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業屬于完全競爭行業,從全球飼料業的發展看,隨著飼料加工企業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大企業將成為市場的主角。目前,世界上約25%的飼料企業生產的配合飼料占總量的80%。雖然我國飼料產量居世界第二,但行業集中度不高。洛倫茨曲線顯示,盡管近年我國飼料行業的集中度呈上升趨勢,但整體變化不大,在正大、希望等大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眾多小企業也在不斷產生。目前,正大、希望、六和、溫氏、禾豐、正虹、唐人神、雙胞胎、海大、正邦等國內10家集團企業占到飼料市場30%以上的份額,90%以上的飼料企業則為微型規模企業甚至小作坊。經過長期的市場競爭與優勝劣汰后,我國飼料行業已逐步形成以少數全國性大型企業集團為主導,部分中型企業占據區域性市場,大批小企業為補充的市場競爭格局。
為了表述上的方便,可以將正大、希望、六和、溫氏、禾豐、正虹、唐人神、雙胞胎、海大、正邦稱為第一陣營;中型企業稱為第二陣營;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品牌稱之為第三陣營。
目前市場的競爭趨向是:
1、第一陣營的目標很明確:搶占家具市場的制高點。
這些企業既有先進的營銷理念,又有科學的管理技術,同時還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所以大有咄咄逼人之勢。
2、第二陣營的企業,急需擴大市場占有率,以獲取與第一陣營抗衡的更強大實力。
3、第三陣營的企業面臨的生存條件惡化,存在嚴重的生存危機。這些實力弱、效益差、抗壓能力低的企業,生產的產品成本高、質量低,自己開發、設計產品的能力極差。它們多源于作坊式的生產小廠,工業化起步晚,也極不成熟:現代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幾乎沒有建立;營銷思路狹隘且滯后;對市場更多是跟著感覺走;制定決策,盯著同類企業生搬硬仿。他們急于尋找生存的縫隙。
二、對第二、第三陣營企業的品牌建議
中國目前眾多的企業營銷觀念淡薄,廣告投放極少,產品競爭還是低層次的價格戰,談不上品牌競爭。企業要盡快轉變傳統思維模式,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增強企業信譽,搶占市場份額。根據最早實施名牌戰略運作的體驗和國內一些企業的經驗,名牌戰略及其運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塑造名牌形象
(1)產品形象
產品形象以產品質量體現。質量不僅僅是材料和做工的問題,而是一個滿足人的需要的完整的體系,它至少應包括:①工藝;②科技內涵(技術、材料的物化性能等);③時效內涵(流行的生命力);④服務內涵(為運送、維修、質量保證等提供的便利條件,以及廣告質量等)。
(2)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可以博得消費者喜愛并令其深信不疑。品牌形象包括:①牌名形象---使顧客通過品牌名稱的文字形狀、讀音和含義得到美好的視覺、聽覺享受,引起美好的聯想和情感以及記憶品牌的能力;②風格形象---即品牌的個性形象。例如以浪漫、溫馨特征塑造品牌特征,是為了向顧客傳遞信息,以期引起共鳴、親和感和信任感;③社會階層形象---即品牌的文化品位。產品所表現的角色得到目標顧客的認同,從而使他們樂于與品牌溝通(即購買產品)。
(3)企業形象
名牌的企業形象,是具有高文化品位的形象,通過企業文化和企業素質來體現,至少包括:①現代科學管理能力;②把傳統的商品生產改變為把研究成果投入市場,進行社會實踐并滿足消費者需要的能力;③對顧客關懷備至的社會服務者形象;④自上而下都具有敬業精神、進取精神、團隊精神、效率意識、自尊意識和文明意識的企業。
2、強化品牌營銷策略
品牌的營銷文化是具有時代感的,而時代感是一種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社會結構、人文關系的綜合表現形式,是新思想、新工藝、新材料、新構思,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和時代步伐構成的一種時代消費文化。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創造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品牌經營方式,在市場角逐中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
三、對第二、三陣營企業的營銷建議
有先進的思想,而后才會有正確有效的行動。勝人一籌的長遠營銷思想和眼光,是企業獲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樹立超前意識的大營銷觀,創建自身企業的整合營銷體系,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在物理學上,當多種作用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時,無論力的大小,只要方向相同,其物體就能獲得向這一方向運動的這些力的總合。
企業的發展,其實就是一個綜合的、各種“力”朝同一目標奮斗的過程,我們稱之為整和營銷過程。
整合營銷是指:企業利用自身的硬資源,包括廠房、設備、資金等,和軟資源,包括企業理念、營銷意識、營銷管理(分析、計劃、執行、控制)等,以及外環境的社會資源,包括政府引導、政策法規、銀行等融資渠道、歷史文化、新聞事件、傳播媒體……等等,并將這些因素進行有機綜合,使企業產品(有形或無形)獲得最大商品價值化的系統過程。
整合營銷是夯實企業發展基礎,調動企業的各個因素,使之形成強勢合力的有效途徑。實施整合營銷,要作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要克服浮躁心態,樹立正確的企業發展觀。在我所考察和診斷的企業中,經常聽到老板說,“我要請××大師給我個‘驚世駭策劃’的點子。。。”,指望憑這一兩下“創意”,就可以掠城拔寨,迅速拓展市場,企業在短短時日內,便可獲得什么“超常規”發展,完全是癡人說夢。
我還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就陪上血本貸款××萬,到省級、全國級新聞媒體,把知名度打出來”。問題是,產品質量把關嚴格而科學嗎?生產環節管理妥當嗎?廣告訴求點正確嗎?有過對市場的調查和分析嗎?最終只能是眼見了那幾百萬、幾千萬一陣“無可奈何花落去”。
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無什么奇招怪式可代替艱苦的科學探索過程。摒棄“愚昧”作用下的浮躁,樹立科學的企業發展觀,是當前第三陣營的企業的第一要著。
2、制定本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沒有戰略的企業,即使一時在某一區域可獲一定市場份額,但最終會因經營層次低,宣傳單一,營銷手段簡單,市場管理無科學性、系統性而被同類產品逐漸排擠。很多企業,在走過艱苦創業階段后,就再難上臺階,甚至三五年便紛紛落馬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此。企業須有自己5至10年的戰略發展目標,至少也應有3年的謀局規劃。
3、細細深究市場。市場在哪里?在消費者心中,在需求當中。誰能最大限度地引導消費,誰能最大限度的創造并滿足需求,誰就擁有了市場。
4、最大限度地吸納企業外部的一切有利之力,并達到為我營銷所用的目的。
5、充分激活自身內部各種積極因素,構建屬于自身品牌的立體營銷網絡。
6、正確選擇銷售對象與適當的銷售渠道,發展質量客戶。
在將品牌推向市場過程中,是直銷還是代理?是區域專賣還是經銷?其實就分銷渠道而言,無所謂好壞,關鍵是看企業自身綜合開發市場的實力更適應哪一種。
選擇客戶,也就是選擇市場通道,因此,該步驟正確與否,直接關系企業在這一市場的成敗。那些管理規范、有序;有品牌拓展意識;信譽良好;銷售渠道較完善的公司或個體,才是企業要真正爭取與發展的質量客戶。
7、突破舊思維,組建自身品牌的銷售網絡。
群雄紛爭的市場,已難使各經銷商認定某一品牌長期堅持經營。他們為“利”所驅,朝秦暮楚顯得十分自然。企業要避實就虛,強攻市場某一方面的消費群--愈具體愈好,方可求得生存。
8、深挖自身內部力量--即使是最優秀的企業,也還有80%的潛力待開發,這是一切整合的根源力。身處該陣營的生產企業,因其“先天”不足,欲圖后發制人,必須依靠更先進的企業理念、科學的營銷思想,創建自身的整合營銷體系,最大可能的有機結合各積極因素產生的作用力,開拓市場,圖存發展。
歸根到底,該陣營的企業缺乏的不是市場,而是缺乏拓展市場的能力。對這一陣營的企業,最好的建議是:
1、盡快確立自己的經營特色,尋求屬于自己的市場空間。與其做大池塘里的小魚,不如做小池塘里的大魚。
2、“高起點”發展策略
畢竟,在低檔次上企業的生存空間和經濟效益會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該陣營中有條件的企業最好的選擇是提升品質,走高起點發展之路。
3、企業領導人要盡快實施個人“換腦工程”,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努力提高個人素質,更新觀念,理清思路。企業的發展前景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領導者的開明程度和進步程度。
4、加強業務隊伍建設
一般來講,這些企業的業務員素質都較低,待遇也不高。這類企業一般也招不來業務能力高的銷售人員。培訓是解決其業務隊伍問題的捷徑。要知道,培訓可以創造利潤。
5、要樹立消費者觀念,確保產品質量,切莫存有僥幸心理,對客戶不負責任。
6、銷售組織體系問題
建立高效率的銷售組織體系,是確保銷售業務高效率運轉的前提。從實踐上看,一些企業的銷售組織還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有的在組織建設上過于滯后,對市場反映遲鈍;有的致力于一味模仿。企業在銷售組織的建設上,還沒有明確的思路,尤其不能從戰略高度來進行組織設計,從而制約了組織的正常發展。
企業的銷售網絡建設,對許多企業來說都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企業在構建銷售網絡的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現狀、產品特點、消費者因素、競爭格局、區域市場特點、中間商選擇等因素。現實中的問題是:企業缺乏“三贏”的網絡建設理念;缺乏嚴格的價格管理體系;缺乏有力的促銷支援;缺乏全面的網絡服務和一支優秀的銷售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