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每天都有一批吃抗生素藥渣飼料養成的雞鴨,被端上福州市民的餐桌,這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
因為抗生素藥渣飼料將造成動物強烈的抗藥性,這些抗藥性細菌一旦轉移至人體,將危及人類健康,讓人類面臨無藥可醫的危機。正是基于此,包括農業、衛生、藥監等國家部門,一直以來明令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輔料。
然而,我們擔心的事可能正成為事實:福州閩清一家黑工廠,天天都在用抗生素藥渣制作禽畜飼料添加劑。這些飼料添加劑正源源不斷地流入福州周邊的一些養殖場。
尋找飼料加工廠
“有人為了謀取暴利,長期從外地運來大批抗生素藥渣,在閩清經過簡單加工,制成動物飼料添加劑,然后銷往福州、福清等地。”這是近日一個神秘報料者向我們提供的重要線索。
據讀者報料,這家飼料廠位于閩清一處偏僻的地方,但具體方位不明。根據提示,記者以大學老師身份,與飼料廠老板陳燦同取得聯系。得知學校科研需要,向他轉買一些藥渣,陳十分爽快:“出廠價給你!”但當記者提出前往飼料廠運藥渣時,遭到陳的拒絕,隨之電話被掛斷。
報料者提示,飼料廠每天都有車到位于古田縣黃田鎮的“福興醫藥有限公司古田抗菌素廠”(下稱古田抗菌素廠)運藥渣,為了一探藥渣加工內幕,記者決定用跟蹤運藥渣貨車的方式,找到這家飼料廠。
6月1日上午11時40分,記者來到古田抗菌素廠。在廠區中部,一輛正在裝載蛇皮口袋、車牌號為“皖J63573”的貨車,引起記者的注意。經工人們證實,車上這些散發極強刺激性味道的麻袋里,裝的就是藥渣,但貨車會開向何處,無人知曉。
為了不驚動對方,記者在藥廠門口附近的一個岔道口守候。兩小時后,一名年輕男子駕上貨車,駛離制藥廠,采訪車緊跟其后。
經過古田與閩清間上百公里山路的盤旋,中間險些幾次跟丟,下午5時10分,貨車在記者的視野里,終于駛進了閩清縣白中鎮的梅坂村,然后在一間廢舊的瓷磚廠后門停下,幾名工人上來將車上的藥渣卸下。
“飼料是給雞吃的!”
據報料人稱,從藥渣到飼料添加劑,工序十分簡單,只要將藥渣里的水分烘干即可。為了證實這一說法,記者決定一探廠房。
眼前的飼料廠,其實只是一個極簡陋的廢棄瓷磚廠生產車間。充滿與抗菌素廠藥渣車間一樣難聞氣味的車間里,堆著數百編織袋已經烘干的藥渣。車間中部,一個巨大的烘烤機正在工作著。一名上了年紀的工人,看到有人進入車間,迅速叫來老板。
聽說有村民投訴“氣味太臭,影響周邊群眾生活”,這名50歲左右的老板笑了起來,說,“我們在這里已經做了四五年了!”說完,一邊給記者找來一張“項目建設許可證”,并稱各種稅收都已經繳了。記者指著地上一堆尚未裝袋的干藥渣問:“這些是什么?”老板說:“是一些給雞吃的飼料!”記者又問銷往哪里,價格多少,得到的回答是:“福州、福清等一些地方,一噸千把塊。”
“項目建設許可證”上顯示的該廠廠名是“閩清縣味精廢渣烘干場”,記者問:“這些雞飼料是什么原料做的?”老板遲疑片刻說:“這些都是別處運來的味精渣做的!”(味精渣允許做動物飼料添加劑)此時,“皖J63573”貨車司機出現,記者假裝問司機,“車上的東西從哪兒運來?”司機稍加思索,答:“從福州的工業路來的,車上運的都是些味精渣!”為了不引起懷疑,記者離開飼料廠,出門前順便問老板叫什么名字,老板隨即掏出身份證,原來老板就是“陳燦同”,家住福清市海口鎮。
4個月消耗藥渣1800噸
記者了解到,在陳燦同老家,福清海口鎮一帶,有許多養殖戶家里用的動物飼料添加劑,就是這些藥渣。除了給雞吃,也有的給魚吃,給豬吃。據養殖戶們透露,這種飼料添加劑,每噸售價在1400元左右。而根據陳燦同自己說,“差不多5噸藥渣可以烘成一噸飼料添加劑,而藥渣成本,除去古田抗菌素廠每月7000元的倒貼不算,每噸進價只需25元。若把這些藥渣做成有機生物肥的輔料,每噸只有800到900元。”
那么,那些被賣到福州和福清等地的“雞吃的飼料”,究竟有多少呢?這一數據目前無法得知。但昨日上午,記者從古田抗菌素廠生產科了解到的一組數據是,根據2005年的藥渣銷售表記錄,1月份至4月份,被拉走的藥渣近1800噸。
藥渣合同收購人是“雙安公司”
昨日中午,記者將飼料廠的情況,向閩清縣工商局做了反饋。經核實,這家“閩清縣味精廢渣烘干場”在工商局內有備案,經營范圍是:味精廢渣烘干。該局法制科黃科長表示,如真像記者描述的,藥渣被用來烘烤成動物飼料,那將是違法的。
隨即,閩清縣工商局檢查大隊前往飼料廠。面對執法人員,陳燦同矢口否認生產的是動物飼料,而是受一家“雙安公司”的委托,幫忙烘烤藥渣,然后收取每噸百來元的手續費。為了進一步調查,執法人員當場將車間內的20多噸“肥料”進行封存。據執法人員介紹,這家味精廢渣烘干場,曾經被工商部門盯住過。
“雙安公司”與陳燦同是什么關系?據了解,“雙安公司”原是閩清的一家制藥企業,目前處于半停產狀態,正在轉型生產有機生物肥。
昨日下午,記者與該公司負責人取得聯系。據這名叫楊久勝的負責人稱,藥渣是他們公司向古田抗菌素廠收購來,準備做有機生物肥料的輔助原料的,“因為沒有烘干設備,所以委托小陳(陳燦同)烘干的”。記者問有沒有委托協議,楊久勝稱:“我們很熟,沒有什么書面上的手續,我只是口頭委托他烘干,如果把藥渣當成飼料來賣,可能是小陳自己的事!”記者問有沒有財務結算清單,楊稱:“目前還沒開始,只是試驗階段,口頭答應他,烘一噸藥渣,給他500元!”
楊久勝告訴記者,承包藥渣,“雙安公司”和古田抗菌素廠之間簽訂了協議,每個月,后者倒貼7000元,作為處理藥渣的費用,前提是“雙安公司”必須把藥渣做成混合肥料,絕不能做成動物飼料添加劑。這一說法,昨晚得到古田抗菌素廠副廠長鄭慶健的證實,他告訴記者,“雙安公司”作為藥渣的唯一收購者,按照合同每噸收購價是25元,另外,“如果他們沒有按照合同規定,私自當作動物飼料來賣,自己將承擔所有法律責任!”正在福州開會的鄭慶健得到這一消息,十分驚訝,他表示立即了解情況。
專家:藥渣飼料直接威脅人類
省農業廳飼料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飼料廠銷售禁用的“抗生素藥渣”,其行為已違反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18條關于“禁止生產、經營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飼料、飼料添加劑以及未經審定公布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規定,根據《條例》第28條規定,應當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昨晚,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對食品衛生安全特別有研究的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技師林升清。林認為,一旦動物食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渣做成的動物飼料,體內就會殘留相應的抗生素成分;而根據食物鏈的循環原理,人一旦吃進這種動物,必然會導致人體內藏有抗生素,從而造成耐藥性;而人體如果產生了耐藥性,以后再有疾病,臨床上,醫生將很難用藥。
省農業廳飼料辦的一有關人員也告訴記者,由于沒有經過安全性能檢測,為了防止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渣被做成動物飼料添加劑,2002年,農業、衛生、藥監等部門曾聯合下發《176號公告》,公告中明確“抗生素藥渣”是不能進動物飼料的成分目錄的。
畜牧業濫用抗生素人類將無藥可醫
據學者的研究報告與臨床的病例發現,畜牧業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已造成動物的腸內細菌對動物用抗生素的抗藥性高達8成,而部分細菌甚至對人用抗生素也產生抗藥性,倘若這些抗藥性細菌轉移至人體,將危及人類健康,讓人類面臨無藥可醫的危機,也即回到抗生素發現之前的人們面對細菌性感染束手無策的黑暗時代。
據悉,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遠遠快于人類新藥開發的速度,由于人類醫療和畜牧業等多個環節濫用抗生素現象嚴重,許多可怕的毀滅性新生或再生性傳染疾病正在世界各個角落出現,某些傳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來的勢頭。
事實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僅僅60年間,很多細菌就對抗生素產生了嚴重的耐藥,有的甚至產生了多重耐藥。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霉素、紅霉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
據悉,我國畜牧業濫用抗生素的情形卻相當突出,有些養雞、養豬、養魚的業者大量使用抗生素,甚至整包抗生素丟到魚池,此前國家衛生部和農業部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建議禁止畜牧業使用部分抗生素。
為了解動物體內細菌抗藥性有多么嚴重,中國農科院在廣東、浙江等地,對養雞場與養豬場各抽樣調查,采集動物糞便分析糞便中大腸桿菌、腸球菌、糞腸球菌、彎曲桿菌與沙門氏桿菌這5種人畜共通細菌,對不同抗生素的抗藥情形。經過抗藥菌監測發現,前述5種細菌對動物用抗生素抗藥性都非常高。
以大腸桿菌為例,歷年監測的抗藥性始終維持7至8成左右,而對第一線的人用抗生素,抗藥性也高達7成;此外,雞、豬的大腸桿菌對人用抗生素ciprofloxacin(賽普洛類)的抗藥性也達3至4成,由于賽普洛類是治療人類感染炭疽菌的重要藥物,更是美國應付恐怖攻擊的利器,一旦帶有抗賽普洛類基因的大腸桿菌進入自然環境,與炭疽菌等不同細菌混在一起,很有可能會發生抗藥因子轉移,面臨無藥對抗炭疽菌的困境。
因為抗生素藥渣飼料將造成動物強烈的抗藥性,這些抗藥性細菌一旦轉移至人體,將危及人類健康,讓人類面臨無藥可醫的危機。正是基于此,包括農業、衛生、藥監等國家部門,一直以來明令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輔料。
然而,我們擔心的事可能正成為事實:福州閩清一家黑工廠,天天都在用抗生素藥渣制作禽畜飼料添加劑。這些飼料添加劑正源源不斷地流入福州周邊的一些養殖場。
尋找飼料加工廠
“有人為了謀取暴利,長期從外地運來大批抗生素藥渣,在閩清經過簡單加工,制成動物飼料添加劑,然后銷往福州、福清等地。”這是近日一個神秘報料者向我們提供的重要線索。
據讀者報料,這家飼料廠位于閩清一處偏僻的地方,但具體方位不明。根據提示,記者以大學老師身份,與飼料廠老板陳燦同取得聯系。得知學校科研需要,向他轉買一些藥渣,陳十分爽快:“出廠價給你!”但當記者提出前往飼料廠運藥渣時,遭到陳的拒絕,隨之電話被掛斷。
報料者提示,飼料廠每天都有車到位于古田縣黃田鎮的“福興醫藥有限公司古田抗菌素廠”(下稱古田抗菌素廠)運藥渣,為了一探藥渣加工內幕,記者決定用跟蹤運藥渣貨車的方式,找到這家飼料廠。
6月1日上午11時40分,記者來到古田抗菌素廠。在廠區中部,一輛正在裝載蛇皮口袋、車牌號為“皖J63573”的貨車,引起記者的注意。經工人們證實,車上這些散發極強刺激性味道的麻袋里,裝的就是藥渣,但貨車會開向何處,無人知曉。
為了不驚動對方,記者在藥廠門口附近的一個岔道口守候。兩小時后,一名年輕男子駕上貨車,駛離制藥廠,采訪車緊跟其后。
經過古田與閩清間上百公里山路的盤旋,中間險些幾次跟丟,下午5時10分,貨車在記者的視野里,終于駛進了閩清縣白中鎮的梅坂村,然后在一間廢舊的瓷磚廠后門停下,幾名工人上來將車上的藥渣卸下。
“飼料是給雞吃的!”
據報料人稱,從藥渣到飼料添加劑,工序十分簡單,只要將藥渣里的水分烘干即可。為了證實這一說法,記者決定一探廠房。
眼前的飼料廠,其實只是一個極簡陋的廢棄瓷磚廠生產車間。充滿與抗菌素廠藥渣車間一樣難聞氣味的車間里,堆著數百編織袋已經烘干的藥渣。車間中部,一個巨大的烘烤機正在工作著。一名上了年紀的工人,看到有人進入車間,迅速叫來老板。
聽說有村民投訴“氣味太臭,影響周邊群眾生活”,這名50歲左右的老板笑了起來,說,“我們在這里已經做了四五年了!”說完,一邊給記者找來一張“項目建設許可證”,并稱各種稅收都已經繳了。記者指著地上一堆尚未裝袋的干藥渣問:“這些是什么?”老板說:“是一些給雞吃的飼料!”記者又問銷往哪里,價格多少,得到的回答是:“福州、福清等一些地方,一噸千把塊。”
“項目建設許可證”上顯示的該廠廠名是“閩清縣味精廢渣烘干場”,記者問:“這些雞飼料是什么原料做的?”老板遲疑片刻說:“這些都是別處運來的味精渣做的!”(味精渣允許做動物飼料添加劑)此時,“皖J63573”貨車司機出現,記者假裝問司機,“車上的東西從哪兒運來?”司機稍加思索,答:“從福州的工業路來的,車上運的都是些味精渣!”為了不引起懷疑,記者離開飼料廠,出門前順便問老板叫什么名字,老板隨即掏出身份證,原來老板就是“陳燦同”,家住福清市海口鎮。
4個月消耗藥渣1800噸
記者了解到,在陳燦同老家,福清海口鎮一帶,有許多養殖戶家里用的動物飼料添加劑,就是這些藥渣。除了給雞吃,也有的給魚吃,給豬吃。據養殖戶們透露,這種飼料添加劑,每噸售價在1400元左右。而根據陳燦同自己說,“差不多5噸藥渣可以烘成一噸飼料添加劑,而藥渣成本,除去古田抗菌素廠每月7000元的倒貼不算,每噸進價只需25元。若把這些藥渣做成有機生物肥的輔料,每噸只有800到900元。”
那么,那些被賣到福州和福清等地的“雞吃的飼料”,究竟有多少呢?這一數據目前無法得知。但昨日上午,記者從古田抗菌素廠生產科了解到的一組數據是,根據2005年的藥渣銷售表記錄,1月份至4月份,被拉走的藥渣近1800噸。
藥渣合同收購人是“雙安公司”
昨日中午,記者將飼料廠的情況,向閩清縣工商局做了反饋。經核實,這家“閩清縣味精廢渣烘干場”在工商局內有備案,經營范圍是:味精廢渣烘干。該局法制科黃科長表示,如真像記者描述的,藥渣被用來烘烤成動物飼料,那將是違法的。
隨即,閩清縣工商局檢查大隊前往飼料廠。面對執法人員,陳燦同矢口否認生產的是動物飼料,而是受一家“雙安公司”的委托,幫忙烘烤藥渣,然后收取每噸百來元的手續費。為了進一步調查,執法人員當場將車間內的20多噸“肥料”進行封存。據執法人員介紹,這家味精廢渣烘干場,曾經被工商部門盯住過。
“雙安公司”與陳燦同是什么關系?據了解,“雙安公司”原是閩清的一家制藥企業,目前處于半停產狀態,正在轉型生產有機生物肥。
昨日下午,記者與該公司負責人取得聯系。據這名叫楊久勝的負責人稱,藥渣是他們公司向古田抗菌素廠收購來,準備做有機生物肥料的輔助原料的,“因為沒有烘干設備,所以委托小陳(陳燦同)烘干的”。記者問有沒有委托協議,楊久勝稱:“我們很熟,沒有什么書面上的手續,我只是口頭委托他烘干,如果把藥渣當成飼料來賣,可能是小陳自己的事!”記者問有沒有財務結算清單,楊稱:“目前還沒開始,只是試驗階段,口頭答應他,烘一噸藥渣,給他500元!”
楊久勝告訴記者,承包藥渣,“雙安公司”和古田抗菌素廠之間簽訂了協議,每個月,后者倒貼7000元,作為處理藥渣的費用,前提是“雙安公司”必須把藥渣做成混合肥料,絕不能做成動物飼料添加劑。這一說法,昨晚得到古田抗菌素廠副廠長鄭慶健的證實,他告訴記者,“雙安公司”作為藥渣的唯一收購者,按照合同每噸收購價是25元,另外,“如果他們沒有按照合同規定,私自當作動物飼料來賣,自己將承擔所有法律責任!”正在福州開會的鄭慶健得到這一消息,十分驚訝,他表示立即了解情況。
專家:藥渣飼料直接威脅人類
省農業廳飼料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飼料廠銷售禁用的“抗生素藥渣”,其行為已違反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18條關于“禁止生產、經營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飼料、飼料添加劑以及未經審定公布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的規定,根據《條例》第28條規定,應當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飼料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產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昨晚,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對食品衛生安全特別有研究的福建省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技師林升清。林認為,一旦動物食用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渣做成的動物飼料,體內就會殘留相應的抗生素成分;而根據食物鏈的循環原理,人一旦吃進這種動物,必然會導致人體內藏有抗生素,從而造成耐藥性;而人體如果產生了耐藥性,以后再有疾病,臨床上,醫生將很難用藥。
省農業廳飼料辦的一有關人員也告訴記者,由于沒有經過安全性能檢測,為了防止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藥渣被做成動物飼料添加劑,2002年,農業、衛生、藥監等部門曾聯合下發《176號公告》,公告中明確“抗生素藥渣”是不能進動物飼料的成分目錄的。
畜牧業濫用抗生素人類將無藥可醫
據學者的研究報告與臨床的病例發現,畜牧業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已造成動物的腸內細菌對動物用抗生素的抗藥性高達8成,而部分細菌甚至對人用抗生素也產生抗藥性,倘若這些抗藥性細菌轉移至人體,將危及人類健康,讓人類面臨無藥可醫的危機,也即回到抗生素發現之前的人們面對細菌性感染束手無策的黑暗時代。
據悉,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遠遠快于人類新藥開發的速度,由于人類醫療和畜牧業等多個環節濫用抗生素現象嚴重,許多可怕的毀滅性新生或再生性傳染疾病正在世界各個角落出現,某些傳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來的勢頭。
事實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僅僅60年間,很多細菌就對抗生素產生了嚴重的耐藥,有的甚至產生了多重耐藥。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霉素、紅霉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
據悉,我國畜牧業濫用抗生素的情形卻相當突出,有些養雞、養豬、養魚的業者大量使用抗生素,甚至整包抗生素丟到魚池,此前國家衛生部和農業部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建議禁止畜牧業使用部分抗生素。
為了解動物體內細菌抗藥性有多么嚴重,中國農科院在廣東、浙江等地,對養雞場與養豬場各抽樣調查,采集動物糞便分析糞便中大腸桿菌、腸球菌、糞腸球菌、彎曲桿菌與沙門氏桿菌這5種人畜共通細菌,對不同抗生素的抗藥情形。經過抗藥菌監測發現,前述5種細菌對動物用抗生素抗藥性都非常高。
以大腸桿菌為例,歷年監測的抗藥性始終維持7至8成左右,而對第一線的人用抗生素,抗藥性也高達7成;此外,雞、豬的大腸桿菌對人用抗生素ciprofloxacin(賽普洛類)的抗藥性也達3至4成,由于賽普洛類是治療人類感染炭疽菌的重要藥物,更是美國應付恐怖攻擊的利器,一旦帶有抗賽普洛類基因的大腸桿菌進入自然環境,與炭疽菌等不同細菌混在一起,很有可能會發生抗藥因子轉移,面臨無藥對抗炭疽菌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