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信息北京12月1日電 如何能讓食物長期存放且保持新鮮,一直是科學家們琢磨的課題。墨西哥的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沖擊波滅菌法,能比現有的滅菌法更加有效地保持食物原先的風味,有望獲得廣泛應用。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介紹,墨西哥自治大學的阿希姆·洛斯克和同事目前正在研究這種新的滅菌方法。他們將裝有細菌的小瓶放入一個叫做電動液壓發生器的裝置中,該裝置在壓強達到1000個大氣壓的情況下會發生震動,同時產生強烈的可見光和紫外線,并共同作用殺滅瓶中的細菌。洛斯克說:“該過程的一個潛在優點在于沖擊波不會改變食物的風味。”
科學家解釋說,細菌周圍的液體中極微小的氣泡在壓強突變的作用下會瞬間膨脹,接著發生猛烈破裂,在小范圍內產生很高的熱量,這一過程被稱為氣穴現象。正是這一作用,連同沖擊波的壓強以及可見光和紫外線的劇烈脈沖,一起殺滅了病菌。
不過,目前該系統能夠殺滅的細菌數量還不足以達到實際應用的標準,對不同的細菌殺滅效果不盡相同,尚需進一步完善。但科學家相信能使細菌減少到原來的幾百萬分之一,從而確保食品安全,“這只是增加沖擊波能量和劑量的問題”。
據悉,這是沖擊波首次被用來殺滅大量常見的食物細菌。如果這一技術得以完善,它有望取代目前常用的巴氏滅菌法,在不破壞食物風味的基礎上為嬰兒食品、乳制品和果汁殺菌。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介紹,墨西哥自治大學的阿希姆·洛斯克和同事目前正在研究這種新的滅菌方法。他們將裝有細菌的小瓶放入一個叫做電動液壓發生器的裝置中,該裝置在壓強達到1000個大氣壓的情況下會發生震動,同時產生強烈的可見光和紫外線,并共同作用殺滅瓶中的細菌。洛斯克說:“該過程的一個潛在優點在于沖擊波不會改變食物的風味。”
科學家解釋說,細菌周圍的液體中極微小的氣泡在壓強突變的作用下會瞬間膨脹,接著發生猛烈破裂,在小范圍內產生很高的熱量,這一過程被稱為氣穴現象。正是這一作用,連同沖擊波的壓強以及可見光和紫外線的劇烈脈沖,一起殺滅了病菌。
不過,目前該系統能夠殺滅的細菌數量還不足以達到實際應用的標準,對不同的細菌殺滅效果不盡相同,尚需進一步完善。但科學家相信能使細菌減少到原來的幾百萬分之一,從而確保食品安全,“這只是增加沖擊波能量和劑量的問題”。
據悉,這是沖擊波首次被用來殺滅大量常見的食物細菌。如果這一技術得以完善,它有望取代目前常用的巴氏滅菌法,在不破壞食物風味的基礎上為嬰兒食品、乳制品和果汁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