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加工工藝 » 正文

澳大利亞牛羊加工產業的特點

  作者: 來源: 日期:2007-04-20  
      澳大利亞國土面積76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920萬人,其中歐洲移民占85%。澳大利亞屬于熱帶和亞熱帶,最冷的地區冬季最低氣溫0℃,一般8℃~30℃。冬季(6月份~7月份)潮濕多雨,夏季(11月份以后)干旱少雨。沿海地區陣雨量500毫米~1600毫米,內陸地區干旱少雨。長久以來,澳大利亞一直以養殖業為主要支柱,據統計,澳大利亞年產牛肉200萬噸,列世界第八位,而牛肉出口年112萬噸左右,占總產量66%,列世界第一位,堪稱頭號肉牛強國。

    澳大利亞養殖業屬于典型的生態草原牛羊業,其養殖特點:

    自然放牧在澳大利亞,牧場連著牧場,間有少許農田和葡萄園,牧場上生長著或多或少的樹,一般樹干直徑幾十厘米。這些樹為草地上的牛羊提供了遮陽場所;牧場之間的分界就是一根鋼絲,牧草一年四季長青,草地就是牛羊的家,無論白天黑夜,還是刮風下雨,始終生活在草地上,極少有牛舍。

    較優良的品種澳大利亞牛羊品種優良,良種率幾乎100%。澳大利亞畜牧育種意識很強,手段也很先進。他們既對引進的良種培育,也培育自己的混血品種。對這些優良品種,既重視生產性開發,以良種作為肉品競爭的利器,也把良種作為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飼養規模較大一般小農場有幾百上千公頃土地,養牛羊幾千只。(1000公頃約為15000畝),在昆士蘭州有一個日本火腿株式會社澳大利亞公司(NMPA),占地2500平方公里,下設16個農場,年出欄育肥牛20萬頭。

    農場職工技術素質高一些農場主主要飼養考力代綿羊,繁育種羊在澳大利亞屬先進水平;一部分農場主自己可以作牛胚胎生產和移植其胚胎,移植成功率達66%。

    肉牛育肥模式較特殊澳大利亞肉牛育肥分為兩種模式:一是草地育肥,二是補飼育肥。兩者技術方法不一樣,確定哪種育肥方式取決于牛肉市場定位。草地育肥主要方法是:將斷奶后的公牛以及淘汰母牛,用圍欄將其固定在牧草長勢良好的草地上,讓其自由采食,生長到24月齡左右,出欄屠宰。這樣的牛不喂一點精飼料,出欄體重500公斤~700公斤,其屠宰胴體大理石花紋較差,分割肉主要供應國內以及中東地區。補飼育肥其主要方法是:將架子牛集中到育肥場,飼喂干草、青貯及精飼料,育肥期90天,生長450天。一般出欄牛齡24月齡以上,體重700公斤以上,生產出的牛肉大理石花紋較好。補飼育肥牛場基建非常簡單,露天飼養,喂料為機械送料,用勞動力少。在南澳看到的一個1000頭育肥場,只有員工2人。

    澳大利亞牛羊屠宰加工特點:

    加工企業資格審批嚴,數量相對少在澳大利亞從事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必須由政府批準,硬件軟件達到條件才許可。農民除自食可以宰殺外,其余由加工企業屠宰。加工企業整體數少,但標準均高。如昆士蘭州是全澳最大的肉牛肉羊生產地區,屠宰加工廠僅10多個。

    規模一般較大澳大利亞大型屠宰廠占主流,一般日屠宰能力均超過1000頭。這樣的企業一般擁有員工300人~400人,平均每個員工每天宰牛30頭左右。

    設備先進,自動化程度高屠宰廠整套設備,包括牛觀察隔離圈、車間通道平臺、成品肉傳送系統,都是不銹鋼材料。設備材料優良,生產工藝先進,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特別是在吊掛、剝皮、分割后部位肉傳送、物流配送、副產品加工等環節。自動化應用得非常好,如科偉公司對分割部位肉傳送編制了軟件識別系統,員工將分割的各部位肉,如牛柳、西冷、眼肉、上腦、肩肉等,貼上鑒別標識,放在同一條傳送帶上,在傳送過程中產品會按照標識自動分類,使相同部位肉進入同一條傳送帶,到達包裝環節。這樣做的好處是,省人工,靠電腦防止串裝,避免把不同部位的肉裝進同一個包裝箱。他們的自動化是機械化和電腦控制技術的集成。每個屠宰廠都有電腦控制中心,都有軟件系統,高新技術在牛羊加工上的應用達到較高水平。

    職工的熟練程度較高大型屠宰加工廠每小時需屠宰加工60多頭牛,加工量決定職工必須操作速度快,手法熟練,下刀準確。小的屠宰場一般只有5個工人,一天屠宰牛50頭。

    質量控制非常嚴消毒環節繁多,執行嚴格。進入車間,除正常的手部清洗消毒外,還要對腳底部、膠鞋清洗。每一道操作工序均設有電熱消毒水箱,82℃~83℃熱水,隨時消毒刀具。(作者:孔凡真)

    摘自:中國畜牧獸醫報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