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工藝 » 正文

秸稈飼料商品化加工技術分析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10-13  
 摘 要  分析了我國秸稈利用的現狀及商品化的意義和前景,在簡單概述了現階段常用的秸稈飼料加工方法后,詳細介紹了幾種秸稈飼料商品化的加工技術,并對其進行比較分析,最后提出建議。   
  關鍵詞  秸稈飼料;商品化;工藝技術

  1 秸稈飼料商品化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秸稈資源非常豐富,各類秸稈年總產量達6億噸[1],產量相當可觀,卻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用來做家畜飼料的僅占15%~20%,其他80%以上的秸稈資源或作為能源燒掉,或毀棄田間,造成資源極大浪費和環境污染,同時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加劇了人畜爭糧的矛盾;隨著牛羊圈養比例逐年提高和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需要,以及為了保證畜牧業的穩定發展,抵御白災、蝗災和旱災等自然災害給農牧民造成的巨大損失,飼草和秸稈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國際市場秸稈飼料商品的需求也很旺盛,日本、韓國和東南亞都需大量的秸稈飼草飼料,以往大多從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些牧草生產大國進口草產品,由于運距遠,運費高,加上這些國家勞動力昂貴,導致草產品成本較高,我國憑借對亞洲市場的地理優勢及廉價勞動力,可望在亞洲草產品市場占有更多的份額。基于以上原因,要求研究出效果好、成本低、適合國情的秸稈飼料加工方法,將農作物秸稈資源轉化為商品,形成產業化經營,從而使秸稈得到有效地利用,使季節間、地區間飼草得以均衡供應,為舍飼、半舍飼提供充足飼草,保障糧食安全,保證節糧型畜牧業的穩定發展,同時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十分重要的社會效益。

  2 秸稈飼料加工方法   
  秸稈是一種非常規飼料資源,其共同特點是質地粗硬、適口性差、消化率低、營養價值不高,經合理加工后,可以改善秸稈性能,提高營養價值,增加采食量和消化率[2]。一般秸稈飼料的加工方法可分為物理加工(切斷、粉碎、浸泡、蒸煮、輻照、膨化、熱噴、顆粒化等)、化學加工(堿化、酸化、堿加酸化、氨化、氧化)和生物加工(青貯、黃貯、發酵、酶解等)等,當然還有復合加工,使秸稈利用率有所提高,但總的來說,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局面,不能把秸稈轉變為可以流通的商品。   
  現階段我國秸稈飼料的加工開發利用可歸納為如圖1所示框架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秸稈經化學處理、生物處理和簡單的物理處理,不能克服秸稈自身密度小的缺點,存儲運輸困難,難以流通,只能就近就地利用,無法形成產業化經營,不能使秸稈產品商品化。秸稈飼料要成為商品就必須解決秸稈松散、容重低,儲運困難且成本高等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形狀、形態或規格,方便裝卸及運輸,可以長期安全貯存,因此對秸稈就地進行高密度壓縮,形成中高密度秸稈捆、塊、顆粒的飼料產品,才是解決瓶頸口的關鍵所在,才能為充分地開發利用及商品流通創造有利條件。

  3 秸稈飼料商品化加工技術
  3.1 秸稈打捆(壓塊)干貯技術   
  秸稈打捆(壓塊)干貯技術是將收獲后的玉米秸、豆秸等農作物秸稈經飼草秸桿揉搓機處理,一次性破壞掉秸稈粗硬的外皮和硬質莖結,揉搓成無硬節、較柔軟的絲狀散碎飼草料,經自然晾曬變干達到安全貯存水分后,再用打捆機壓制成(30×30×60~80)cm的秸稈捆,或用飼草液壓打包機打包壓縮成(60×40×20cm)左右的大截面秸稈塊。秸稈捆(塊)的包裝方式簡單,費用很低,可用打包機沿著長度和寬度方向打兩條12mm寬的PVC帶,或用簡易的尼龍網袋套裝。   
  秸稈經打捆(壓塊)后,產品密度可達到3 000~400kg/m3,可以規則地碼垛貯藏,與自然堆放的草料相比縮小儲運體積5~7倍,所以在貯藏、運輸的過程中都可以節省空間,大幅度降低運輸費用,作為商品進行長距離運輸比較經濟。這種加工工藝比較簡單,成本最低,其他秸稈飼草產品基本上都是在秸稈捆(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出來的,因此秸稈打捆(壓塊)干貯技術為秸稈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發展商品生產,提供了解決方案,必將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3.2 秸稈袋裝微貯技術   
  秸稈袋裝微貯技術是通過使用秸稈擠絲揉搓機將玉米秸稈一次性壓扁、縱切、揉搓成絲狀飼草,在草絲中噴灑發酵劑和有益微生物,加鹽水攪拌,然后進行壓縮、打捆,密封包裝,經厭氧發酵,既保持著秸稈的新鮮程度,又提高了秸稈飼草料的品質,形成一種新型優質飼草。其主要加工工藝如圖2所示。   
  袋裝微貯的秸稈,經過微生物處理,品質更好,噴香柔軟,不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青貯秸稈中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有利于促進牛羊消化,抑制雜菌生長的有機酸、菌體蛋白等,提高了飼草的營養價值,適口性好、采食率及消化利用率高;由于采用各自獨立密封包裝,杜絕了霉變和外界污染,可長期保存而不變質,保存時間長達二年[3];存貯方便,并能保持草的新鮮程度,還節省了建窖池等費用;袋裝微貯飼草制作簡單,不受天氣影響和場地限制,省人、省力、省時,易組織生產,方便運輸,便于市場化運作。成品草捆體積小,密度大,便于運輸,適合長距離調運,可滿足四方客商的需求。由于袋裝青貯成為真正的綠色飼草,可常年為牛羊提供青綠多汁飼料,解決冬春季的“草荒”問題。
  3.3 秸稈壓塊飼料生產技術   
  秸稈壓塊飼料生產技術是指將農作物秸稈粉碎后,根據配方要求添加精料或添加劑,并充分混合,再壓制成32mm×32mm×30~80mm的塊狀飼料, 以提高秸稈的營養價值、采食量和消化率,便于貯存運輸和機械化喂飼,方便進入商品流通。   
  用壓塊機進行規模化壓塊生產較先進的工藝流程是先將農作物秸稈風干或烘干至含水率15%左右, 用粉碎機將秸稈揉切成3~5cm的段,由輸送機送入計量箱或連續式混合機,再加入膨潤土和水(目的是提高成塊性),然后碎干草與膨潤土及水在混合機中充分混合并卸入壓塊機,壓好的草塊先運至冷卻器進行冷卻,冷卻后含水率可降至14%以下,能夠安全存放,再由輸送帶送至成品倉,定量包裝,其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4]。也可以根據配方要求加入精飼料和添加劑與碎秸稈充分混合再壓塊。采用上述工藝,設備、廠房投資較大,生產率高,適于產業化生產。

  壓塊機是該生產技術的核心機械,混配后的秸稈原料被連續不斷地推入壓縮室內,再通過偏心壓輥的擠壓推向壓模孔。在原料前進過程中,由于壓輥的推力、壓模的阻力、秸稈間相互摩擦及變形等阻力的共同作用,秸稈原料發生一系列理化反應,密度增大,溫度升高,有機成份發生變化,由生食變成熟食。經過高溫高壓的作用,不僅體積小、密度大,殺滅了有害霉菌,便于長期貯存運輸,而且原料中的淀粉和糖類物質還發生了酶化反應,使飼料帶有濃郁的糊香氣味,增加了牲畜的適口性,提高了采食率。  

 秸稈塊俗稱牛羊的“壓縮餅干”,密度大大增加,一般為0.7~1t/m3,堆積容重0.4~0.6t/m3,大大降低了貯運成本,尤其利于長途運輸或出口。與秸稈捆相比,由于秸稈塊不需捆扎,故裝卸、貯藏、分發飼料時的開支減少,又因草塊密度及堆積容重較高,貯存空間比秸稈捆少1/3,同時秸稈塊的飼喂損失比秸稈捆低10%,因此相對于秸稈捆在運輸、貯存、飼喂等方面更具優越性;與秸稈顆粒相比,壓塊前由于不需將秸稈弄得很細碎,從而節約粉碎能耗,而且使干草保持一定的纖維長度,更適合反芻家畜的生理需要。用干秸稈塊喂養家畜更方便、衛生,還可以很方便地同青貯料或精料混合起來為家畜提供全價日糧。
  3.4 秸稈顆粒飼料加工技術   
  秸稈顆粒化技術是將秸稈揉搓、粉碎成粉后,利用制粒設備,將秸稈壓成顆粒狀飼料,整個工藝包括粗粉碎、細粉碎、混合、制粒、打包及輔助系統等,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由于秸稈粉纖維含量高,有針狀外形,相互交叉,流動性差,摩擦系數大,成粒性能差,生產率相對于一般粉狀飼料低的多,僅為其1/5左右;制粒時草粉與壓摸孔的阻力大,對壓模的磨損較嚴重。

  在秸稈顆粒料加工過程中,常常加入精料和其他營養成分,配合成全價飼料,既改善了制粒性能,又可使營養互補,充分發揮飼料的營養價值。為改善成粒性能,還應控制好秸稈粉的含水率,含水率過高,顆粒軟易堵模孔,含水率過低不易成形,通常在制粒時噴灑熱水或通入蒸汽以濕潤草粉,通入量一般控制在加料量的3%~6%,使草粉達到14%~16%的適宜壓粒含水率,這樣的水分含量可增加原料的可塑性,壓出來的水分具有潤滑作用,可提高成粒性。還應將草粉粉碎得細些,也可在草粉原料中加入5%左右的油脂或糖蜜,以提高粘結效果,從而使草顆粒成形良好,油脂雖無粘性,但有潤滑作用,可減少顆粒機壓模磨損,同時降低能耗。   
  秸稈顆粒飼料具有適口性好、家畜采食量大、采食時間短、浪費少等優點,但其設備成本與運行費用高。對生產秸稈顆粒的技術要求是產品形狀、大小應比較均勻,具有不致破裂的硬度,表面要求光潔等。顆粒直徑一般在10~30mm之間,可根據飼養對象而定,畜禽越小,要求的顆粒也相應較小。顆粒密度以1.2~1.3g/cm3為宜,顆粒堆積容重在550~600kg/m3之間[5]。

  4 小結   
  通過以上技術分析可知,秸稈捆(大截面秸稈塊)應當是最主要的秸稈產品之一,它既可在產區自用,又可作為商品出售,還可以作為原料深加工成秸稈塊、秸稈顆粒等進行出口或供應國內市場;秸稈塊可保持一定的纖維長度,適合反芻家畜的生理需要,方便、衛生,還可以很方便地同青貯料或精料混合起來為家畜提供全價日糧,與秸稈顆粒相比,投資規模小,加工成本低,應得到大力推廣應用;秸稈顆粒加工的設備成本與運輸費用高,適宜制作反芻家畜的全價飼料,以充分發揮飼料的營養價值。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