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內油脂市場行情,商家最關心的是后期的市場走勢和機遇。筆者作為業內的經營者,針對目前的國內油脂市場特點談幾點看法。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的油脂市場需求龐大,存在著主要品種之間比價不合理的現象,個別品種還同時存在著進口價格倒掛和國內地區差價反常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并從中發現市場機會。
我國油脂市場擁有龐大的需求空間
關于國內的油脂市場需求問題(即人均年植物油的消費數量),有很多不同版本的預測數字。根據多年的實際經驗,筆者認為有些數字的實際參考意義不大。但是,我們可以以比較準確的海關統計數字作為參照,對比發現我國主要油脂品種的消費數量。
第一,我國的豆油市場消費容量是巨大的。以2004年的實際進口情況作參照,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問題。2004年我國進口大豆2030萬噸,進口毛豆油252萬噸,以國產大豆500萬噸投入壓榨計算,可生產豆油687萬噸,如果將年初結轉庫存和年末結余庫存看作對等的話,基本上可以認定當年國內豆油的消費數量在687萬噸左右,全國月均消費數量在57萬噸左右。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即使在淡季,國內豆油的需求數量也會維持在月均55萬噸左右的較高水平。
第二,從去年的實際進口數量來看,我國棕櫚油的需求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海關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我國進口棕櫚油386萬噸(各種棕櫚油之合),同比增長16%。雖然在年末出現了棕櫚油庫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但是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市場作支撐,也是難以實現這一較大的進口規模的。
第三,近幾年豆油的需求數量增加,除了和工業用油增加直接相關以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高品質色拉油需求數量的增加。因為在我國,高檔色拉油的主要品種是大豆色拉油,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
今年以來我國豆油進口數量同比下降
根據海關統計數字,2005年1~2月份我國累計進口豆油32萬噸,同比下降41%。月均16萬噸的進口數量,聯系國內中小企業開工不足的實際,我們會發現國內1~3月份現貨市場的豆油供應,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消耗去年年底的結轉庫存,也就是說,在減輕未來市場的實際供應壓力。
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春節過后,進口毛豆油的簽約成本一直上揚,國內毛豆油的進口簽約數量也同步出現下降。從最新的進口毛豆油報價情況來看,5月份進口毛豆油的成本在550美元/噸左右,綜合成本(不含配額)在5700元/噸左右,而國內的市場價格也不過如此,進口明顯無利可圖,甚至出現了價格倒掛,簽約下降也是一種正常的市場反應。截至2005年3月份,原來一直在毛豆油進口方面很活躍的貿易商,今年基本沒有大的動靜。
據筆者統計,目前我國各港口的豆油庫存在25萬噸左右,如果后期每個月毛豆油的進口量維持在15萬噸的話,用不了多長時間,國內豆油的供應就會出現問題,存貨壓力將會出現實質性的減輕。道理很簡單,如果國內每月的豆油進口量維持在15萬噸,則需要每月壓榨235萬噸大豆來滿足國內豆油的市場需求。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實現這一規模應該有一定的難度。(我國統計的壓榨能力是每年7000萬噸,這里面實際可開工的廠子并不多,更何況今年一些大企業遇到了嚴重的問題。)
近期國內豆油價格呈現南高北低格局
回憶一下最近幾年的情況,我們就會發現,東北四省區的豆油價格比內地省份偏高,好多關內的豆油被銷到了關外。但是,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變化。最近一段時間,關內的豆油價格總比關外高。黑龍江當地油廠二級豆油的最低報價為5300元/噸,比沿海的進口毛豆油價格還低400元/噸。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市場行情,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豆粕價格的狂漲,東北油廠的壓榨利潤豐厚(東北地區油廠豆粕出廠價格最高時漲到了2700元/噸,和油廠收購的大豆價格相當),在積極兌現贏利的操作思路下,油廠不惜壓低豆油的報價。當然,在出現了去年慘痛的教訓之后,油廠落袋為安的思想也不算是下策。
豆油在我國油脂市場消費中所占比例較高
我國油脂消費市場龐大,每年需要大量進口來彌補國內的市場缺口。而在所有的進口和消費品種中,豆油是一個大項,棕櫚油次之。特別是在氣溫回升以后,市場上銷售的各種油脂都通過摻兌直接或間接地和豆油發生聯系,不同油脂品種之間的比價,特別是和豆油品種之間的比價也因此成為一些商家最值得注意的問題。目前國內豆油的價格在5700元/噸左右,后期進口毛豆油的成本也基本上在這一水平,而棉籽油的價格只有5000元/噸左右,相差700元/噸。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認為這應該屬于差價偏高的年份,是值得關注的品種。退一步說,假設5月份豆油的價格能夠穩定在5500元/噸以上,棉籽油就沒有什么經營風險。
關于棕櫚油的問題,目前華北地區的價位是4750元/噸左右,和棉籽油相差250元/噸,和港口毛豆油相差1000元/噸左右。這一價位與前者相比差價偏小,與后者相比差價偏高(不是很高)。此外,棕櫚油的進口主要來自馬來西亞,運距短,運輸速度較快,價格變動和外盤聯系緊密,決定了它已經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敏感品種。
總之,雖然目前國內油脂市場需求疲軟,國內油脂供應顯得比較充足,油脂市場總體上仍然處于弱勢。但是,由于我國油脂市場對外依賴性較強,又存在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已經開始醞釀產生一些經營機會。只要我們注意國際市場的變化,聯系國內不正常的品種比價,就會獲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