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市場抗生素種類泛濫,廣告宣傳各廠家都采用其不勝數的手段,這就令廣大養殖戶焦頭爛額了,怎樣選用藥物,如何使用藥物成為廣大養殖戶急需解決的大難題。這里我將一些科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1、藥物方面
(一) 劑量
各種抗生素藥物都規定有預防劑量、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藥物防治豬病時,一定要按照藥物規定的劑量實施,不要隨意改變藥物的使用劑量。抗生素藥物使用量過大.不僅造成藥物的浪費,增大成本的支出,嚴重時更可引起毒性反應,過敏反應和二重感染,甚至造成重大死亡。比如加大青霉素的用量,可干擾凝血機制而造成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中毒,引起動物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現癱瘓癥狀:長期大量的使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壯觀霉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藥物,可在體內蓄積.損害第八對腦神經和腎臟,造成神經肌肉接頭阻滯作用,引起豬只呼吸麻痹而死亡,頭孢類藥物、青霉素、四環素類及磺胺類藥物超量使用可引起腎臟毒性。
用藥劑量不足,用藥時間過長,不僅達不到防治效果,而且易誘發細菌產生耐藥性。當前耐藥菌株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為多,并且許多細菌對青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四環素和紅霉素等藥物的耐藥性都在不斷提高.而且常誘發二重感染,應引起重視。針對細菌的耐藥性,在臨床上要做到:根據藥敏試驗有針對性選用抗生素藥物、合理的聯合用藥、治療2天無效立即更換藥品、正確診斷疫病、確保藥物的使用劑量和足夠的療程、飼料與飲水中不要長期添加抗生素藥物,加強耐藥菌株的監測與控制等。從上述幾個方面著手.就可預防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二) 給藥方案
包括給藥的途徑及藥物的聯合用藥:
給藥途徑不同,藥物效果不一樣。一般來說,全身感染以注射給藥為好,腸道感染以口服給藥為好,呼吸道感染以飲水給藥為好,皮膚感染以涂抹給藥為好。豬只以肌肉注射給藥為好,飲水給藥比拌料給藥好。但有的抗生素如紅霉素、四環素、萬古霉素和兩性霉素等必須靜脈注射給藥,以減輕肌注刺激和口服吸收少的缺點。
聯合用藥時有協同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所以在聯合用藥時應注意可能出現的配伍禁忌?!?
①在輸液中,有些藥物混合后常出現渾濁、變色、沉淀及降低抗菌活性。如青霉素G不宜與四環素類、氨基甙類、多粘菌素E、兩性霉素B、磺胺藥鈉鹽及碳酸氫鈉、氨基酸、維生素C、去甲腎上腺素、氯丙嗪等聯合靜脈注射。
②四環素類與多種藥物都有配伍禁忌,適宜單獨靜脈注射給藥,不宜與含鐵、鈣、鋁、鎂、錫等藥物或飼料同服,因可形成不易溶解的復合體而影響吸收;也不宜與碳酸氫鈉同服,因后者可使pH值升高而降低其溶解度。
③兩種藥物合用時,可引起毒性加劇。如氨基甙類與頭孢菌素類合用,可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
2、動物方面
(一)生理因素
不同年齡、性別的動物對藥物的反應差別很大。幼齡、老齡動物及母畜一般對藥物比較敏感。這除體重因素外,幼畜藥酶活性較低,或肝、腎功能發育不全,老齡動物則因機能衰退,對藥物轉化能力弱,因此均比較容易中毒。例如氯霉素對仔豬毒性就大。
懷孕母畜對某些藥物亦比較敏感,懷孕初期易致胎畜畸形,懷孕后期要避免應用擬膽堿藥和能導致骨盆器官充血的峻瀉藥,以引起流產。泌乳期間應考慮藥物是否經乳汁排出并引起幼畜中問題。
體重不同的同種家畜對相同劑量的藥物的反
(二)機體的機能狀態病理狀態
機體的機能狀態不同常能影響藥物的作用,一般是在病理情況下對藥物較為敏感。例如治療劑量的解熱藥對正常體溫無影響,但能使病畜升高的體溫恢復正常;瘦弱、營養不良的動物對同樣劑量的藥物比較敏感,如飼料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或鈣、鎂等成分,可使肝微粒體酶活性降低。肝功能障礙時,對藥物轉化能力降低,藥物的半衰期延長,藥物的作用便得到加強或延長,還可能增加對藥物的不良反應。腎功能不全時,藥物排泄發生障礙,必須延長給藥的間隔時間,否則會因藥物在體內蓄積而發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