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生豬養殖利潤也突破600元/頭關口,給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營造了良好的業績環境。通過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來,對于那些生豬養殖業來說,這本來應該是個利好消息,好像他們是豬肉價格上漲的最大的受益者,大部分的利潤都跑到了他們的手里,但是實際情況果然是這樣嗎?
業內指出,生豬市場的大幅上漲,一是由于飼料成本大幅上升的支撐,二是受去年年底及今年天氣和動物疫病影響,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均出現下降,對生豬供應產生影響。
這兩個方面中,飼料成本價格的大幅上揚,是最主要的原因。據了解,飼料成本占生豬養殖成本70%左右,作為主要飼料原料的玉米目前價格為2.23元/公斤,同比上漲近10%,也達到近兩年的高點。而作為另外一個主要的原料——豆粕,今年的價格也是一路看漲。此外,仔豬價格上漲,勞動力、運輸、防疫、水電等費用的增加,也推高了飼養成本。
通過上面的分析,利潤并沒有被生豬養殖企業全部賺走,豬肉的價格上漲是多方面的,尤其受糧食市場的影響。
以著名的生豬養殖企業大康牧業為例,公司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玉米、豆粕等。這些糧食作物最近以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漲幅。6月份玉米均價為2167元/噸,較上月上漲39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232元/噸。糧食價格的上漲,致使生豬價格不斷上漲。據統計,大康牧業采購玉米、豆粕金額合計占公司原材料采購總額的平均比例為74.71%。在這樣的情況下,豬肉價格的上漲就是正常的了。
由此看來,確保糧食價格的穩定,是維護豬肉的價格穩定的基礎,同時,作為企業來說,正確的預測糧食市場的變化,減少糧食漲價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規避風險。
大康牧業在企業的發展中,很早就已經認識到了這點。公司開發了大康均益牌飼料,以便能適當降低生豬養殖的成本,同時也能為公司創造部分利潤,現在年產能達到6萬噸,目前正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屆時公司飼料的總產能將達到15萬噸,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公司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