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從今年起,國家質檢總局將承接現在由衛生部門負責的食品衛生監管工作,全面承擔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職責,而對還原奶的監管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今年國家質檢總局將組織質量檢查,對這種欺騙消費者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同時,在剛剛結束的乳制品工業協會的一次重要會議上,乳業行內的有識之士一致呼吁,面對"禁鮮令",企業要做的是盡快適應國家的各種規范,誠信經營,加強自律,而不是一方面利用各種借口,希望繼續使用"鮮"字招牌吸引消費者,攻擊競爭對手;一方面卻悄悄使用"還原奶"的伎倆,欺騙消費者。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表態:"用了奶粉作原料在配料表里不標是違法的,該標而未標是企業誠信的問題。"眾所周知,用奶粉兌水來還原成液態牛奶,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從營養成分上來說,遠遠不如以鮮奶為原料的"巴氏奶"和"超高溫滅菌奶"。"決定是否做還原奶的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奶源是否充足,二是用奶粉還原的成本是否足夠低。奶源越不充足,收奶成本越高,就越可能用廉價奶粉做還原奶。"一位乳品工業協會的專家這樣向記者說。據有關專家介紹,為了防止"還原奶"冒充以鮮奶為原料的液態奶,國家早就制定了相關標準。1999年批準發布、2000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國家標準GB5408.1-1999《巴氏消毒乳》明確規定,只能以生鮮奶作為原料;GB5408.2-1999《滅菌乳》中,強制條款中明確規定:"以復原乳為原料的產品應加以標示。"然而這個標準實施以來,不僅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執行,而且也沒有政府部門進行監管。"還原奶和禁鮮令根本就沒有關系。"宋昆岡理事長明確指出,"標鮮并不能保證不用奶粉,有些企業用了奶粉還原還照樣標鮮。企業誠信的問題,要靠監督執法部門檢查,靠對企業誠信的教育來解決,不是標鮮不標鮮能解決的。"我們企業給百萬奶農提供了致富機會,放著現成的鮮奶不用,去用進口奶粉生產還原奶,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牛多的地方、奶多的地方,總不能夠一邊把自己辛苦生產的牛奶倒掉,一邊花錢去買奶粉生產還原奶吧!"一位大型乳業基地的經營主管對記者這樣說。但在南方的一些奶源缺乏的地區,由于收購鮮奶的價格高昂,以進口奶粉制造還原奶的成本大大低于以鮮奶為原料的牛奶生產成本,因此,許多企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將"還原奶"冒充以鮮奶為原料的牛奶,送上了老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