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業是重慶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重慶市出欄生豬約2050萬頭,存欄約1690萬頭。重慶市現有生豬定點屠宰廠(場)177家,其中主城區現有生豬定點屠宰企業12家,其它各區縣城區分別設置定點屠宰廠(場)1-3家,另外在鄉鎮還設置了小型屠宰場。2011年重慶市主城區實際宰殺生豬391.5萬頭,其它區縣城區屠宰廠(場)宰殺量相對較小,一般年宰10萬頭左右,鄉鎮宰殺量更少。在產品結構上,重慶目前除幾個屠宰企業生產少量分割肉、小包裝分割肉和加工產品外,絕大多數企業都只生產單一的白條肉。
1重慶市生豬屠宰福利性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未考慮到動物福利,在裝運過程中,給豬造成了嚴重的應激。生豬大多在木棒驅趕下進入屠宰場,采用強制屠宰方式,豬在被宰前嘶叫、親眼目睹同伴被宰殺分割,使豬受到巨大應激,最終導致豬肉品質下降,PSE或PDF豬肉增加,造成經濟損失。目前,我國已經有企業遭遇到了動物福利這道新門檻,動物福利成為繼綠色壁壘后新的非關稅壁壘,需要引起生豬業界的關注。
1.1生豬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運輸不當,生豬在運輸中的損耗時有發生。據統計,重慶市種畜場下屬屠宰場外地豬進場數約占總屠宰量的60%左右,主要來自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由于運輸時間過長或運輸途中沒有按要求進行休息、運輸密度過大,生豬在運輸途中發生顛簸、踩踏、擠壓,高溫天氣的熱刺激、饑餓、缺乏飲水等,造成運輸應激過大,使豬在運輸途中發生嘔吐、口吐白沫、脫肛、甚至死亡等現象。2011年重慶市種畜場下屬屠宰場運輸應激死亡頭數約占總屠宰量的萬分之九,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1.2生豬裝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生豬裝卸過程中,有的卸豬工采用棍棒敲擊、踢打等野蠻方式;有的采用鐵鉤伸到豬嘴里,將蹲在車上的豬拉起來,再用力將豬向車外趕;有的從三層運豬車直接將豬只推下,造成豬只腿病,甚至癱瘓、傷殘等,最終不得不通過急宰進行處理。
1.3生豬待宰靜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有時生豬入圈量大,因不能及時屠宰而滯留在待宰圈內時間過長(48-72小時),長時間的禁食(如超過24小時的禁食),可能會造成肌肉糖原和肝糖原過度消耗,致使豬肉的最終pH值過高(大于6.2),而產生DFD肉;有的屠宰場靜養圈中條件簡陋,沒有安裝自動飲水及沖淋系統,通風條件不佳,缺乏夏季防暑降溫設備等,這些生豬常因饑渴難忍而變得異常暴躁不安,相互咬斗,常有生豬暈倒,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據統計2011年重慶市種畜場下屬屠宰場待宰死亡頭數約占總屠宰量的2.7‰,損失巨大。
1.4生豬宰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生豬屠宰存在不經電擊暈就吊掛刺殺方式,直接宰殺放血等問題,這既違反了《豬屠宰操作規程》,也不符合動物福利的要求。電壓不足的問題在屠宰中出現概率約在5%-10%,電壓不足使得生豬雖然癱瘓但仍有意識,生豬在放血時不僅因劇烈嚎叫掙扎而增加下一道工序(放血)的難度和工作量,而且增加生產車間噪音。豬放血不全,也影響肉的外觀及其耐貯藏性。
2提高生豬屠宰福利性管理對策的思考
2.1生豬運輸過程中福利性管理對策
運輸生豬的前1周內,在飼料中添加多種氨基酸、維生素、電解質及抗應激藥物,預防運輸應激;運輸前豬不能喂得過飽,生豬處于飽食狀態時,不宜立即裝車起運,必須休息l-2小時后,方可起運;裝豬時盡量把同群的豬放在一起,不能打豬,容易造成外傷;長途運輸剛開始起運時,應控制車速慢行,待豬適應后,再以正常速度行駛,運豬車應盡量行駛高速公路,避免堵車,行駛過程應盡量避免急剎車;攜帶適量易消化飼料,在飲水中添加適量的電解多維、葡萄糖或補液鹽;運輸途中要經常檢查豬群情況,及時趕散堆壓的豬只,尤其是在喂料時更要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豬在運輸途中必須保持運輸車的清潔,注意通風,運輸時間超過8小時要休息24小時;對一些煩躁不安的豬可以注射少量的鎮靜劑,以防豬互相打架造成損傷。
2.2生豬裝卸過程中福利性管理對策
活豬進屠宰場卸車前,應查看其動物防疫合格證明,并臨車觀察生豬狀況,未見異常、證貨相符后準予卸車。屠宰場應合理安裝卸豬臺,避免粗暴卸豬。同批生豬進場應同時進入待宰欄;卸豬臺的大小和高度,應當與不同批次生豬的數量和不同運載工具的高度相匹配;卸豬臺應通風良好,坡度合乎要求(小于等于20°);卸豬臺應有水泥欄桿和鐵門,以防生豬受驚跌落;卸豬臺后應設兩條走道,檢疫合格的生豬通過一條走道進待宰欄,疑似病豬從另一走道進隔離圈,繼續觀察,傷殘豬送急宰間處理。
2.3生豬待宰靜養過程中福利性管理對策
豬只運到屠宰廠后要在30分鐘內卸車,靜養12-24小時,讓生豬的情緒放松,這樣可使肉質更嫩一些;夏季降溫淋浴時要控制水壓和水溫,且不要過急以免造成豬的應激;給豬喝淡鹽水不僅能讓豬肉更鮮嫩,而且能加快放血的速度;在靜養期間檢疫人員要定時觀察,發現可疑病豬送隔離圈觀察,確定有病的豬送急宰間處理。在靜養圈內安裝通風和保溫設施,給豬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
2.4生豬宰殺過程中福利性管理對策
生豬通過趕豬道趕入屠宰車間,趕豬道可前寬后窄,開始趕豬道可供2-4頭豬并排前進,逐漸只能供一頭豬前進,使豬體不能調頭往回走,避免躁動造成應激;活豬通過趕豬道進入麻電機的輸送裝置,采用高壓電擊瞬間致昏(電流不應低于1.3A),通電時間不能超過3秒,使豬快速失去知覺,減少宰殺的痛苦;要隔離宰殺,以防其它豬看到而產生應激;電擊或二氧化碳致昏后必須在15秒內刺殺放血,避免豬只恢復知覺而造成痛苦。
3生豬屠宰肉品質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3.1嚴格收購
生豬收購要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每頭生豬進場時必須帶有免疫耳標或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車輛消毒證明和非疫區證明。拒絕屠宰注水豬、病害豬和瘦肉精等檢測不合格的生豬。
3.2加強生豬屠宰福利性管理
加強生豬裝卸、運輸、靜養、宰殺等過程中的福利性管理,避免生豬產生較大的應激反應,確保肉品質量。
3.3嚴格按照生豬屠宰操作規程及要求控制屠宰各環節
嚴格按照生豬屠宰操作規程及要求進行屠宰各環節控制,是獲得安全、優質、衛生豬肉的保證。
3.4嚴格檢驗
檢疫宰前、宰后配合政府監管部門實行嚴格的檢疫檢驗制度,經檢驗合格的生豬產品加蓋檢疫合格章和肉食品品質檢驗合格章,隨貨通行附有產品檢疫合格證明、肉食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和車輛消毒證明。
3.5嚴格執行無害化處理制度
對宰前發現的疑似病豬進行隔離觀察,對死豬、屠宰過程中發現的病害肉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試行)》及《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實施不合格肉食品召回制度,屠宰環節檢驗出的病害肉全部實行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出廠肉品檢驗合格率100%。
3.6建立和完善生豬屠宰追溯體系
建立和完善生豬屠宰追溯體系是解決食品安全的制度性保證,可保證豬肉從生豬飼養、屠宰到流通各環節的質量控制。嚴格做到憑證屠宰加工生豬,肉品合格出證上市銷售;制定生豬定點屠宰場的責任目標,確保生豬來源、檢疫、屠宰、銷售等各種信息及時得到掌握。
4結語
通過加強生豬福利性管理,整改現存的粗暴屠宰,進一步提高豬肉品質,打破貿易壁壘,對生豬屠宰業具有重要意義。生豬產業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快立法進程,明確福利標準,加強對養殖、屠宰、加工、豬肉流通和消費環節全過程監督管理,完善豬肉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全面提升豬肉質量安全水平,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