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持續陰雨的天氣,給球蟲卵囊孢子化發育至感染階段創造了潮濕的外部環境。導致不少豬場發生球蟲病,給養殖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本文就豬球蟲病的危害、診斷、治療、預防四方面展開闡述,以指導養豬生產實踐。
一、危害:
成年豬作為帶蟲者不表現明顯臨床癥狀,但影響料肉比。蟲體在成年豬的糞便中以未孢子化的卵囊形式存在,不具備感染力。在外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球蟲卵囊孢子化發育至感染階段,小豬經消化道接觸后感染發病表現腹瀉,消瘦,發育受阻。常見于7-21日齡內的仔豬,表現持續性腹瀉4-6天,糞便呈水樣或糊狀,顯黃色至白色,偶爾帶血而呈棕色。
二、診斷:
與病毒性腹瀉相鑒別診斷。
發病嚴重致死亡病例剖檢特征表現為:空腸和回腸有黃色纖維性壞死性假膜松弛的附著在充血的粘膜上。腸粘膜刮取物制片鏡檢,可見卵囊。
發病稍緩和病例,取糞便樣送檢。我們實驗室用飽和鹽水法,制片染色鏡檢,發現蟲卵者確診。
三、治療:
據治療實踐我們發現:采用百球清治療病豬,用量為25mg/kg,口服對于球蟲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使發病率71%降為20%。
四、預防:
由于仔豬球蟲病感染發病的高峰期發生在一周齡,提前2-3天全窩投藥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在嚴重受威脅場,小豬口服給藥15mg/kg,連續5天,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搞好產房衛生。重要的傳染源是帶蟲豬的糞便。產仔前母豬糞便必須清除,產房應用“鼎氟醛”消毒,限制人員流動,出入嚴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