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擁有豐富的原料資源,我國的羽絨羽毛業一度主宰世界市場,出口貿易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羽絨生產國。然而,由于產品質量、原料流失、能耗水耗過高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給我國羽絨羽毛業帶來諸多的困擾。
據專家介紹,我國鴨鵝宰殺多,覆蓋在鴨、鵝體表的羽絨羽毛產量自然就大。羽絨羽毛可作為體育用品、工藝品、服裝及寢具的填充料和動物源性蛋白質飼料的原料,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而填充料占首位。我國豐富的鴨鵝資源,給我國羽絨羽毛業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據了解,全世界每年總產優質羽絨5萬噸,我國就有3萬噸,其中2/3用于原料或制品出口。羽絨在國外市場一直都是搶手貨,短期內不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2002年我國出口羽絨制品約7萬噸,創匯6.5億多美元。
然而,我國羽絨羽毛業在不斷做大的的同時,卻沒有真正做強,存在的諸多隱患令人擔憂。
首先,表現最明顯的就是產品質量問題。前幾年,由于羽絨羽毛業效益好,各地紛紛建廠,企業總數一度達到3000余家,出現大小廠爭奪原料,摻雜使假嚴重,導致我國羽絨羽毛制品總體質量下降,不僅引起國內消費者不滿,也受到了進口國的質疑甚至抵制,2001年,我國羽絨羽毛也出口出現整體大滑坡。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制定了新的行業標準,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使我國羽絨羽毛業的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這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2003年全行業出口出現恢復性增長,總金額達到13.4億美元。
其次,加工過程中原料流失太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羽絨羽毛業進一步發展。鴨、鵝的羽毛中間都有一種小核,是鴨、鵝羽毛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機械加工過程很容易把這個東西給打掉,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此外,現在羽絨羽毛制品生產過程中的能耗、水耗過高,也制約了其快速發展。我國是一個貧水國家,現在生產100公斤的羽絨羽毛制品要消耗四五十噸水,對電的消耗量也很大。
要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講必須改變現有機器的工作原理,即更新設備。據悉,現在已經研制出一種機器,可以把過水、脫水原來在兩個機器上操作的事情融合在一臺機器上,大大節省用水。但現在很多廠家都不愿意花這個錢,推廣遇到了很大阻力。這些問題一時間恐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最后,安全隱患在很多企業中還比較明顯?,F在很多羽絨羽毛企業采用的烘干設備都屬于壓力容器,如果按照規范操作的話也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嚴重違規,使得生產過程存在嚴重隱患。這種隱患的原理類似于現在的鍋爐房,一旦發生問題,后果將十分嚴重。所以對企業生產進行規范化管理,培養大型的名優企業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