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某年出欄15000頭的養豬場突然暴發了以哺乳仔豬大量死亡(死亡率達86.8%)、懷孕母豬流產、早產、產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產死胎為主)、初胎母豬返情率高、屢配不孕為特征的疾病,已診斷,確認為豬瘟與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道疾病綜合征(藍耳病PRRS)等病毒混合感染,并且飼料中霉菌毒素感染嚴重。 1.發病情況 該豬場1年前從某大型種豬場購入后備種豬100頭,經豬瘟、細小病毒、乙腦疫苗免疫。該場所有豬群從未注射偽狂犬病和藍耳病疫苗,豬瘟疫苗在仔豬20日齡注射2頭份、60日齡注射2頭份。今年以來,哺乳舍1周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60%,斷奶仔豬死亡率高達86%,后備母豬返情率高達34%,屢配不孕 10%,流產、早產占27%,產死胎、木乃伊占產仔數的24%,有18%的公豬出現睪丸腫脹。 2 臨床癥狀 2.1 哺乳仔豬、斷奶仔豬大量死亡,初生仔豬虛弱,個別仔豬出生后出現顫抖、站立不穩,后肢外翻(八字腿);發病仔豬高熱稽留,膿性結膜炎,腹瀉,耳后、腹部、四肢內側等被毛稀薄之處出現大小不等的紅點或紅斑,指壓不褪色,有的同時伴有嘔吐、興奮不安、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全身肌肉痙攣或倒地抽搐或后退、轉圈運動等癥狀。一小部分哺乳仔豬有呼吸道癥狀;仔豬中的公豬包皮發炎,擠壓時有惡臭渾濁液體射出。 2.2 懷孕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其中以產死胎為主,有的母豬超過預產期1周才分娩,初胎母豬陰戶腫脹,陰唇哆開,乳房腫脹,分泌物增多,返情率高;公豬性欲性欲減退,食欲下降,睪丸腫脹。 3 剖檢變化 患豬耳尖發紺或壞死;四肢內側、腹下等處皮膚散在暗紅色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內臟淋巴結腫大出血,紅白相間,呈大理石狀;喉頭、腎臟、膀胱、心臟內外膜等處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點狀出血;脾邊緣有出血性梗死;肺表面光滑水腫,有的腦溝積有出血性水腫液。剖檢后備母豬2頭,陰道粘膜充血、水腫,卵巢萎縮或變性。 4 實驗室診斷 采取耳靜脈血液80份,分離血清后,用偽狂犬病乳膠凝集診斷試劑盒診斷,結果出現陽性反應62份。對飼料進行了化驗,在飼料中檢出了黃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F—2。用ELISA檢測血清抗體,(IDEXX試劑盒S/P≥0.4為陽性),54份為陽性 5 動物試驗 5.1 兔體交互免疫試驗 以脾1:10懸液接種 2只試驗兔,5d后,用豬瘟疫苗同時接種2只試驗兔和2只對照兔,結果試驗兔體溫無變化,對照兔體溫升高,判定為豬瘟。 5.2 動物接種試驗 采取病死仔豬腦髓,用玻璃棒搗碎,加生理鹽水稀釋、離心,取上清液2ml皮下注射試驗兔,結果第三天注射部發癢,被毛被啃咬、磨擦光滑,第五天出現典型神經癥狀,第六天死亡。 6 防治 6.1.所有種豬群(包括后備公母豬)緊急接種豬瘟疫苗6頭份,同時頸部注射豬偽狂犬滅活苗3ml/頭,乳豬乳前超免2頭份/頭,7日齡肌肉注射豬偽狂犬病滅活苗1.5m1/頭,28日齡豬偽狂犬病滅活苗1.5ml/頭加強免疫。 6.2.抗生素藥物雖然對病毒無效,但可控制或治療細菌的危害,從而防止或減少豬只發生繼發感染。在仔豬斷奶前1周至斷奶后4周在飼料中添加騰駿“駿康”,按每噸飼料加1000克,或用“支原凈”、“加康”等效果較好的藥物。 6.3.豬只攝入霉菌毒素時,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從而繼發某些傳染性疾病。在春夏節或雨季濕度較高的季節,豬飼料中應加入防霉劑,一般的霉菌毒素吸附劑只能吸附黃曲霉毒素,最好能選用一些新型的霉菌毒素處理劑,如騰駿“霉消安”、“凈霉靈”等,既能降解霉菌毒素,又能吸附霉菌毒素和促進豬群生長,防止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危害豬群的健康。 6.4.欄舍使用威牌“復合醛“每周大消毒2次,全場投藥消滅老鼠,半月后疫情得到明顯控制,3周后產房、保育舍未見上述癥狀豬出現。 7 討論 7.1 豬偽狂犬病病毒主要危害母豬和仔豬,該病毒具有終生潛伏感染、長期帶毒和散毒的危險,而且這種潛伏感染,隨時有可能被其他應激因素激發,而引起疾病暴發。所以建議不要從疫區引種,引種后一定要認真檢疫,發現后及時淘汰以免病原擴散,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7.2 豬偽狂犬病病毒通過破壞機體免疫系統而干擾豬瘟抗體產生,從而使正常免疫接種豬群中豬瘟整體抗體水平大幅度下降,易受豬瘟病毒的感染。因此在做好豬瘟防疫工作的同時,更應高度重視豬偽狂犬病的防疫工作。 7.3 建議豬場最好使用豬偽犬病基因缺陷弱毒疫苗或滅活苗。 7.4 近幾年來,有很多關于非典型豬瘟發生的報道,豬場應定期進行豬瘟抗體水平監測,根據豬群抗體水平的高低及時調整免疫程序。發生過豬瘟的豬場一定要認真做好超前免疫工作。 7.5 對于不明原因的仔豬拉稀、體溫在40℃以上、大量死亡時一定要及時進行實驗室檢驗,確診后及時強化免疫接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