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豆黃酮(Daidzein)是異黃酮類植物雌激素的一種,大豆及其它豆科植物是黃酮含量較高的植物,也是天然黃酮的主要來源。研究表明,大豆黃酮對動物的影響作用具有多重效應,能提高動物血液中GH和IGF-1的水平,促進生長,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還具有抗腫瘤、強心、降血脂、抗溶血、抗氧化等作用,但也存在種屬、性別、年齡、生理階段、健康狀態(tài)和劑量差別。畜牧生產實踐表明,大豆黃酮具有促進畜禽生長、提高產蛋率和泌乳量、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作為飼料添加劑具有劑量小、見效快等優(yōu)點,是一種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新型飼料添加劑。
大豆黃酮提高畜禽生產性能的可能機理
目前,大豆黃酮提高動物生長的作用機理不是十分清楚。大量研究認為大豆黃酮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其類雌激素活性,大豆黃酮與下丘腦、垂體等處的雌二醇受體不同程度的結合,影響動物神經內分泌的性腺軸和生長軸,使一些促生長激素的生成和釋放增加。比如GH和IGF-I均能直接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代謝,最終導致動物的肌肉肥大,生長加速。莊元林等(2002)試驗結果表明,添加大豆黃酮試驗組中肝臟組織以及灌流液中IGF-Ⅰ的平均水平升高,提示大鼠肝臟合成和分泌IGF-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豆黃酮的調節(jié)。大量研究揭示,IGF-Ⅰ比GH更直接促進生長代謝,IGF可導致體內肌酸以及尿素水平的下降,促進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體內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血漿中IGF-I水平明顯與動物日增重有關。對于禽類來講大豆黃酮可能是通過促進禽類甲狀腺分泌,提高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和利用,提高產蛋性能。
大豆黃酮在養(yǎng)雞生產中的應用
許多飼養(yǎng)實驗表明,大豆黃酮能夠提高肉雞和蛋雞的生產性能。王國杰等(1994)研究大豆黃酮對肉雞生長的影響,結果發(fā)現添加大豆黃酮實驗組公肉雞日增重提高10.1%,胸肌重和腿肌重分別提高6.5%和7.2%,胸肌總RNA含量顯著提高,但總DNA含量無顯著變化。高峰等(2000)在21日齡雛公雞日糧中添加 5mg/kg大豆黃酮,顯著改善了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且使其胸腺和法氏囊的相對重量增加,T淋巴細胞對植物血凝素的反應性也增強。劉哲潔等(2003)采用21日齡艾維茵商品代雞研究大豆黃酮對肉仔雞脂肪代謝的影響,結果表明,大豆黃酮能顯著降低35-49日齡肉雞血清中胰島素水平、脂蛋白酯酶和肝臟蘋果酸脫氫酶活性,顯著提高增重7.10%,顯著減少肉雞皮下脂肪厚度及腹脂率。左偉勇等(2003)報道,在基礎日糧添加6mg/kg大豆黃酮,可使伊莎蛋雞青年期母雞攝食量顯著增加7.29%,產蛋初期母雞攝食量增加4.32%,產蛋率增加31.06%,每只日蛋重增加45.78%,料蛋比下降29.88%,產蛋高峰期母雞攝食量增加7.95%,產蛋率增加10.72%,每只日蛋重增加20.09%,料蛋比下降12.81%。郭曉紅等(2004)試驗選用240只1日齡健康艾維苗肉雞,公母分養(yǎng),隨機分成對照組和3個試驗組,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組在基礎日糧中分別添加5、10、15mg/kg的大豆黃酮,結果表明:肉雞日糧中添加大豆黃酮可顯著增加肉公雞的平均體重、改善飼料利用率及日采食量,并以試驗組(添加10mg/kg大豆黃酮)生產性能指標最高,兩階段平均體增重分別提高18.88%和11.66%,飼料利用率分別改善8.21%和9.99%,日采食量較對照組均顯著提高,但各試驗組差異不明顯。產蛋是家禽的產蛋系統在神經內分泌系統調控下的一種復雜生理過程,大豆黃酮可以提高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和利用,從而提高產蛋性能。朱新建等(2004)研究日糧中長期添加大豆黃酮對蛋雞產蛋性能及有關內分泌的影響,結果顯示,試驗組蛋雞采食量、產蛋率和每枚蛋重均顯著提高,料蛋比顯著下降;血清雌二醇、T3和T4水平均顯著提高,而血清瘦素水平有下降的趨勢;提示大豆黃酮可調控血液激素水平而提高產蛋雞生產性能,并使產蛋高峰期得到延長。
大豆黃酮在養(yǎng)豬生產中的應用
任明強等(2000)在妊娠后期母豬日糧中添加大豆黃酮,公母仔豬的初生重均顯著增加。韋習會等(2004)把66窩大約克母豬按預產期間隔地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在妊娠第85天至產后7天間的試驗組母豬料中添加大豆黃酮8mg/kg,結果表明:公仔豬初生重組間無差異,但試驗組有提高的趨勢;公仔豬20日齡個體重試驗組比對照組極顯著增加1.38kg;公仔豬斷奶重(28日齡)試驗組比對照組增加1.21kg。劉根桃等(1999)報道,妊娠后期飼喂大豆黃酮能提高母豬的泌乳量和乳中GH、IGF-1和促甲狀腺素水平,IGF-1作用于乳腺組織后,能刺激乳腺上皮細胞分化成分泌細跑,從而使乳汁分泌增加。郭慧君等(2002)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大豆黃酮對斷奶去勢仔豬的增重和飼料利用率均有所改善。
大豆黃酮在反芻動物中的應用
大豆黃酮可以直接影響瘤胃微生物的主要消化酶活性。體內試驗表明,大豆黃酮可以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和總揮發(fā)性脂肪酸水平,改善消化功能。韓正康(1994)報道飼料中黃酮類化合物對瘤胃消化代謝發(fā)揮調控作用,并可通過胃腸道進而影響循環(huán)血液,從而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國外也有報道表明,應用適量的植物雌激素飼喂奶牛能使每頭試驗奶牛日產奶量平均增加0.5kg,整個泌乳期能增加100kg。
小結
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或動物生長促進劑在畜產品中的藥物殘留會危害消費者健康,因此,研究和開發(fā)促進動物生長的天然活性物質,是當前畜牧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外都有將大豆黃酮作為飼料添加劑以促進動物生長,提高產蛋率和泌乳量,促進動物體內養(yǎng)分重新分配、提高蛋白質合成效率、改善畜禽胴體瘦肉率的作用,是一種相對安全有效的飼料添加劑。由于大豆黃酮廣泛存在于豆科植物和牧草中,隨著提取大豆黃酮加工工藝的成熟及大豆黃酮價格的下調,其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但由于大豆黃酮對于不同品種、不同生理階段、不同性別的動物用量各異,應進一步深入開展對大豆黃酮的生理功能及安全性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畜牧生產的大量實踐,其必將在畜牧生產中發(fā)揮它應有的功效并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12篇, 略, 可向作者函索。 電話: (010)65051830;
傳真:(010)65052201。電子郵箱:jackcheng@asa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