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近日宣布,將原定今年7月1日啟動的新普惠制提前至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以便使受到印度洋海嘯影響的國家早日受益。根據新普惠制方案,斯里蘭卡、泰國等國的部分商品將進入享受普惠待遇的名單,而中國16大類50種產品則將從名單中消失,關稅受惠度大幅降低,工業制成品中只剩工藝品和收藏品繼續享受普惠待遇。 “普惠制”是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的一種關稅優惠制度,也是世界上稅率最低的關稅制度。普惠制項下的出口產品關稅平均比最惠國稅率低約三分之一。目前,包括歐盟15國在內,全球共有28個國家給予我國普惠制待遇。根據我國海關統計,2004年對歐盟出口的享受普惠制的工業品約700億美元,占對歐盟出口總額的65%,按照平均減免關稅5%計算,少繳納進口關稅達35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主任李鋼表示,隨著近幾年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出口產品的發展水準和相關工業的專業化程度達到歐盟規定的發展指數和專業化指數,相應的產品就會被列入“畢業”產品清單,優惠也會停止。 近年來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不斷增加,2004年達370億美元。同時,歐盟也不斷調整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從1996年開始,就相繼減少中國的“受惠”產品。 歐盟對普惠制做出修訂是在去年5月,取消對中國乳、蛋制品和天然蜂蜜、塑料和家電、橡膠制品、紙制品、玩具、鐘表、光學儀器、樂器、服裝、鞋帽及輕工制品等關稅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