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資喊冤哪有那么多的游資
“我們與采購商的蔬菜訂購合同去年就簽下了。市場售價與蔬菜基地沒有關系。”山東壽光一位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蔬菜種植商不可能從這一輪的漲價中分一杯羹。
記者走訪上海黃浦區小南門地鐵站附近的菜市場發現,以小南門地鐵站為中心的方圓三公里內,有大大小小的菜市場6座。其中最大的萬有全菜市場,有37家攤位;最小的是由一些散戶臨街臨時擺放的菜攤。同一種蔬菜,價格相差無幾,受訪攤主均表示,批發價比以前高不少。
公開資料顯示,10月份18種主要蔬菜的平均批發價每公斤人民幣3.9元,按年上升了62.4%。種植農戶沒有獲利,終端市場沒有獲利,那么誰從這輪農產品價格推高的。
過程中獲利了呢?
“這是個太籠統太模糊的說法,說得嚴重點,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欲蓋彌彰。”一位浙江溫州商人接受采訪時有些激動,“一說游資炒作,你們就想到我們。上一輪的綠豆漲價也是這樣,哪有那么多的游資啊。”
據記者了解,針對瘋狂的大蒜、辣椒和綠豆們,國家發改委先前出臺規定,對于擾亂重要商品(包括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要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
“物價上漲就像煲湯一樣,有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普華咨詢市場分析師宋紅衛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物價上漲的原因還是要從流動性,從農產品產業化上找原因。
2 流動性推手房價被穩住可錢還要流動
談及流動性過剩,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曾提出了“中國貨幣之謎”的命題。他認為,過去20年,中國貨幣供應量增長遠遠超過經濟增長率,且財政收入占GDP的比率不斷下降,卻沒有引發通脹。
“但是你看看近十年的情況,中國的房地產在過去10年中也已經漲了5倍以上,城鄉住宅總市值接近100萬億,占GDP的比重大約為290%。”宋紅衛表示,堅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房價被基本穩住了,可是錢總要有去處啊”。
在股市和樓市無利可尋之時,多余的過量的人民幣將流向何處?為了逐利,它們一定會尋找稀缺資源,比如2008年的豬,2009年的綠豆,2010年的大蒜,直至現在蔓延至整條生活用品鏈的一片“漲聲”。
“在這片國土上,什么稀缺,什么屬于小品種,什么就可以被炒作。因為貨幣實在太多了,貨幣在尋找稀缺資產。”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認為流動性過剩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3 農產品附加值大幅提高產業化也是漲價原因
宋紅衛認為,剩余資本之所以涌向農產品,也是緣于農產品的產業化。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有著鮮明的聚集效應,沒有一個相當大的規模,很難形成有氣候的市場,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也不可能培育成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
“現在經常有人來談價錢,希望和我們簽訂合作協議,實現種植基地的產業化。”上述山東壽光蔬菜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政府也鼓勵這樣做,這樣肯定能提高蔬菜種植利潤。
今年頻現的農產品漲價風波使人們記住了不少地方,如“大蒜之鄉”山東金鄉、
“生姜之鄉”山東萊蕪、“綠豆之鄉”吉林洮南等。據記者了解,全國一些地區正在大力引進資本,努力實現農產品的種植產業化。權威部門統計,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每增加0.1個百分點,就可帶動一個縣近3萬人就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93元。
“農產品的產業化,一方面使農民獲得了再生產的資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農產品的附加值大幅提高。最終體現在價格的升高。”宋紅衛認為,面對當前不斷攀升的物價,不能簡單地使用行政手段進行“硬著陸”,這樣受傷害最大的還是農產品種植者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