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生素的替代型產品
自從2006年歐盟在動物飼料中全面禁用抗生素以來,五年的時間過去,人們由一開始的懷疑、冷嘲熱諷轉變為認可、追棒。原因之一就是動物的生產性能并沒有因為不用抗生素而明顯下降,相反有所提高,并且畜產品的品質較以前更為消費者所信賴。其前期的技術儲備,主要是酸化劑、甜味劑、香味劑和植物提取物。現在這幾種添加劑的研究都已深入到分子水平,特別是酸化劑,使用的劑型和組成成分較五年前有較大改觀,有機酸,特別是乳酸、檸檬酸等為主的酸化劑占據主流,無機酸漸漸退居其次。
中短鏈脂肪酸的抗菌機理研究已有突破性進展,但有機酸發揮作用的部位目前還存在爭議。就仔豬而言,因斷奶時自身胃酸分泌不足,需要額外補充少量的酸化劑以維持胃內酸度,同時激活胃蛋白酶,對飼料中蛋白質進行預消化。不過,仔豬腸道在剛斷奶時也比較弱,應激造成的黏膜上皮損傷需要盡快修復,腸道內微生物菌群發育也需要適宜的刺激。有研究表明仔豬腸道內適宜的乳酸水平有助于腸道上皮發育。在臨床應用上,人們也看到包被型的酸化劑對控制仔豬營養性腹瀉有較為明顯的效果。
對于甜味劑,受關注的原因之一是蔗糖價格的一路狂漲,在仔豬的添加成本也越來越高,其實豬對甜的感覺很靈敏,單糖、雙糖、寡糖等比較喜好,實際喂養時,豬更偏好添加蔗糖的飼料,所以不能以人口感的甜度為判斷標準。飼料原料中碎米、面粉、米糠等原料在豬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部分水解出蔗糖,因此適口性更好一些。上個世紀90年代,仔豬飼料中多加廢糖蜜,適口性很好,主要是其中含有的簡單糖類的作用。
對于香昧劑,之前的十年一直有一個誤區,即越接近奶香和魚粉香味的香味劑小豬越喜歡。研究表明,仔豬喜歡牛奶、巧克力、檸檬等氣味,尤其喜食帶甜味的牛奶香味的飼料;生長育肥豬嗜好草莓、橘香等氣味(劉國信,2003)。多年的試驗結果表明,乳豬、小豬對奶酪味的偏嗜指數為1.50-1.60;乳香/香草味為1.40-1.50;紅水果味為1.20-1.30;青水果味為1.10~1.20;茴香味(小豬)為1.20(陳學斌,1999)。可見奶酪味不僅是乳豬熟悉的母奶味,它本身也是乳豬喜愛的風味。在仔豬教槽料中,添加與母乳味道相似的帶有奶酪味和甜味的香味劑,仔豬的采食量提高。現新開發出的一些香味劑,包括接近母豬體香的香味劑等,不再著重于人的嗅覺,而是豬的偏好。在均衡營養的情況下,對料肉比的貢獻可能沒有以前的文獻報道中的明顯。
植物提取物研究在國內處于偏冷的狀態,這與歐盟等地區在此方面的火爆有很大反差。有兩個傾向,一是用全株植物,雖然加量偏大,但對肉質風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對于生產有機豬肉有益;一是做成高端產品出口,因國內豬肉生產標準化體系相對較弱,優質產品還沒有成熟的銷售渠道。
2 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在十多年的時間里有了質的變化,對于幼齡動物的腸道發育機理人們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不過微生態制劑的作用在環境良好的養殖場似乎并不明顯,這也驗證了抗生素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在衛生條件比較差的養殖場,效果更顯明一些,動物能夠將更多的養分用于轉化為機體組成成分,而不是用于產熱或是消耗(合成抗體,或是合成蛋白質,消除不利因素的作用)。不過也有報道認為,適度的刺激有利于動物生產性能的發揮,特別是母豬,營養過度與營養不足一樣有害。微生態的作用也是如此,只有添加量達到一定值,才能表現出明確的效果。另外,微生態制劑起作用的關鍵不是其是否能在腸道內定植,而是能有足夠數量的微生態制劑到達腸道,并能增殖產生細菌素,起到恢復和保持腸道微生物區系平衡的作用。(康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