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連續下跌三周后,豬肉價格近日又開始反彈。生豬養殖戶"追漲殺跌"導致三年一輪回的肉價暴漲暴跌,讓老百姓叫苦不迭。如何走出怪圈,武漢已開始行動:記者昨在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武漢分站看到,養豬戶只要在家點點鼠標,利用生豬遠期交易平臺進行"訂單"式養豬,就可以規避豬價大跌大漲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當地的生豬價格。
生豬期貨半路"折戟"
一名養豬戶告訴記者,生豬行情三年一輪回,一年賺、一年平、一年虧。今年貴了,明年養的人就多了;到了后年,因為量太多、價格下跌,養殖戶又開始大量淘汰母豬,致使生豬供應量快速下降,價格重新漲上來。
在眾多穩定豬價的舉措中,生豬期貨一直備受關注。早在2007年,大連商品交易所就曾在江夏區進行過兩個小時的生豬期貨模擬交割。一時間,生豬期貨很快會推出,武漢有望成為首批交割地等傳言成為熱門話題。
然而,時至今日,生豬期貨仍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反倒是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悄然在武漢搭建生豬遠期交易平臺,率先試賣期貨豬。
網上交易"先賣后養"
近日,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授權江夏區為其全國第19家分站,進行生豬遠期交易業務,實現生豬先賣后養。
該所交割部部長許永旺介紹,市民和養殖戶等都可參加遠期交易,開戶免費,而且只要開戶即可網上交易,每筆最低為1頭豬,豬的重量為90公斤到110公斤。但要實現交割,就要在50頭以上,下單到交割最長時間為6個月。養殖戶可掛牌標價,根據市場走勢,標未來幾個月生豬的價格。
如一養殖戶掛牌出售100頭豬,每頭豬成本價為1400元,標價1800元。而三個月之后,交易期限到,此時不管豬的價格是漲是跌,最后都要按1800元/頭交付給養殖戶。
已經開戶的某生豬養殖大戶說,只要有人下訂單,他們就能"先賣后養",從而不用顧慮市場價格變化,安心開展生產。
避免豬價大漲大跌
江夏區相關知情人士透露,生豬期貨"難產",主要在于交割方式難操作。我國期貨實施實物交割制度,活體生豬在交割時標的物的質量指標,如生豬品種、重量、膘厚等可能很難實現標準化。而現貨交割過程中,對生豬大規模集中疾病防控等問題也比較棘手。
許永旺表示,盡管申請生豬期貨交割地未能如愿,但江夏區作為全國生豬的重要產地,全年出欄生豬70萬頭左右。這種"先賣后養"的新模式若能在該區大范圍普及,則將在一定程度上穩定價格,走出豬價大漲大跌的怪圈。
(本報記者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