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大米好吃嗎?
不久前,國家農業部一次會議引起了各方注意。雖然官方并未公布會議內容,但此次會議上,農業部官員與“國家農業轉基因安全委員會”成員討論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問題。據分析,該會議很可能對中國近期實現轉基因水稻種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獲得批準,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種植轉基因水稻國家,中國人將改吃轉基因大米!世界都將為之震動!
為了促使國家盡快批準轉基因水稻種植,一些人可謂煞費苦心。16位院士和轉基因科學家向國務院提交報告稱:轉基因水稻已完成商品化生產所需的所有安全評價程序和實驗,未發現存在安全風險,應迅速批準商品化生產。
而反對派對此針鋒相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在安全評估中,轉基因是否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是否會導致基因產物存在有毒或致敏物質,全世界都沒有定論,你就那么敢肯定,未免太草率了。一些生態學家也表示,轉基因水稻可能破壞中國珍貴水稻基庫,對環境產生極大影響。中科院《科學新聞》也曾發表文章,認為轉基因食物有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三大危害:其一,轉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類急、慢性中毒或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其二,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質可使人類機體產生變態或過敏反應;第三,轉基因產品中的主要營養成份、微量營養成份及抗營養因子的變化,會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使其營養結構失衡。
面對質疑,轉基因科學家通常會辯解說:如果通過了科學評審和政府審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就是安全的。目前也沒有出現與轉基因食品有關的病患。他們聲稱現有科學水平認為安全就應該安全。科學是動態的,沒人能預料多年以后的事。既然現在沒有確鑿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有害,就不應提出質疑。他們還聲稱即使今后發現問題,也會有方法解決。對于可能對水稻基庫產生破壞,他們表示會嚴格管理,防止轉基因水稻外流。
贊成派的這些說法顯然不足以令人信服,相當多人懷有很大疑慮。雖然幾個月的實驗沒有發現轉基因水稻對動物健康造成損害,但這是短期的、在實驗室進行的。而人類健康受損常常是一個漸變到質變的過程。很多疾病、細胞變異在短時間內根本體現不出來。像水稻這樣充當主食的作物,要被人長年累月大量食用,其安全性更是尤為重要,來不得半點“馬虎”。人們根本不能根據短期數據“預測”長遠影響。在尚無法證明長期食用安全性的情況下,難道要拿人類自身充當實驗品?真得了病,那些轉基因水稻“專家”會管嗎?怎么管?另外,世界上很多國家對轉基因農作物都持相當謹慎的態度,歐洲甚至禁止對其的進口。這已經很說明問題。在當今提倡綠色環保的時代,為何放著安全的不吃,非要吃那些存在巨大隱患的?所以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擔憂是完全有理由的!而轉基因棉花種植的混亂現狀,也讓國家環保總局一位專家對轉基因水稻管理表示擔憂。他認為一旦放開,水稻很可能重蹈棉花覆轍。所謂嚴格管理很可能是空話。
為何一項存在諸多爭議,世界各國尚無商業種植先例的技術會被某些專家極力推崇?有關部門又是何種態度?科學家經常鼓吹轉基因水稻會減少農藥使用,提高產量、提高農民收入,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事實卻真是這樣的嗎?大面積種植不但會推廣他們的研究成果,使其揚名立腕,伴隨而來的更是滾滾財源。而這些年有關部門在轉基因上花費了巨額財力,目前只有轉基因棉花見到“成效”。壓力之下,迫切要求轉基因水稻得以推廣也就不難理解了。反對人士更一針見血地指出,轉基因的真正受益者是科學家和生物公司,這在轉基因棉花上已有充分體現。因為技術涉及專利,農民每年都要支付專利費,巨大的商業利益不言而喻,技術壟斷在所難免。而且國外利益集團、生物公司也沒閑著,它們在背后推波助瀾,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們都希望中國“勇敢”邁出這一步。倘若中國門戶大開,市場容量極其驚人!而中國又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其它農業大國很可能跟進。在錯綜復雜的政治因素、經濟利益影響下,轉基因水稻種植也早已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
受到更多質疑的還有科學家的多重身份。很多“專家”既是轉基因科學家,又是生物公司合伙人,還是“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多重身份使他們做出的結論、實驗的真實性、轉基因的安全認證受到頗多質疑,可信度大打折扣。此外,安全認證機構的人員構成也值得注意。“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三分之二成員都是轉基因科學家,許多人正在或已通過專利申請。這種自己“審”自己會導致怎樣的后果?而且,目前轉基因的學術氛圍十分不正常,任何質疑都會得到全體專家“你不懂”的反駁。一些環保人士明知大規模推廣對環境極為不利,但出于少惹事非的思想,也選擇了沉默。表面一團和氣實際蘊藏諸多問題。這極容易形成技術、信息、管理的多方壟斷。少數人獲得巨額利益的同時,公眾無法獲得應有的知情權。
事實上,轉基因食品已經侵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今年5月1日開始,我國生產銷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須標明原料原產國、以及是否為轉基因產品。但很多廠家對此卻“猶抱琵琶半遮面”,不愿明說。個中含義令人深思。在這樣的情況下,強制張貼轉基因標志實際非常必要。因為對這些安全性模棱兩可的“人造物種”,公眾必須擁有足夠知情權,進而自行抉擇。隨著公眾對這一問題的逐漸認識,相當多人已將非轉基因作為產品選擇的首要條件,很多人也表示絕不會讓孩子接觸轉基因食品。
面對關系億萬人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大問題,國家應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在決策問題上當慎之又慎,應當聽取最廣泛的意見,并且要依法運作。決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讓整個中國成為轉基因試驗田,讓民眾成為實驗室的小白鼠。而那些表面大談國家利益、農民利益、社會利益,實則為了自身利益的“轉基因派”更應歇歇了。真正對人民負責,對科學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科學家,會這樣極力推銷“疑問”產品?搞科學研究,最可貴的品質是嚴謹,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態度。如果抱著立竿見影、名利雙收的動機,那就有背科學的稱號。
實際上,通過傳統育種技術,中國已成功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這一成就舉世矚目,更受到世人的贊嘆!轉基因試驗可以繼續搞,不斷探索。但目前,面對已十分成熟的傳統技術與蘊涵巨大風險的“轉基因大米”,相信任何擁有正常思維的人都知道該如何決擇。
一周熱點
- 2022-08-05深化全產業鏈布局,打造國鰻品牌——福建天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8-05政策“加碼”,生豬三季度有望止跌回升
- 2022-08-04我國或將為巴西豆粕進口亮起“綠燈”
- 2022-08-048月5日油脂公司大豆競價銷售專場的公告
- 2022-08-04國產大豆定價權,誰說了算?
- 2022-08-03新希望再次入榜世界500強 位列356名
- 2022-08-022022年7月份第4周畜產品和飼料集貿市場價格情況
- 2022-08-02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馬瑩所長一行蒞臨大北農集團座談交流
- 2022-08-02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關于《植物提取物飼料添加劑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 2022-08-01生豬/禽類市場 周度行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