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抗生素不僅對畜禽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而且對動物還有促進生長的作用。這一片面發現,把養殖業帶入了誤區。從這以后,為提高畜禽養殖的經濟效益,抗生素在畜禽飼料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抗生素的殘留和菌株的耐藥性問題。在應用中人們又發現抗生素在畜禽產品中的殘留,將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的災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經銷商為了擴大市場,分別推出放心肉、排酸肉、無公害豬肉等說法,市場上現在也同時存在著有機肉和無抗肉。不管它們怎么稱呼,要解決肉的安全問題,必須從飼料源頭抓起,嚴格控制在飼料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湖南創新集團引進北京晟亞育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無抗發酵技術,最大優勢是在不增加生豬飼養成本的條件下進行無抗生素飼養,而且生產簡單方便,可以大規模推廣。
衡陽市是農業大市,糧食和生豬產量穩居全省第一,其中湘潭、株洲(攸縣)、郴洲(桂陽、祁陽)等市縣有很多規模化養殖戶,年飼料消耗量在300萬噸以上。目前這些養殖戶的飼料主要來源于普通飼料加工企業。
湖南創新集團自2006年年底加入無抗綠色產業聯盟,引進無抗飼料生產技術以來,衡陽市等周邊地區的養殖業發生了重大轉變。為解決無抗肉的銷售問題,我們一方面在衡陽市場加大對無抗肉的宣傳力度,讓消費者逐步接受無抗肉,另一方面我們多次派人到廣州、香港等無抗肉消費觀念基礎較好的沿海地區為無抗豬尋找銷路,并先后簽訂了20萬頭/年的生豬銷售合同,這也為無抗肉的穩定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要保證出欄的生豬真正達到無抗的標準,除了飼料里不含任何抗生素以外,生豬生長過程中的全程用藥也要嚴格控制,這對豬場的環境、規模、消毒、防疫、技術管理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普通的散養戶很難達到要求,我們也很難控制。因此只能篩選出一批能達到條件的大型養殖戶作為合作伙伴,并簽訂合同明確責任。首批簽訂合同的大型豬場有10家,存欄總量達1萬多頭,年出欄生豬3萬頭左右。
眾所周知,作為一種生物工程技術的發明,在實現產業轉化的過程中,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于該技術的轉化成本。也就是說,經濟上是否可行才是市場能否接受的主要因素。目前與我們簽訂合同的十多戶豬場除少數豬場因經營管理等原因終止合同外,95%以上的豬場都運作良好,經濟效益平均增長20%以上。另外還有200戶中大型豬場也向我們提出了合作申請,我們正在進一步考察當中。2007年底我們又投資400多萬元在衡陽市郊興建了一個萬頭豬場,該項目實施后,具有30萬噸無抗飼料生產能力,以“龍頭企業+基地帶農戶”形式走出一條生豬產業化發展之路。創辦綠色生豬產業化協會,為農戶提供優良品種、技術指導、疫病防治、商品豬回購加工等全方位服務,建立雙贏機制,使當地商品豬年出欄數增加100萬頭左右,消耗飼料約5萬噸。
在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對無抗發酵飼料有如下認識:
1.徹底解決了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的問題。2.提高了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力。3.抑制殺滅大腸桿菌等有害微生物,減少死亡率。4.促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5.減少有害氣體和物質的生成,改善環境。6.改善肉品的品質,提供優質食品。7.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肉品的需求已從數量的追求轉向了質量的追求。各級政府對此也十分地關注,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的勝利舉辦對我國肉品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無抗養殖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和北京晟亞育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湖南創新、河北鯤鵬等多家飼料企業共同倡導的無抗綠色產業聯盟現已在全國養殖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無抗養殖的革命已經到來!無抗養殖的前景越來越明朗!
湖南創新集團 劉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