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1月5日消息(記者滿朝旭)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產品滯銷的新聞近幾年經常能看到,不過和往年情況不同的是,今年部分農產品開始嘗試通過微博和電子商務來解決賣難問題,比如河南的大蔥、內蒙古的土豆、安徽的石榴。農業部近日表示,利用互聯網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在全國范圍內,仍是任重道遠。
在本周剛結束的第九屆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記者也和來參會的農戶聊起了用互聯網售賣農產品這一話題,有農戶告訴記者在網上賣農產品效果并不是很好。福建省德化縣農戶劉志軍是養殖黑雞的專業戶,他就嘗試著開了家網店。
劉志軍:網絡我們也在做,但是網站里面銷量不好,所以說我們還是采取電話預定的方式,在網上推廣成效還不是很明顯。
不過,農業部市場信息司信息化推進處處長張國也表示,近來也可以看到有農民用電子商務手段成功銷售農產品的案例,但是就全國范圍而言,還有不少農民用不起信息化產品。
張國:我們這些信息化產品總體價格還比較高,很多農民是用不起的,比如說我需要攝像頭,需要監控設備,網絡的上網費用,農民有的還接受不了,一畝田純收益沒那么高,還不如一個傳感器的價格。
而對于目前投資農業的互聯網企業既要做生產源頭又要做銷售渠道,農業部市場流通處處長陳兆云認為,互聯網企業投資農業是件好事,但大包大攬的方式并不合適。
陳兆云:既抓生產又抓網絡營銷平臺,這個不是方向,如果一個企業又做生產源,又做網絡平臺,還抓物流配送,這就是小而全、大而全的思路,再有每個農產品生產又有專項技術,要培養多少人,蛋雞和肉雞的技術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