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糊化度與顆粒持久力和動物生長有相關關系。Traylor 等 (1998)發現,提高玉米為主的飼料中的淀粉糊化度,使肥育豬飼料的顆粒持久力加大(圖13)。Hongtrakul 等 (1997) 報道了一個18d試驗的結果,斷奶仔豬(6.8kg,21日齡)的日糧分別含糊化玉米14.5%、38.7%、52.7%、64.4%、89.3%,其平均日增重(ADG)和料肉比(FCR)分別為0.35、0.32、0.31、0.30、0.34kg和1.35、1.37、1.41、1.35、1.37。這說明淀粉糊化度對斷奶仔豬生長的影響是不規則的,但干物質、氮和總能的表觀消化率在淀粉糊化度為64.4%時最佳(圖14)。
關于淀粉糊化度與顆粒持久力的關系存在一些誤解。許多人認為,顆粒持久力上升的原因在于淀粉糊化度的提高。這只是部分原因,事實上,許多因素都影響顆粒的持久力,例如,蛋白類型就對顆粒持久力和水穩定度起重要作用。小麥面筋是一種天然的粘合劑,含有面筋的飼料,顆粒持久力明顯提高。圖15顯示一種用玉米、高粱、小麥和小麥次粉制作的豬飼料的顆粒持久力,它清楚地表明,原料(蛋白)類型也會影響顆粒持久力;以小麥為主的豬飼料所含的面筋粘合性最強。程宗佳(2000)比較過幾種含不同原料的蝦顆粒飼料的水穩定度指標,即分別含有全麥粉、面粉、小麥淀粉加小麥面筋、小麥淀粉、小麥面筋、麥麩、麥胚,發現含小麥面筋的蝦飼料水穩定性最強(圖16)。
圖13 膨脹玉米的淀粉糊化度對顆粒持久力指標的影響(Traylor 等, 1998)
圖14 擠壓玉米的淀粉糊化度對哺乳仔豬生長的影響(Hongtrakul等,1997)
圖15 膨脹機錐體壓力對用玉米、高粱、小麥和小麥次粉
制作的肥育豬顆粒飼料持久力指標的影響(Traylor等,1998)
圖16 用小麥及小麥產品制作的蝦飼料在42℃ 和3種不
同水分條件下用絞肉機加工所得的水穩定度指標(浸水1h)
附錄B:淀粉糊化度的測定與計算(Chiang and Johnson,1977)
試劑:
1.聯甲苯胺(o-Toluidine)試劑:溶解1.5g硫脲于940mL冰醋酸,加60mL聯甲苯胺,存于有色玻瓶中。
2.乙酸鈉緩沖液:溶解4.1g無水乙酸鈉于1L蒸餾水,用乙酸調pH至4.5。
3.葡糖淀粉酶溶液:將2g根霉葡糖淀粉酶(目錄號No.A-7255,Sigma Chemical Co.供貨)分散于250mL乙酸緩沖液,用玻璃棉濾紙(Whatman No. GF/A)迅速過濾,限2h內使用。葡糖淀粉酶的特異活性是在pH4.5溫度40℃下生成28.4 mmoL葡萄糖/min/mg蛋白。
操作規程:
1.制備淀粉部分糊化的樣品。將20mg樣品分散于50mL離心管內的5mL蒸餾水中。
2.制備淀粉完全糊化的樣品。將20mg樣品分散于50mL離心管內的3mL蒸餾水和1mL 1N NaOH中,5min后加1mL 1N HCl。
3.葡糖淀粉酶水解和測定葡萄糖。每個離心管加25mL葡糖淀粉酶溶液,40℃保溫30min。加2mL 25%的三氯乙酸鈍化葡糖淀粉酶(并使該酶和其它蛋白沉淀),以16 000×g離心5min。
4.取0.5mL上清液于試管中,加入4.5mL聯甲苯胺(o-toluidine)試劑,將試管置沸水中10min,用冷水冷卻,加5mL冰醋酸,測定在630nm的吸收率。
按下式計算淀粉糊化度(Y):
Y = 100×(B–K)/(A–K); K = A×(C–B)/(A–2B+C);
其中,A=全糊化淀粉的吸收率;B = 部分糊化淀粉和經過30min酶水解的完整淀粉混合物的吸收率;C=部分糊化淀粉和經過 60min酶水解的完整淀粉混合物的吸收率;K=1%完整淀粉經30min水解后的吸收率。這對每種淀粉或特定處理的淀粉是一個常數,常規分析中只需測定1次。
這規程也可用來計算總淀粉含量:用葡萄糖溶液(720μg/mL)制定標準曲線。按前法第2和第3步驟處理樣品,根據標準曲線讀取葡萄糖濃度。按下式計算淀粉含量:
總淀粉含量(%)=葡萄糖濃度×0.9/樣品重(干基)×100
(未完待續,參考文獻56篇,略,可向作者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