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氫吡啶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動物生產中,1996年農業部部頒標準《獸藥質量標準》中就已將其收錄,并延續至今。大量的試驗結果表明,二氫吡啶對VA、VE和胡蘿卜素有較強的穩定作用,能提高畜禽的受胎(精)率、孵化率、產蛋率、精液品質、產奶量、日增重、肉品品質、抗病能力和飼料報酬,并降低飼養成本,是一種用量少、效益高的多功能型添加劑,添加后藥物代謝率高,無殘留,無毒副作用,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關鍵詞 二氫吡啶 畜禽飼料
1、二氫吡啶的生物學功能
1.1 抗氧化作用
二氫吡啶能抑制體內生物膜的氧化,提高生物膜中6-磷酸葡萄酶的活性,穩定組織細胞和結合酶,以維持細R9膜系統的正常構造和功能,具有天然抗氧化劑VE的某些功能。二氫吡啶進入動物體內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通過隔斷微粒體電子輸送NADPH酶的活性抑制脂類化合物的氧化過程,清除所形成的自由基,同時還提高血清SOD的活性。SOD是體內超氧自由基的清除劑,它可以終止自由基引起的連鎖反應,抑制脂類化合物的過氧化過程,保護細胞表面受體和細胞的細胞器,而且SOD活性的升高還有利于維持生物膜完整,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對動物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二氫吡啶對精細胞膜和形態結構有保護作用,主要是抑制了質膜中脂類分子的氧化,提高了質膜的完整程度,使精細胞內的組織得以穩定,從而提高了精子的頂體完整率并降低了畸形率;二氫吡啶能降低飼料中的VA、VE和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的損失,防止飼料中脂肪的氧化酸敗。提高其飼料的利用率。
1.2 調節動物內分泌
二氫吡啶具有調節機體內分泌的作用。二氫吡啶可顯著提高血清甲狀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T3對機體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維持正常生殖有重要的作用,可促進器官、組織的分化,并且對生長激素有“允許作用”。同時T3對維持正常生殖也有重要影響。對雄性動物可改善精液品質、提高精液數量,對雌性動物可提高受精率和受精卵的孵化率;二氫吡啶還可顯著升高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激素(LH)含量,FSH和LH是腺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卵泡的生長和發育受FSH和LH的調節。當卵泡發育到一定階段,FSH能促進有腔卵泡的顆粒細胞生成LH的受體,誘導LH分泌。LH在協同FSH促進卵泡生長和發育的同時,還刺激成熟卵泡顆粒細胞釋放孕酮,促進排卵。因此,二氫吡啶通過升高血清FSH和LH水平,間接地促進卵泡的生長和發育。此外,二氫吡啶還通過對下丘腦弓狀核細胞細胞膜的保護作用,使下丘腦CAMP的含量升高,促進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cAMP是細胞內的第二信使,它可以激活蛋白激酶(PK)系統,從而提高顆粒細胞中芳香化酶的活性,促進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提高雌二醇的含量,可以直接進入細胞核與其受體蛋白質結合,激活DNA的轉錄過程,從而促進卵泡的生長發育和排卵,有效抑制卵泡閉鎖的發生。cAMP本身還是mRNA生成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可促進多種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
1.3 促進礦物質的吸收
岳文斌(1997)報道,二氫吡啶促進礦物元素Fe和Zn的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礦物質元素的吸收利用。鄒曉庭等(1998)認為二氫吡啶使產蛋雞血清Ca2+濃度下降,使用前期血清中的P也下降,堿性磷酶(ALP)活性顯著升高,表明二氫吡啶顯著影響Ca和P代謝。骨骼中的ALP主要在成骨細胞中,它促進磷酸酯分解,使磷酸根離子濃度增高,從而使磷酸根離子與血清中轉運而來的Ca2+結合,以羥磷灰石等形式沉積在骨部位,引起血清中Ca2+和P含量下降,使蛋殼厚度和相對重量增加。
1.4 增強免疫功能
二氫吡啶能顯著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SOD活性的升高可有效清除體內超氧自由基對白細胞、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生物膜的氧化危害,能保持生物的完整性,從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增強機體的抗病力。
2、 二氫吡啶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
2.1 對豬的作用
2.1.1促進哺乳母豬產乳量,提高仔豬窩重
二氫吡啶促進了促黃體激素(LH)的分泌,從而增加了保胎率和產奶量。二氫吡啶還通過對下丘腦弓狀核細胞細胞膜的保護作用,使下丘腦CAMP的含量升高,cAMP本身還是mRNA生成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可促進多種蛋白質的合成,從而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
在哺乳母豬日糧中添加0.01%二氫吡啶,從懷孕豬臨產前15~20d到乳豬20日齡止,可提高仔豬增重6.06%,提高哺乳母豬產乳量。
2.1.2提高日增重,改善豬肉品質
一方面二氫吡啶使血液中T3濃度升高,另一方面二氫吡啶還抑制了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從而促進了細胞分化、組織器官發育,加快了肌肉和骨骼的發育。二氫吡啶使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下降,說明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受到了抑制,氮的留存時間延長。T3對脂肪的分解大于合成,血清中T3水平升高,促進了脂肪的分解,抑制了脂肪的沉積。
吳華東等(2003)報道,二氫吡啶能極顯著提高豬的日增重(P<0.01),并且豬的屠宰率有上升趨勢,膘厚有所下降,眼肌面積有所改善;同時還指出,二氫吡啶的最佳添加量為每噸飼料50~150g。Sprugh Ya Ya等(1975)在豬飼料中每天每頭添加25、50、100mg的二氫吡啶,日增重分別比對照組提高6.08%、6.57%和9.52%,飼料消耗降低5.77%、6.24%和8.78%;Levin N(1982)在育肥豬飼料中添加二氫吡啶,平均日增重提高5.2%,料肉比降低3.4%。在60~100kg體重階段的育肥豬飼料中添加50mg/kg的二氫吡啶,可顯著促進育肥豬的生長發育,提高屠宰率和瘦肉率,并能顯著地提高肌苷酸含量,改善肉的品質。
2.2對禽類的作用
2.2.1提高蛋禽產蛋率和蛋比重,增加飼料報酬
二氫吡啶通過提高機體內SOD的活性,可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抑制脂類化合物的過氧化過程,維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這不僅降低了卵細胞的損傷程度,提高了有效卵細胞的個數,而且還延緩機體衰老,從而延長了產蛋周期。同時,二氫吡啶提高了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素(LH)水平和下丘腦、腺垂體中cAMP含量,說明二氫吡啶通過增強下丘腦、腺垂體的內分泌機能,促進了腺垂體FSH和LH的分泌,從而促進了卵泡的生長和發育,抑制了卵泡萎縮,提高了產蛋率。
二氫吡啶通過影響維生素D3的代謝或腸道細胞基底側面膜上的鈣依賴性ATP酶活性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另外,二氫吡啶與存在于子宮中的碳酸酐酶的活性有關,因為該酶能夠催化蛋殼腺粘膜中代謝性CO2水合生成HCO3-的反應。由于這兩種原因,使更多的鈣沉積到蛋殼的表面,從而增加了蛋比重和蛋殼的相對比重。
陳菊芳等(1993)將0.015%二氫吡啶添加到蛋雞飼料中,能提高后期產蛋率,從而延長了產蛋期,降低了飼料系數,蛋雞后期產蛋率可提高11.61%~17.17%,節約成本13.48%。在種鴨日糧中添加二氫吡啶0.015%,可提高母鴨的產蛋率6.4%,飼料報酬4.8%。鄒曉庭等(1997)報道,在蛋雞飼料中150mg/Kg二氫吡啶效果最佳,產蛋率較對照組提高了11.08%,料蛋比降低了10.36%,并且有提高蛋殼厚度和提高蛋黃指數的作用。武現軍等(1999)報道,蛋雞日糧中添加150mg/Kg二氫吡啶,可顯著提高產蛋率,許梓榮(1999)報道,添加二氫吡啶使蛋雞平均產蛋率提高了4.57%(P<0.05)。
2.2.2提高種禽的孵化率
二氫吡啶可顯著提高血清甲狀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T3對維持正常生殖也有重要影響,對雄性動物可改善精液品質、提高精液數量,對雌性動物可提高受精率和受精卵的孵化率。
Bukyal等(1997)報道,二氫吡啶以150mg/Kg的濃度添加到蛋雞日糧中,對雞的受精率無影響,但可提高受精蛋的孵化率。Plebn-A等(1978)報道,添加 二氫吡啶對產蛋率、蛋品質及蛋重光明顯影響。
2.2.3促進肉禽生長并改善肉品品質
二氫吡啶可顯著提高血清中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在機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廣泛參與調節機體代謝,是禽類生長非常重要的因子。體內T3水平與生長率呈正相關。T3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細胞分化、組織器官發育,加快肌肉和骨骼的發育。同時T3對脂肪的分解大于合成,血清中T3水平升高,促進了脂肪的分解,抑制了脂肪的沉積。
武現軍(1999)報道,在肉雞日糧中添加100~150mg/kg二氫吡啶,可明顯提高日增重和肌肉中鮮味物質含量。張香齋等(2005)研究表明,在日糧中二氫吡啶的添加水平為50~150mg/kg,隨著二氫吡啶添加量的增加,育成雞體重呈上升趨勢,添加二氫吡啶37d后,其體重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葉紅等(2004)報道,二氫吡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肉仔雞的屠宰性能,其中半凈膛率、全凈膛率均以日糧中二氫吡啶添加水平為50mg/kg時最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腿肌率添加水平以150mg/kg最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150、200mg/kg處理組的腹脂率比對照組分別下降了0.29%和0.30%。
鄒曉庭等(2003)研究發現,添加150mg/kg和300mg/kg二氫吡啶可使蛋雞的腹脂率分別下降35.4%(P>0.05)和46.9%(P<0.05),肝脂率分別降低32.4%(P<0.05)和10.5%(P>0.05),說明二氫吡啶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鄒曉庭等(2005)認為,二氫吡啶能促進產蛋中后期蛋雞肝臟中脂肪的遷移和體脂的分解,減少脂肪在雞體內的沉積,并有減少自由基對肝臟損害的功能,達到抗脂肪肝的效果。
2.2.4提高禽類免疫力
由于二氫吡啶可以調節內分泌,清除自由基和提高血清中免疫蛋白的水平,從而增強動物機體抗病和抗應激能力。
據報導,雞在MD接種免疫或MD病流行期間,在飼料中添加適量二氫吡啶,有利于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雞飼料中添加二氫吡啶,可預防雞vE、vA和胡蘿L素缺乏癥,治療雞思球蟲病。Val-dam-AR等(1990)報道,在雛雞日糧中添加二氫吡啶可提高雛雞血清中T、B—淋巴細胞的數量,同時增加胞腺和腔上囊的重量。龐新位等(1995)在雛雞飼料中添加,可使血清中新城疫抗體滴度比對照提高25.61%。同時在雛雞日糧加二氫吡啶可提高雛雞血清中T、B淋巴細胞的數量,同時增加胸腺和腔上囊的重量。
2.3 對反芻動物的作用
2.3.1提高種公牛的精子活力和精子品質
雄性動物的生殖機能依賴于生殖器官與下丘腦和垂體之間的相互調節,即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激素FSH、LH和T是精子發生、形成和成熟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激素。從而影響了種公牛的生殖機能,改善了種公牛的精液品質。
岳文斌等(2000)在種公牛日糧中添加二氫吡啶,結果表明,試驗組公牛精子的活力、呼吸、攝入量、頂體完整率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而精子畸形率極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二氫吡啶可以提高精細胞質膜的完整性,促進精子的代謝和能量轉化過程,從而改善了種公牛的精液品質。田樹軍等(2000)在精料中按每千克體重5mg/d一次性添加二氫吡啶,結果表明,試驗組每頭純種夏洛來種公牛較對照組鮮精活率、每次的采精量和有效精液量以及每月的凍精產量分別提高12.75%、0.7ml、0.8ml和304支(P<0.05)。
2.3.2增加奶牛產奶量和乳脂率
二氫吡啶可提高血清中甲狀腺激素含量,甲狀腺激素廣泛參與調節機體代謝,可促進性腺發育,從而顯著升高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激素(LH)含量,提高奶牛的產奶量。
早在20世紀70年代,Valdmen等在奶牛飼料中添加二氫吡啶,發現產后3個月的產奶量平均提高了33.9%,乳脂率提高了4.2%。唐伯林也對奶牛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可提高產奶量7.15%。鄭曉庭等(1998)報道,日糧中添加二氫吡啶,可顯著提高奶牛產奶量(P<0.05)。武漢市奶牛公司(1985)在奶牛日糧中添加0.01%二氫吡啶,總產奶量提高13.1%,泌乳牛單產提高7.13%。二氫吡啶不僅能提高奶牛進食量,而且促產奶效果極顯著,在牛奶中無殘留。
2.3.3減少奶牛乳房炎的發生率
二氫吡啶能顯著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SOD活性的升高可有效清除體內超氧自由基對白細胞、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生物膜的氧化危害,能保持生物的完整性,從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增強機體的抗病力,減少乳房炎的發生。
李成會等(2004)在泌乳中期奶牛的日糧中添加150mg/kg的二氫吡啶,使隱性乳房炎的發生率比對照組低59.9%。
2.3.4增加肉牛日增重和飼料報酬
二氫吡啶可提高血清中甲狀腺激素含量,甲狀腺激素水平與生長率呈正相關。T3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細胞分化、組織器官發育,使機體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促進肌肉發育。
李克驢等(1992)給犢牛、育成牛及雜種肉牛飼喂二氫吡啶,平均日增重分別提高32.9%、14.9%和12.5%,但對精粗料采食量無明顯影響;飼料中添加0.01%二氫吡啶,母羊、公羊和幼羊日增重分別提高19.07%、13.44%和18.25% 。
2.4 對水產動物的作用
2.4.1提高魚的繁殖能力
二氫吡啶具有調節機體內分泌的作用。二氫吡啶可顯著提高血清甲狀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T3對維持正常生殖有重要的作用。對雄性動物可改善精液品質、提高精液數量,對雌性動物可提高受精率和受精卵的孵化率;二氫吡啶還可顯著升高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激素(LH)含量,FSH和LH是腺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卵泡的生長和發育受FSH和LH的調節。當卵泡發育到一定階段,FSH能促進有腔卵泡的顆粒細胞生成LH的受體,誘導LH分泌。LH在協同FSH促進卵泡生長和發育的同時,還刺激成熟卵泡顆粒細胞釋放孕酮,促進排卵。
史建國等(2003)研究發現,在魚飼料里按1g/kg添加二氫吡啶飼喂鯉魚親魚25d,可使雌魚的產卵量提高32.7%,雄魚的產精量提高28.1%。張燕萍等(2005)在每千克黃鱔飼料中添加150mg二氫吡啶飼喂親雌鱔魚40d,試驗組的性成熟系數、絕對懷卵量、孵化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雌鱔的絕對懷卵量提高13.24 %,孵化率提高20.64%。
2.4.2促進魚的生長
二氫吡啶可提高血清中甲狀腺激素含量,甲狀腺激素水平與生長率呈正相關。T3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細胞分化、組織器官發育,使機體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促進肌肉發育,加速生長。并可分解體內脂肪,減少脂肪肝的形成。
李玉榮等(2003)試驗發現,日糧中添加二氫吡啶(50、100mg/kg)可使尼羅羅非魚日增重分別提高11.9%(P<0.05)、6.8%,體重特定生長率提高12.6%(P<0.05)、8.7%。
李玉榮等(2003)發現,二氫吡啶可降低試驗組羅非魚的肝脂肪(絕干)含量,但對血清GOT和GPT的活性無影響。
2.4.3提高存活率
二氫吡啶能顯著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SOD活性的升高可有效清除體內超氧自由基對白細胞、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生物膜的氧化危害,能保持生物的完整性,從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增強機體的抗病力。
聶國興等(2000)在異育銀鯽飼料中添加 300mg/kg的二氫吡啶,試驗組的平均成活率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黃鴻忠等(1998)在中華鱉飼料中添加0.02%的二氫吡啶,結果試驗組的平均成活率較對照組提高了3.1%。
2.5 對毛皮動物的作用
二氫吡啶可提高毛皮動物的繁殖性能。二氫吡啶具有調節機體內分泌的作用。二氫吡啶可顯著提高血清甲狀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T3對維持正常生殖有重要的作用。對雄性動物可改善精液品質、提高精液數量,對雌性動物可提高受精率和受精卵的孵化率。同時二氫吡啶能顯著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SOD活性的升高可有效清除體內超氧自由基對白細胞、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生物膜的氧化危害,能保持生物的完整性,從而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增強機體的抗病力,提高存活率。
朱蓮英等(2004)報道,在貉日糧中添加300mg/kg的二氫吡啶,其配種率、均窩產仔數、窩初生均重和仔貉成活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22.2%、9.33%、8.82%(P<0.05)和16%。表明二氫吡啶對貉的繁殖性能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3、二氫吡啶的用量
二氫吡啶適用畜禽如豬、雞、鴨、牛、羊,也適用于兔、蠶及水貂等。在飼料中的添加量:雞、鴨150g/噸,牛100~150g/噸或每千克體重4~6mg,羊100g/噸、豬200g/噸、長白兔250g/噸、水貂1000g/噸。家蠶0.05%溶液。添加方法,先將本品與少量精料混勻,再逐漸擴大至與所有飼料混勻,可制成粉料或顆粒料,盡量隨制隨喂,現拌現喂,這樣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略
相關技術咨詢請致電:李東 1380121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