料進行殺菌處理。但處理時間不足1分鐘,溫度僅80-90,導致熟化和殺菌不徹底,給動物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目前有一些大型廠家采用的膨化工藝,使情況有所好轉。
3.6打包和倉儲可能產生的污染
包裝物不潔可能帶來外源性污染。倉庫既要相對封閉又要能通風、防潮、防雨、防曬、防鼠害、蟲害等。飼料本著“先進先出”原則,保持飼料相對新鮮。
4.飼料銷售污染
4.1來至經銷商的污染
除了運輸過程中的不潔運輸工具、雨淋、日曬、粉塵等可能造成飼料污染的因素外,更有人為因素造成的飼料污染。有的經銷商為了使自己的飼料更暢銷,滿足農戶對動物產生“生長快,皮毛亮,效果好”的視覺效果,在向農戶銷售全價飼料時額外添加喹乙醇、有機砷等物質。或者銷售預混料、濃縮料時,盲目的增加預混料比例,使農戶配成的飼料中微量元素嚴重超標,或者為了使自己所銷售飼料“穩當”,減少農戶動物發病,在飼料國盲目添加抗生素、霉素類藥物。這些藥物一方面在動物體內蓄積,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另一方面,排泄到環境中造成環境污染。
4.2來自農戶的污染。
農戶對飼料儲存、使用不當也會造成污染。如:過量投喂或投喂次數過少,排糞不能很好的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造成污染。
農戶在使用飼料時一定要方法得當,少量多餐,換料時有過渡期,注重環境衛生和動物福利,才能減少不利因素的發生。
5.結論
保護環境,生產安全食品,既是消費者的要求,也是生產者應盡的職責。飼料作為食品鏈中的一環,安全飼料等于安全食品。減少飼料污染不僅是生產高質量畜產品需要,也是飼料工業可持續發展、取得良好效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