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力胺—S與抗生素相比較具有的優點:1、促進肉豬生長,改善體形、瘦肉多、長相好、賣價高。2、增強免疫功能、抗炎癥、可輔助治療感染性疾病及耐藥性菌株引起的疾病。3、木乃伊、仔豬黃白痢、藍耳病、母豬乳房炎等發病率少,減少醫藥費。4、僵豬、弱小豬少,效益高。5、豬肉保水率及品質提高,完全綠色無藥物殘留,出口能達標;如能外銷或取得綠色農產品認證,肉價高出30%以上,經濟利益高。6、能分解重金屬及有害化學物質,解毒后排出體外,避免進入人體危害健康。7、改善豬體內外生態環境,降低場舍內氨氣等有毒氣體和有害物質的污染。8、母豬:空懷天數縮短、產仔成活率高、使用年限延長。9、仔豬:出生個體重、生長快而均勻,成活率大大提高。10、公豬:精子質量大大提高,精子活力強。11、在養殖過程中不需添加抗生素、酶制劑,可降低1-2個蛋白;有效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飼料報酬,投入產出比高。
1、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1.保健劑:保力胺—S,由臺灣立胺酵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北京原本東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試驗設計:
(1)試驗動物與分組:試驗設計充分考慮豬場的實際生產方式。試驗選用分娩日齡相近的大白、長白、二元雜母豬共24頭,按照其窩次、日齡、與配公豬品種相同或相近為原則分為三組,即兩個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每組各8頭豬,所有試驗的豬群在同一單元內飼養。
(2)試驗飼料: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即按照豬場原有飼料配方配合而成,試驗組飼喂的日糧是在基礎日糧中再分別添加0.1%和0.2%保力胺—S混合而成。
(3)飼養管理:本次試驗完全按照豬場的實際養豬生產管理方式進行。試驗期間各組所用的飼料均為粉料,濕拌飼喂,一日兩次喂料, 每天下午三點和凌晨三點。產前規定3千克/天,分娩當天不喂,產后逐漸增加到第四天開始進行自由采食,以在規定時間內吃飽不剩料為限,自由飲水。前一天下午所產的小豬和當天早上的在下午進行交叉并欄。疫苗免疫、驅蟲、對病豬的治療等其他管理措施完全按照該豬場的原有操作規程進行。
(3)測定指標:計算飼料的消耗量、記錄小豬的出生頭數、死亡、淘汰情況、藥物治療的種類以及費用、小豬的發病情況,觀察記錄豬群動態,糞便消化情況、皮毛色澤,精神狀態豬、小豬的斷奶重、出生重、最后計算試驗期間的母豬的總的耗料量、小豬的平均增重、小豬的耗料量、料重比、死淘率以及經濟效益。
(4)統計分析: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各項測定指標數據差異用方差分析進行分析。
(5)實驗時間和地點:時間為2008年1月5日到2008年2月4日,共計29天。地點是廣西柳州市柳興種豬場(柳州市柳江縣新興農場內)
3.藥物的實際飼喂量:
根據總的飼料消耗量來乘以添加的藥品濃度來計算
1316.4×0.2%=2.632 (kg)
1051.9×0.1%=1.052 (kg)
2、結果與分析
表2:實驗結果表
(一)考察指標的結果
1.初生個數
第一組的初生個數最少,第二、第三組分別比第一組多16.13%和17.74%,經方差分析得到:dfe= 23 F= 3.4668 F0.05(2,21)= 0.5102 F< F0.05(2,21) 差異不顯著。
2.每窩初生個體平均重
各組間的每窩平均仔豬的個體重都在1.1±0.1,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3 F= 3.4668 F0.05(2,21)= 0.1103 F< F0.05(2,21) 差異不顯著。
3.并窩后數目
并窩后各組的仔豬個數基本上一致,第二組有一母豬不帶仔,從而少一個觀測數,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2.705314 F0.05(2,20)=3.492828 F< F0.05(2,20)差異不顯著。
4.并窩后的每窩個體平均重
在同一個實驗組內經過分娩的兩窩仔豬間的交叉寄養是把所有體型較小的仔豬由一頭母豬喂養,而較大的仔豬由另一頭母豬喂養,使得各組間的平均重基本上一致。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0.394147 F0.05(2,20)=3.492828 F< F0.05(2,20)差異不顯著。
同時,平均體重少于1.0kg的窩數,第一、二、三組的窩數分別為0、3、2窩。
5.死淘數
各組間總的死淘數分別有13、17、9,死亡率分別為18.06%、24.29%、12.5%,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1.858527 F0.05(2,20)=3.492828 F< F0.05(2,20)差異不顯著。
6.斷奶時每窩的個體平均重
第一組平均斷奶重最低,第二組最高,分別比第一、三組多25.16%、16.31%,第三組比第一組多6.77%,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4.398773 F0.05(2,20)=3.492828 F>F0.05(2,20)差異顯著。
療的種類以及費用、小豬的發病情況,觀察記錄豬群動態,糞便消化情況、皮毛色澤,精神狀態豬、小豬的斷奶重、出生重、最后計算試驗期間的母豬的總的耗料量、小豬的平均增重、小豬的耗料量、料重比、死淘率以及經濟效益。
(4)統計分析:試驗組與對照組間的各項測定指標數據差異用方差分析進行分析。
(5)實驗時間和地點:時間為2008年1月5日到2008年2月4日,共計29天。地點是廣西柳州市柳興種豬場(柳州市柳江縣新興農場內)
3.藥物的實際飼喂量:
根據總的飼料消耗量來乘以添加的藥品濃度來計算
1316.4×0.2%=2.632 (kg)
1051.9×0.1%=1.052 (kg)
2、結果與分析
表2:實驗結果表
(一)考察指標的結果
1.初生個數
第一組的初生個數最少,第二、第三組分別比第一組多16.13%和17.74%,經方差分析得到:dfe= 23 F= 3.4668 F0.05(2,21)= 0.5102 F< F0.05(2,21) 差異不顯著。
2.每窩初生個體平均重
各組間的每窩平均仔豬的個體重都在1.1±0.1,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3 F= 3.4668 F0.05(2,21)= 0.1103 F< F0.05(2,21) 差異不顯著。
3.并窩后數目
并窩后各組的仔豬個數基本上一致,第二組有一母豬不帶仔,從而少一個觀測數,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2.705314 F0.05(2,20)=3.492828 F< F0.05(2,20)差異不顯著。
4.并窩后的每窩個體平均重
在同一個實驗組內經過分娩的兩窩仔豬間的交叉寄養是把所有體型較小的仔豬由一頭母豬喂養,而較大的仔豬由另一頭母豬喂養,使得各組間的平均重基本上一致。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0.394147 F0.05(2,20)=3.492828 F< F0.05(2,20)差異不顯著。
同時,平均體重少于1.0kg的窩數,第一、二、三組的窩數分別為0、3、2窩。
5.死淘數
各組間總的死淘數分別有13、17、9,死亡率分別為18.06%、24.29%、12.5%,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1.858527 F0.05(2,20)=3.492828 F< F0.05(2,20)差異不顯著。
6.斷奶時每窩的個體平均重
第一組平均斷奶重最低,第二組最高,分別比第一、三組多25.16%、16.31%,第三組比第一組多6.77%,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4.398773 F0.05(2,20)=3.492828 F>F0.05(2,20)差異顯著。
7.每窩平均個體日增重
第二組明顯優于第一、三組,分別比第三組高32.13%、16.36%,第二組比第一組高13.55%,經方差分析得到:
dfe= 22 F=4.204519 F0.05(2,20)=3.492828 F>F0.05(2,20)差異顯著。
表3:保力胺—S對哺乳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組別 對照組 試驗組1 試驗組2
初生個數/并窩后個數 62/72 72/70 73/72
斷奶仔豬數 59 53 63
初生/并窩后平均體重(kg)1.182/1.174 1.173/1.103 1.145/1.199
斷奶平均體重(kg)5.83±0.886 7.3±1.34 6.276±0.67
平均日增重(g)208.6938±1743.318 275.7471±2748.309 236.97±2078.581
仔豬平均耗料(g) 108.32 136.47 117.04
母豬平均耗料(kg) 5.185 5.182 5.674
死淘數 13 17 9
死淘率(%) 18.06 24.29 12.5
表4: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各組的仔豬的總增重、添加保力胺-S、死淘數進行綜合分析,其中仔豬價格按照20元/kg,基礎日糧kg按3元/kg,保力胺kg按400元/kg,每淘汰仔豬損失按300元/頭來計算。由于在實驗過程中一旦發現疾病都要作全群用藥處理,而其他保健程序都是統一,所以其中藥費沒有算入其中。
總增重增重效益總耗料量飼料支出添加劑費用死淘損失調教料費用總收益
274.8663 5497.325 1202.92 3608.76 0 3900 108.32 0.43328 -2011.87
328.4486 6568.972 1051.946 3155.838 413.5784 5100 136.47 0.54588 -2100.99
319.8904 6397.808 1316.368 3949.104 1053.094 2700 117.04 0.46816 -1304.86
表5:每組每天的分娩母豬數
組別01.09 01.10 01.11 01.12 01.13 01.14
對照組0 1 2 4 1 0
試驗組1 0 0 0 5 2 1
試驗組2 1 0 1 6 0 0
表6:實驗期間每天溫度
日期01.05 01.06 01.07 01.08 01.09 01.10 01.11 01.12 01.13 01.14 01.15
最低 6 9 10 10 11 14 14 12 10 6 4
最高17 19 21 23 24 23 24 19 13 9 6
日期01.16 01.17 01.18 01.19 01.20 01.21 01.22 01.23 01.24 01.25 01.26
最低3 4 5 5 7 3 2 2 3 4 2
最高5 7 10 7 10 5 4 4 7 7 4
日期01.27 01.28 01.29 01.30 01.31 02.01 02.02 02.03 02.04
最低2 0 0 3 2 2 2 3 3
最高4 2 2 5 4 4 4 7 7
(二)觀察結果:
(1)小豬基本上到17號才有小豬到水盤喝水。
(2)從元月12號產后第二天到25號全群仔豬均出現拉黃痢現象,表現為排便次數較多,一個小時內數次,糞便黃色或白色糊狀,含有凝乳小塊,病豬精神沉郁,迅速消瘦衰弱,部分衰竭而死。
(3)由于溫度較低,飲水管道里的水過冷,都在10oC以內。
(4)第13、16、17、18、23、25、14、32、30欄母豬出現拉黑色稀糞,采食量減少。
(5)從元月14號到25號,大部分母豬出現收奶,泌乳量下降,采食量減少,精神沉郁,反應不夠靈敏的現象。第三組的母豬情況稍好,采食量比其他兩組相對高。
3、討論與分析
本實驗結果表明,在飼料中添加保力胺—S初生重、產仔數、死亡數、耗料量差異不顯著(P>0.05),而斷奶個體平均重、平均日增重差異顯著(P<0.05),第一組平均斷奶重最低,第二組最高,分別比第一、三組多25.16%、16.31%,第三組比第一組多6.77%,平均日增重方面第二組明顯優于第一、三組,分別比第三組高32.13%、16.36%,第二組比第一組高13.55% 。其他指標也都優于對照組。實驗得到上述結果,綜合專業知識和實驗過程,可以從保力胺—S的主要成分來作為主要原因進行分析。
實驗組日增重比對照組提高那么多,可能是與保力胺—S含有的重要元素有關:
1、多肽(2.79%):是天然抗生素,可分解并抑制血液中的細菌。
2、生長因子1.64%):可活化細胞、促進細胞生長、水解發炎部位壞死組織中的蛋白質并予以吸收。
3、多醣體酶(201314u/g):是冬蟲夏草的重要成分.能抑制癌細胞,且能滲透入病變組織.將之分解、吸收,使其恢復正常。
4、蛋白酶(11160u/g):能將蛋白質分解成短鏈的氨基酸.并能平衡氨基酸來促進其消化率。
5、鈣(0.65%):為動物機體骨骼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
4、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在產前六天開始飼喂添加有保力胺—S的日糧對提高初生個數和個體重沒有明顯效果,其功效沒有得到體現。
2、在原設計的添加量中,并不能減少弱小仔豬在產后幾天的死亡率。
3、在遭受如此大范圍高強度冰凍降溫天氣對小豬的影響是很大,使用的實驗日糧在后期提高環境溫度后才能發揮作用,說明低溫也會影響降低保力胺—S的效用。
4、從經濟效益分析來看,第三組明顯優于第一組、第二組,但是在成本扣除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仔豬的價值最大,第二組的死亡數比第一、三組分別高30.77%、88.89%,而母豬的平均每日采食量比第三組少8.76%,我們不能說具體是添加0.1%和0.2%保力胺—S那個對提高哺乳仔豬斷奶均重和平均日增重最好,但是從總體的各項指標來看實驗組是確實比對照組好。
5、本實驗結果表明,在母豬的日糧中分別添加0.1%和0.2%保力胺—S對母豬的采食量和精神狀態有很大作用,改善飼料轉化率,提高哺乳仔豬生產性能,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二)建議
1. 應該在產前3~4周就開始或者是在全程飼喂添加有保力胺—S的日糧,由于母豬產前喂料量比較少添加0.1%,待哺乳期自由采食時改為0.2%會獲得更佳的效果。
2. 應該改變飼喂次數,三次或者更多次,尤其是在冷天,少量多餐能刺激豬的食欲,對提高母豬的采食量的,同時合理搭配日糧,為產后母豬提供青綠多汁飼料,增加泌乳量。采取夜間采食主要是用于夏天炎熱季節,而冬季不見得合理。
3. 提高應對降溫冰凍天氣的能力,在冬春季節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防寒保暖保溫工作,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突變情況,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4. 在出現突發情況或者病理情況時,比如奶水分泌不足,仔豬拉稀嚴重,死亡數增多,生產緩慢等應該增加保力胺—S的含量。
5. 在進行實驗時除了考慮要求品種、胎次、年齡、與配公豬、上胎記錄等基本上一致外,在經過交叉并窩后用于實驗的各組母豬所帶的小豬,盡量體型相似體重相近外,小豬必須每個都大于一公斤。并有詳細的每個的重量記錄。
6. 在冬春季節,氣溫較低,要給母豬和小豬提供溫水,減少水溫對胃腸道的應激。
7.我們在做添加劑的實驗時,應該選在氣候溫和的季節,盡量減少外界環境對實驗的影響,這樣才能得到更加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