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檢測方法和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
本報訊 記者勵漪報道:為有效打擊使用“瘦肉精”及其替代品,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上海率先制定有關飼料、豬尿和豬肝中“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檢測方法的6項地方標準。據悉,這些標準日前已通過專家審定,即將發布實施。
近年來,在俗稱“瘦肉精”的“鹽酸克侖特羅”被國家列入違禁藥物之后,上海市對畜牧生產中使用“瘦肉精”行為采取一系列打擊措施,包括實行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飼料及畜產品中“瘦肉精”等違禁藥物專項整治和生豬生產基地拉網式普查等。2000年,該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還組織專家率先制定飼料、豬尿和豬肝中檢測“瘦肉精”的3項地方標準,在“瘦肉精”使用的不同階段采取3種獨立的檢測標準,確保對飼料生產、生豬飼養及屠宰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的有效監控。據了解,2003年至今,上海未發生一起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畜產品的中毒事件。
然而,一些不法飼養業主受利益驅使,千方百計尋找“瘦肉精”的替代品,以逃避監測。據介紹,目前市場上先后出現兩種替代品,即“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由于國內對這兩種違禁物質還沒有有效的檢測方法,控制非法使用的難度相對較大。上海市此次制定的6項地方標準中,所規定的飼料、豬尿和豬肝中“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殘留量的具體檢測方法和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