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USDA)估計,到截至今年8月31日的一年時間里,乙醇生產商將消耗50.5億蒲式耳玉米,相當于上一年玉米產量的逾40%。動物飼料及其他需求為50億蒲式耳。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和出口國。在上述數據出爐之際,世人對生物燃料行業的審視正不斷增強,對食品通脹的擔憂也日益加劇。
上個月,20國集團(G20)在其首份關于農業的會議公報中,發出了減少生物燃料使用的呼吁。
在美國,一些具有關鍵性影響的參議員已達成一項初步協議,擬取消對國內乙醇行業的稅收和關稅扶持,但要求在汽油中混入乙醇的指令仍維持。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農業研究全球主管盧克•錢德勒(Luke Chandler)表示:“這是一個轉折點。”美國農業部預計,乙醇企業下一年的玉米消耗量將增長1億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谷物分析師杰里•諾頓(Jerry Norton)表示,該部將玉米的飼料及其他需求的估值下調1.5億蒲式耳,將玉米的乙醇需求估值上調5000萬蒲式耳,因為“乙醇生產商的利潤率已得到改善”。
部分用來生產乙醇的玉米將作為動物飼料和玉米油回歸食品供應領域。
可再生燃料協會(Renewable Fuels Association)稱,盡管玉米價格比一年前高出90%,但美國今年的乙醇產量預計仍將達到創紀錄的137億加侖,比所要求的水平高出10億加侖。
多出的乙醇已出口到國外,包括出口到全球最大的糖基乙醇生產國巴西。
肉類行業和一些環保主義者表示,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Poet公司和瓦萊羅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等乙醇精煉商日益增長的玉米消耗量推升了食品價格。
全球各地的玉米需求在也在增長。玉米可用來喂養家畜,制造淀粉、甜味劑或乙醇。由于牲畜玉米消耗量的增加,美國農業部將未來一年的全球玉米消費預測值上調了590萬噸,至8.776億噸。
曾經在玉米方面自給自足的中國,據報道最近多次從美國購買玉米。目前預計,中國將進口200萬噸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